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治理国家要建章立制,人人必须遵纪守法——有规范;各行各业行有行规——有规范;生产产品要经过标准检验——有规范;做人也有做人的规范——礼仪规范。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高尚品德是人的最高追求,而遵守礼仪规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成才必先成人是学校办学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学校教育学生应从礼仪规范入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礼仪;规范;行为;人品;形象
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中国的义务教育是世界公认的,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先进国家都在学习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义务教育的精华。但众所周知,中国的国民素质并不高,有些人经常因一些小事在世人面前被人耻笑。这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非常难堪,我们也意识到教育出了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大军,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学校唯分数论,分数代表一切,为了能考取大学,只要分数够,其他一切均可忽略不计。这样长此以往,带来的后果是高学历犯罪比例攀升,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商场诈骗、官场欺骗、交通肇事、雾霾天气等,这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
一、学生礼仪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从一出生到3岁前,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由于我国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程度差异很大,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3~6岁接受的是学前幼儿教育,而幼儿老师的学历在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中最低。一个孩子在上小学前,他们的很多习惯已形成,即使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但在分数压倒一切的大环境中,对学生人品方面的考核还是以考试成绩为准。
然而我们培养的学子走上社会后形成的社会现状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我国交通事故每年死亡6万人,排在世界第一;由于环保意识淡薄,南京2013年新年14天过去了,蓝天只有4天,同比去年少7天,再看看全国一半城市依旧“霾”在灰堆里。难道中国现在最突出的交通问题、环保问题与中国人的素质没有关系吗?与中国式的教育没有关系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反思吗?
二、注重学生礼仪规范教育的途径
(1)加强家庭教育。中国有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只有小家的幸福和谐,才能有国家的安定团结;只有提高小家家庭成员的素质,才可能提高国家公民素质。为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家庭教育。
(2)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快速期,也是续幼儿家庭教育之后的矫正期。首先引进高素质的教师,把好教师进口关;其次对幼儿教师加强培训与监管;最后对幼儿教师每年进行一次严格的考核,优胜劣汰。
(3)关注终身教育。中国在打造学习型社会,各单位在打造学习型团队。由此可见,社会进步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家长才不会在孩子面前丢脸,中国人才不会在世人面前丢人,前人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点宝贵的精神财富。
(4)开展公民教育。新年半个月雾霾天气把大半个中国“霾”在灰堆里。环保无小事,人人有责,公民意识教育从健康呼吸开始,再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诸于行动。
三、加强学生礼仪规范培养的方法
礼仪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讲礼貌、懂礼节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1.用智慧去管理学生
(1)用母爱良知去感化他人。教师应是爱的化身,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敬重。爱是阳光,可以将旁观者清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2)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教师要走近学生,真正做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过教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要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地做事,要能在复杂、多变、多元的环境下审时度势地做出正确判断;要用善心对待他人,用善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3)用气质形象去征服他人。良好的气质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思想品质为基础的,同时还取决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气质是一个人多种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良好的气质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人、征服他人,从而影响他人。没有良好的气质,礼仪也就无从谈起。培养良好的气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多方面的积累。
2.用制度去管理学生
(1)用制度约束他人。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是一个好人,也愿意做一个好人,学校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的约束,匡正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弘扬正气,修正不良行为。
(2)用制度改变他人。修订考试制度,真正把对学生人品的考核放在第一位,并与评优、升学、推荐等挂钩,用制度去管理他人。遵守礼仪原则的人,客观上起着榜样的作用,无声地影响着、教育着周围的人们,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用理想去引领学生
(1)用文化精神去感染他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高尚、美好的行为方式,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味,完善人的一生。一个人讲究礼仪,会使自己心胸豁达、谦虚诚恳、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礼仪的熏陶教育下,提高修养,匡正缺点,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用人生目标去激励他人。人要拥有目标,鼓起风帆,才能收获未来。讲究礼仪是实现人生目标腾飞的基石。在社交活动中,言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充满魅力。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通过讲究礼仪,可以在公众心目中,塑造出良好的社会形象,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交朋友,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礼仪成就目标。
(3)用理想去引领学生。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在学生和梦想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想方设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爱拼就能赢,人努力实现一个个目标,最终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礼仪是“润滑剂”“调节器”,是“纽带”“桥梁”“黏合剂”。它可以使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和融洽、稳定的关系。礼仪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教会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去交往,塑造良好的形象,理想一定会在奋斗中实现。
总之,成才先成人。崇尚礼仪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全体社会成员良好的精神状态、道德水平、文化教养的反映;是优秀社会风尚的有力说明。礼仪会通过评价、示范、劝阻等教育形式去矫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倡导人们按照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健康、正常的社会生活,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的发展。学校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德育的抓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也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素质。人的素质提高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环保问题、浪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崇尚礼仪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关键词:礼仪;规范;行为;人品;形象
