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新闻舆论导向的意义出发,在分析了舆论导向的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新闻媒介应如何把握正确地舆论导向,充分的发挥新闻舆论指引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 舆论导向 新闻工作者素质
引言
如何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这个问题是新闻媒介行业一直以来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讨研究的话题,对于新闻工作而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的命脉。所以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秉承对新闻事业、受众负责任态度,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以服务引导人民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目标,必须正确地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深入的了解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意义、表现形式及坚守舆论导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并使其服务于人民群众、发挥其指引功能。
1.坚持正确新闻舆论导向的意义
不同的新闻舆论主体,因为受众价值取向及思想观念的不同,看待同一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新闻舆论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关键在于新闻舆论质量,评价新闻舆论质量,不仅要看其信息含量以及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与否,更要看新闻舆论对其受众思维、观念及言行的影响力及"向度",这种向度就是由新闻舆论导向所决定的。
第一,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体现国家政治立场的必然要求。第二,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媒介发挥其社会功效的基本点。第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基本要求。
2.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表现形式
如何衡量新闻工作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第一点毫无疑义就是在重大政治活动或者事件中新闻单位能否有坚定的立场、明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但是重大事件的发生概率是极低的,新闻单位在多数情况下是进行日常的新闻宣传,那这其中是否存在新闻舆论导向的问题,我们就这个问题谈论一下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表现形式。
2.1采取有效方法直接把媒体受众引入某个方面或某一事件中即为舆论导向的鲜明性
其表现形式为在非此即彼的一些重大事件中对受众的思维、观点、态度、行为的引导。如7.05新疆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就是直接考验各新闻媒体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否坚持自己的立场、态度,能否给受众传达正确、准确的信息,这就突出的体现了舆论导向的鲜明性。如在此事件中错误报道的新闻媒体则是在舆论导向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2新闻媒介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或手段间接地达到新闻媒介所希望的目的即为新闻舆论导向的感染性
其表现形式为新闻媒介在日常对某些事、某些人的大量的宣传报道中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教育感染,但是这种潜在性是长期无意识不知不觉地对受众思想、态度发生作用的。
2.3新闻媒介有意识的主观的使新闻传播工作具有某种倾向性即为新闻舆论导向的主观性
其表现形式为新闻媒介主动的或者有意识的给受众传达一种信息,使受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针对某些事情思想、态度上具有某种倾向性。如通过新闻工作人员深入实际采访各个行业的先进人物来宣传报道正面典型;通过选择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单位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报道宣传,以上为新闻媒介舆论导向主观性的突出体现。
2.4新闻媒介非主观的使新闻报道具有一种事先未知的倾向性即为新闻舆论导向的客观性
其表现形式的特点为潜在的与不鲜明的。如一些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针对某些事或者问题发表的片面性报道、主观性报道产生了某种负面效应,给受众造成了误导。但其实新闻工作者主观上或者潜意识里并不愿意产生这样的结果,这就是舆论导向的客观性的突出体现,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应坚守的原则
新闻媒介在其工作实践中,如何来正确的把握新闻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介最核心的部分。总的来说,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1新闻工作必须坚持讲政治原则
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并在其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敏锐性,更要重视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保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在变化多样局势面前能够始终如一的保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要结合实际工作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此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导向。这样,新闻工作者才能在错综变化的环境下辨别是非,才能在风浪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才能牢牢的把握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3.2坚持新闻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新闻媒介统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依据,以贯彻实施"三贴近"为原则,实现我党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的有机统一,努力使一切新闻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以求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水平。切实做到新闻工作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社会改革发展的伟大壮举的多报道、多反映,这样才能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坚持新闻工作严格把关原则
防止新闻舆论导向发生偏差或错误的重要措施是坚持实施严格把关制度。新闻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严格把关,这是由于新闻舆论导向发生偏差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而问题的出现是随机的和不确定的,所以在采访到报道这一系列环节均要实施把关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
3.4坚持新闻工作监督管理原则
第一,新闻媒介主管部门针对舆论导向的审查及监管成立相应舆论导向监督管理组织,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各新闻单位使其注意。第二,舆论导向管理组织要在各新闻单位内部设立监察机构,并有专门负责人对该单位所传播报道的新闻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与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到舆论导向管理组织,视其情节的严重性对其进行不同的处罚。第三,以群众为基础,在人民群众中建立业余新闻舆论导向监督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对新闻单位所发新闻进行监督、检查。第四,新闻单位内部建立规范、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给予表扬奖励,而对于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应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对其进行教育、经济、政治处罚。
4.总结
总体来说,新闻媒介要以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受众,其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有力的凝聚作用和舆论的指引作用,不容忽视。人民群众思想的凝聚、行动的指引、精神的弘扬一切在于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雄:《新闻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芳:《浅论媒体如何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新闻传播》,2010,(08).
