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安全教育的缺失及学生心理建设的缺失是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生物是对生命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探讨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路径,以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更加关爱生命。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命教育 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01-01
0
生命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生命教育与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生命的本质、价值及意义,从而学会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首先,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体验和谐。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初中生物教材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主线,目的是实现生物之间,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相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生命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如在学习《鸟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家鸽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之后利用文本中的家鸽的羽翼、体形、肌肉、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结构特征让学生了解飞禽的飞行特点。此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是相符的,生物为适应环境发展会在发展过程中进化一些特征,以让学生感受生物与片段的和谐美。又如在教学《环境影响生物生存》时,教师可以列举蜜蜂、白蚁等生物种群互助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群体中个体是有分工的,只有通过个体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班集体中,要协调好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培养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的能力。
其次,从生命的进化中体验生命的神奇。不同生物进行繁衍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植物要通过授粉进行受精,进而结出果实,最后变成种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保证温度、湿度、阳光、水分、养分等条件适宜,才能健康生长发育,农民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要浇水、施肥、除草、除病虫害,以帮助植物健康生长。如人是通过受精卵着床母亲的子宫里,再通过母体吸收养料,最后将废物通过母体排出体外,慢慢生长的。通过以上的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生命来到世界上的不易。
再次,从健康的生活中学习生存技能。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夺去无数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在学习“血液循环”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一个人的身体因受伤出血时,若血流速度慢,是静脉破裂,若血流速度快,且呈现喷射状,则是动脉破裂。静脉破裂要采用远心脏的止血方式,动脉破裂要采用近心脏止血的方式。通过以上内容讲述,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如在讲授“健康的生活”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当有紧急病人时,要打120,之后要对病人进行紧急救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简单的救人或自救的方法,同时也能体会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
首先,通过课外实践展示生命的力量。初中生物教材有很多涉及植物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知识的传授时,可以结合课外实践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先将易于培养的绿豆等的种子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生物课堂上学习过的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课外实践种植活动。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此项任务,在完成任务期间需要对种子的发芽、生长等环节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完成总结,之后进行讨论。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体验种子变成生命的力量,也能感受自己种植成功的惊喜,从而了解生命的重要,从实践层面上实现生命教育目标。
其次,通过课外实践为学生搭建健康生活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各种病症的发生原理及治疗对策渗透生命教育。如社会中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会有歧视,这是由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片面理解造成的。在教学“健康的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到医院或社区了解吸毒、吸烟、喝酒的危害,并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反思,以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在科学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
首先,让学生在生命的探究过程中学会坚强。如在讲授“观察校园的植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校园里生长的沙蒿,虽然其看起来不起眼,个头矮小,但是其根系非常发达,主要是因为要适应沙漠环境进化的结果。正是它能通过进化适应沙漠环境,才有顽强的生命力。学生通过教师列举的例子会感受生命的可贵,并学会坚强。
其次,通过实验懂得敬畏生命。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主要手段,如在讲授“人体物质的运输”时,教师可以进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的设计,并先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之后进行实验,又纱布盖住鱼头,并往纱布上洒水,以让学生观察到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教师可以将蚯蚓实验引入课堂,通过蚯蚓身上粘着土能在玻璃板上爬行,但是当将蚯蚓身上泥土洗干净后,发现蚯蚓没法爬行,因为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细胞壁进行的,当蚯蚓身上的泥土被洗干净后,蚯蚓会因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溶解在体壁的粘液中再进入血管,而造成蚯蚓窒息。这样,学生会将不同的小动物放到它合适的地方进行放养,目的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总之,生命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生物教师要将生命教育渗透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渠道、多路径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深刻了解生命的价值,以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 参 考 文 献 ]
[1]金鑫.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02):234.
[2]罗齐芳.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生命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地位[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2):97-98.
[3]庄旭芬.生命教育,处处花开——例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17(14):27 190.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命教育 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01-01
0
生命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生命教育与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生命的本质、价值及意义,从而学会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首先,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体验和谐。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初中生物教材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主线,目的是实现生物之间,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相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生命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如在学习《鸟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家鸽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之后利用文本中的家鸽的羽翼、体形、肌肉、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结构特征让学生了解飞禽的飞行特点。此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是相符的,生物为适应环境发展会在发展过程中进化一些特征,以让学生感受生物与片段的和谐美。又如在教学《环境影响生物生存》时,教师可以列举蜜蜂、白蚁等生物种群互助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群体中个体是有分工的,只有通过个体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班集体中,要协调好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培养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的能力。
其次,从生命的进化中体验生命的神奇。不同生物进行繁衍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植物要通过授粉进行受精,进而结出果实,最后变成种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保证温度、湿度、阳光、水分、养分等条件适宜,才能健康生长发育,农民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要浇水、施肥、除草、除病虫害,以帮助植物健康生长。如人是通过受精卵着床母亲的子宫里,再通过母体吸收养料,最后将废物通过母体排出体外,慢慢生长的。通过以上的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生命来到世界上的不易。
再次,从健康的生活中学习生存技能。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夺去无数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在学习“血液循环”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一个人的身体因受伤出血时,若血流速度慢,是静脉破裂,若血流速度快,且呈现喷射状,则是动脉破裂。静脉破裂要采用远心脏的止血方式,动脉破裂要采用近心脏止血的方式。通过以上内容讲述,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如在讲授“健康的生活”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当有紧急病人时,要打120,之后要对病人进行紧急救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简单的救人或自救的方法,同时也能体会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
首先,通过课外实践展示生命的力量。初中生物教材有很多涉及植物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知识的传授时,可以结合课外实践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先将易于培养的绿豆等的种子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生物课堂上学习过的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课外实践种植活动。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此项任务,在完成任务期间需要对种子的发芽、生长等环节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完成总结,之后进行讨论。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体验种子变成生命的力量,也能感受自己种植成功的惊喜,从而了解生命的重要,从实践层面上实现生命教育目标。
其次,通过课外实践为学生搭建健康生活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各种病症的发生原理及治疗对策渗透生命教育。如社会中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会有歧视,这是由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片面理解造成的。在教学“健康的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到医院或社区了解吸毒、吸烟、喝酒的危害,并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反思,以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在科学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
首先,让学生在生命的探究过程中学会坚强。如在讲授“观察校园的植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校园里生长的沙蒿,虽然其看起来不起眼,个头矮小,但是其根系非常发达,主要是因为要适应沙漠环境进化的结果。正是它能通过进化适应沙漠环境,才有顽强的生命力。学生通过教师列举的例子会感受生命的可贵,并学会坚强。
其次,通过实验懂得敬畏生命。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主要手段,如在讲授“人体物质的运输”时,教师可以进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的设计,并先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之后进行实验,又纱布盖住鱼头,并往纱布上洒水,以让学生观察到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教师可以将蚯蚓实验引入课堂,通过蚯蚓身上粘着土能在玻璃板上爬行,但是当将蚯蚓身上泥土洗干净后,发现蚯蚓没法爬行,因为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细胞壁进行的,当蚯蚓身上的泥土被洗干净后,蚯蚓会因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溶解在体壁的粘液中再进入血管,而造成蚯蚓窒息。这样,学生会将不同的小动物放到它合适的地方进行放养,目的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总之,生命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生物教师要将生命教育渗透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渠道、多路径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深刻了解生命的价值,以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 参 考 文 献 ]
[1]金鑫.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02):234.
[2]罗齐芳.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生命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地位[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2):97-98.
[3]庄旭芬.生命教育,处处花开——例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17(14):27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