中国的文化对世界影响深远,中国的义务教育是世界公认的,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先进国家都在学习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义务教育的精华。但众所周知,中国的国民素质并不高,有些人经常因一些小事在世人面前被人耻笑。这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非常难堪,我们也意识到教育出了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大军,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学校唯分数论,分数代表一切,为了能考取大学,只要分数够,其他一切均可忽略不计。这样长此以往,带来的后果是高学历犯罪比例攀升,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商场诈骗、官场欺骗、交通肇事、雾霾天气等,这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
一、学生礼仪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从一出生到3岁前,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由于我国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程度差异很大,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3~6岁接受的是学前幼儿教育,而幼儿老师的学历在我国大中小学教育中最低。一个孩子在上小学前,他们的很多习惯已形成,即使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但在分数压倒一切的大环境中,对学生人品方面的考核还是以考试成绩为准。
然而我们培养的学子走上社会后形成的社会现状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我国交通事故每年死亡6万人,排在世界第一;由于环保意识淡薄,南京2013年新年14天过去了,蓝天只有4天,同比去年少7天,再看看全国一半城市依旧“霾”在灰堆里。难道中国现在最突出的交通问题、环保问题与中国人的素质没有关系吗?与中国式的教育没有关系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反思吗?
二、注重学生礼仪规范教育的途径
(1)加强家庭教育。中国有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只有小家的幸福和谐,才能有国家的安定团结;只有提高小家家庭成员的素质,才可能提高国家公民素质。为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家庭教育。
(2)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快速期,也是续幼儿家庭教育之后的矫正期。首先引进高素质的教师,把好教师进口关;其次对幼儿教师加强培训与监管;最后对幼儿教师每年进行一次严格的考核,优胜劣汰。
(3)关注终身教育。中国在打造学习型社会,各单位在打造学习型团队。由此可见,社会进步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家长才不会在孩子面前丢脸,中国人才不会在世人面前丢人,前人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点宝贵的精神财富。
(4)开展公民教育。新年半个月雾霾天气把大半个中国“霾”在灰堆里。环保无小事,人人有责,公民意识教育从健康呼吸开始,再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诸于行动。
三、加强学生礼仪规范培养的方法
礼仪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讲礼貌、懂礼节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1.用智慧去管理学生
(1)用母爱良知去感化他人。教师应是爱的化身,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敬重。爱是阳光,可以将旁观者清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2)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教师要走近学生,真正做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过教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要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地做事,要能在复杂、多变、多元的环境下审时度势地做出正确判断;要用善心对待他人,用善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3)用气质形象去征服他人。良好的气质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思想品质为基础的,同时还取决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气质是一个人多种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良好的气质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人、征服他人,从而影响他人。没有良好的气质,礼仪也就无从谈起。培养良好的气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多方面的积累。
2.用制度去管理学生
(1)用制度约束他人。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是一个好人,也愿意做一个好人,学校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的约束,匡正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弘扬正气,修正不良行为。
(2)用制度改变他人。修订考试制度,真正把对学生人品的考核放在第一位,并与评优、升学、推荐等挂钩,用制度去管理他人。遵守礼仪原则的人,客观上起着榜样的作用,无声地影响着、教育着周围的人们,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用理想去引领学生
(1)用文化精神去感染他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高尚、美好的行为方式,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味,完善人的一生。一个人讲究礼仪,会使自己心胸豁达、谦虚诚恳、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在礼仪的熏陶教育下,提高修养,匡正缺点,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用人生目标去激励他人。人要拥有目标,鼓起风帆,才能收获未来。讲究礼仪是实现人生目标腾飞的基石。在社交活动中,言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充满魅力。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通过讲究礼仪,可以在公众心目中,塑造出良好的社会形象,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交朋友,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礼仪成就目标。
(3)用理想去引领学生。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在学生和梦想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想方设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爱拼就能赢,人努力实现一个个目标,最终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礼仪是“润滑剂”“调节器”,是“纽带”“桥梁”“黏合剂”。它可以使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和融洽、稳定的关系。礼仪具有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教会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去交往,塑造良好的形象,理想一定会在奋斗中实现。
总之,成才先成人。崇尚礼仪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全体社会成员良好的精神状态、道德水平、文化教养的反映;是优秀社会风尚的有力说明。礼仪会通过评价、示范、劝阻等教育形式去矫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倡导人们按照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健康、正常的社会生活,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的发展。学校应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德育的抓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也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素质。人的素质提高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环保问题、浪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崇尚礼仪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