3刘建明编著《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关键词】新闻报道 舆论导向 新闻工作者素质
引言
如何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这个问题是新闻媒介行业一直以来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讨研究的话题,对于新闻工作而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的命脉。所以新闻单位或新闻工作者秉承对新闻事业、受众负责任态度,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以服务引导人民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目标,必须正确地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深入的了解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意义、表现形式及坚守舆论导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并使其服务于人民群众、发挥其指引功能。
1.坚持正确新闻舆论导向的意义
不同的新闻舆论主体,因为受众价值取向及思想观念的不同,看待同一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新闻舆论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关键在于新闻舆论质量,评价新闻舆论质量,不仅要看其信息含量以及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与否,更要看新闻舆论对其受众思维、观念及言行的影响力及"向度",这种向度就是由新闻舆论导向所决定的。
第一,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体现国家政治立场的必然要求。第二,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媒介发挥其社会功效的基本点。第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基本要求。
2.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表现形式
如何衡量新闻工作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第一点毫无疑义就是在重大政治活动或者事件中新闻单位能否有坚定的立场、明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但是重大事件的发生概率是极低的,新闻单位在多数情况下是进行日常的新闻宣传,那这其中是否存在新闻舆论导向的问题,我们就这个问题谈论一下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表现形式。
2.1采取有效方法直接把媒体受众引入某个方面或某一事件中即为舆论导向的鲜明性
其表现形式为在非此即彼的一些重大事件中对受众的思维、观点、态度、行为的引导。如7.05新疆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就是直接考验各新闻媒体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否坚持自己的立场、态度,能否给受众传达正确、准确的信息,这就突出的体现了舆论导向的鲜明性。如在此事件中错误报道的新闻媒体则是在舆论导向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2新闻媒介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或手段间接地达到新闻媒介所希望的目的即为新闻舆论导向的感染性
其表现形式为新闻媒介在日常对某些事、某些人的大量的宣传报道中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教育感染,但是这种潜在性是长期无意识不知不觉地对受众思想、态度发生作用的。
2.3新闻媒介有意识的主观的使新闻传播工作具有某种倾向性即为新闻舆论导向的主观性
其表现形式为新闻媒介主动的或者有意识的给受众传达一种信息,使受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针对某些事情思想、态度上具有某种倾向性。如通过新闻工作人员深入实际采访各个行业的先进人物来宣传报道正面典型;通过选择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单位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报道宣传,以上为新闻媒介舆论导向主观性的突出体现。
2.4新闻媒介非主观的使新闻报道具有一种事先未知的倾向性即为新闻舆论导向的客观性
其表现形式的特点为潜在的与不鲜明的。如一些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针对某些事或者问题发表的片面性报道、主观性报道产生了某种负面效应,给受众造成了误导。但其实新闻工作者主观上或者潜意识里并不愿意产生这样的结果,这就是舆论导向的客观性的突出体现,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应坚守的原则
新闻媒介在其工作实践中,如何来正确的把握新闻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介最核心的部分。总的来说,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1新闻工作必须坚持讲政治原则
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并在其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敏锐性,更要重视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保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在变化多样局势面前能够始终如一的保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要结合实际工作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此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导向。这样,新闻工作者才能在错综变化的环境下辨别是非,才能在风浪中不迷失自己的方向,才能牢牢的把握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3.2坚持新闻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新闻媒介统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依据,以贯彻实施"三贴近"为原则,实现我党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的有机统一,努力使一切新闻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以求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水平。切实做到新闻工作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社会改革发展的伟大壮举的多报道、多反映,这样才能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坚持新闻工作严格把关原则
防止新闻舆论导向发生偏差或错误的重要措施是坚持实施严格把关制度。新闻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严格把关,这是由于新闻舆论导向发生偏差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而问题的出现是随机的和不确定的,所以在采访到报道这一系列环节均要实施把关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
3.4坚持新闻工作监督管理原则
第一,新闻媒介主管部门针对舆论导向的审查及监管成立相应舆论导向监督管理组织,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各新闻单位使其注意。第二,舆论导向管理组织要在各新闻单位内部设立监察机构,并有专门负责人对该单位所传播报道的新闻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与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到舆论导向管理组织,视其情节的严重性对其进行不同的处罚。第三,以群众为基础,在人民群众中建立业余新闻舆论导向监督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对新闻单位所发新闻进行监督、检查。第四,新闻单位内部建立规范、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给予表扬奖励,而对于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应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对其进行教育、经济、政治处罚。
4.总结
总体来说,新闻媒介要以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受众,其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有力的凝聚作用和舆论的指引作用,不容忽视。人民群众思想的凝聚、行动的指引、精神的弘扬一切在于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雄:《新闻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芳:《浅论媒体如何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新闻传播》,2010,(08).
3刘建明编著《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