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同课异构”的教学实例及作用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生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要想提高高中生生物的学习成绩和水平,那么就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这种生物教学方式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让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各种特性和风格,真正做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求同存异、因材施教。因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对同课异构进行教学实例的分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同课异构 实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58-01
  0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高中生物教师在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有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而有的学生则不喜欢这样的教学风格,针对这一现象,出现了一种“同课异构”的新型的教学理念,同课异构的出现使相同的教学內容可以用多种教学方式和风格表达出来,适应了不同层次的高中生,因此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课异构”指的是对于相同的教学知识和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出现,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同课异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多人同课异构”,另一种是“一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异构”指的是同一个年级相同学科的多个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然后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报备到教研组,随后教研组展开教学方式研究的讨论,相同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互相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几种教学方法。“一人同课异构”指的是一个教师对教材反复的研读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听课和教研组讨论,听取别人好的建议,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整合,之后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两种方式共同构成了“同课异构”。
  二、以“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分析“同课异构”的作用
  (一)在导入新课时,不同教师的方法不同
  导入新课时,刘老师对新课的导入进行了提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DNA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组成DNA的结构是什么?DNA的性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刘老师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整合,之后引出了DNA复制的新概念。第二位老师王老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出DNA的概念:“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将近七万同胞遇害,一万多人受伤,在地震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倒塌,使遇害者的尸体面目全非,靠简单的面部识别是认不出来死者的身份的,所以警方采用DNA复制的方法进行检测,最后由家属进行确认。那么DNA复制技术在事故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DNA是怎样复制的?”
  从这两位老师导入新课的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刘老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导入,但是他没有将以前学过的知识与DNA复制的有关知识有效的连接起来,没有让学生理解到NDA复制的概念。而王老师通过列举例子引入新的知识,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快速让学生进入新知识的的学习当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DNA复制的积极性。
  (二)在DNA分子复制的推测教学中,不同教师的方法不同
  李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在引入新的DNA复制的概念之后,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原理,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DNA分子复制的推测,首先教师将准备好的彩色卡片和彩色粉笔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并展开模拟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对DNA分子的复制会有更加深入的看法。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先对生物教学的原文进行阅读,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再进行统一的教学和总结。
  从这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学生以小组形式做实验可以提高同学之间互相协作的能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也会跟老师及时的沟通,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得到更好的互动和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郭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最传统、最普遍的一种,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在DNA分子复制过程教学中,不同教师的方法不同
  教师甲的DNA分子复制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利用多媒体播放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再进行统一的讲解和总结。教师乙的教学方式是:先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归纳和总结,在了解DNA复制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进行仔细的阅读,阅读之后,老师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全然不同,而教师乙的教学方法更加的合理,将新旧知识连贯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学习意识。
  结束语
  通过对DNA分子结构的教学实例分析我们发现,“同课异构”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找到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成绩,还可以提高高中生物老师的工作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叶本刚.同课异构精彩纷呈——厦门市第四届“激活课堂”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研讨评述[J].中学生物教学,2018(9):8-11.
  [2]李戈.浅谈高中生物同课异构新思路教学[J].新课程(中),2017(5):123-123.
  [3]郭丽丽.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同课异构”的教学实例及研究意义[J].生物学教学,2017,39(2):67-69.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通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结合高中生物知识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利用思维导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最后采用实验研究法,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仔细分析对比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数据,了解思维导图
【摘要】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形式,它是将课内外相关的阅读文本组合起来,教师指导学生在群文中通过多元比较的方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力求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协同发展,在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把教学处理成了一种探索质疑的过程,把语文课堂变成交流和分享的课堂。这既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与途径。侧重于核心素养语言、思维
【摘要】 学生安全教育的缺失及学生心理建设的缺失是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生物是对生命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探讨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路径,以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更加关爱生命。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命教育 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CAD軟件在工程和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以往的CAD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单纯的软件操作过程示范来向学生介绍软件的用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不利于学生对CAD软件的掌握。在项目教学法的帮助下,传统的CAD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得到了改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CAD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
【摘要】 广东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本文通过“板块”模型为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三大创新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 逆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4-169-01 
曾翻出林文月的《饮膳札记》,这本谈吃的书,越读越有味。  林文月是台大中文系教授,学问好,随笔也写得好,以前读过她的散文集,记恩师台静农的几篇尤其令人低回。台先生是安徽霍邱人,晚年在台湾潜心书法艺术,卓然成家。  林文月也是日文翻译家,她译的《源氏物语》较之丰子恺的译本真是“不让须眉”。木心先生尤赏第一帖“桐壶”,觉得“文字像糯米一样柔软”。《源氏物语》典雅细腻之极,余心想:有过这番熏陶的人一定幽
【摘要】 《英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指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信息,使得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開发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真正到达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要,引导他们层层深入,在英语阅读课“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通过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激
【摘要】 时政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而在今天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时政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脱节,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只有将时政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去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才能使高中政治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手段。   【关键词】 时政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 责任意识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的诱导基体。激发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自身的责任意识,需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密切关注国家大事,以己之力,寻己之成长目标,助己之成长,使自身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本文旨在探讨在中学历史与政治学科整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历史 政治 跨学科 责任意识 学习动
【摘要】 语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借语言工具对学生传承文化的过程。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教学更是学生从文化精髓中汲取养分的重要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向学生传递文化元素,这是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承担的责任,更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文化涵养的重要方式。对此,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措施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教学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