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从提问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谈了一点认识。
关键词:问题;有效提问;兴趣;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之一。“学贵有疑”,有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讲,巧妙提问又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精心设计,有效提问
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应该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
1.实效原则
中学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性和确切性,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感性认识直观入手,千万不能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和结论,以免让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2.适时原则
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抓住时机,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都要提前考虑好,同时提问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所以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3.梯度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按一定梯度科学地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的难易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掌握提问方法,灵活提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提问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获得良好效果。
1.激趣提问法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千万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否则学生听起来便会索然无味。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笔者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能保持稳定?”学生回答:“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看似闲言碎语的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提问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笔者首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公式。
3.温故提问法
数学课逻辑性很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复习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
三、提问时应注意的几点事宜
1.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
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3.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地予以点拨,把学生的思路理顺,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学生认知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提问艺术修养,科学地设计并进行有效课堂的提问,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有效提问;兴趣;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之一。“学贵有疑”,有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讲,巧妙提问又是一门教学艺术。
一、精心设计,有效提问
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应该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
1.实效原则
中学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性和确切性,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感性认识直观入手,千万不能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和结论,以免让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2.适时原则
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抓住时机,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都要提前考虑好,同时提问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所以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3.梯度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按一定梯度科学地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的难易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掌握提问方法,灵活提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提问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获得良好效果。
1.激趣提问法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千万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否则学生听起来便会索然无味。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笔者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能保持稳定?”学生回答:“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看似闲言碎语的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提问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笔者首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公式。
3.温故提问法
数学课逻辑性很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复习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
三、提问时应注意的几点事宜
1.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
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3.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地予以点拨,把学生的思路理顺,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学生认知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提问艺术修养,科学地设计并进行有效课堂的提问,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