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如今,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处于一个徘徊不前甚至是大幅度下滑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联系当前的教学改革,从任课教师加强自身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三个方面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教学质量 现状分析 改革
作为汉语言文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古代汉语素有“第二外语”、“文科中的理科”、“老古董”等称谓。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文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并借助相关的工具书可以直接阅读古代的文献,从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一、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古代汉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三千年历史文化中一直作为权威的文化记载体而存在,但是从上个世纪开始,现代白话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现在通用的传播媒介,并且随着当时特殊年代背景下对文字简化方案的实施,文化传播方式的改革和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以及受外来语种的影响,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无足轻重。作为学生,大家都觉得古汉语知识掌握起来相当困难。由于古代汉语的专业性教强,内容上相对较枯燥,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们对其望而生畏,一谈及其便紧皱眉头,认为它很难懂,很难学,因而它被学生们形容为“面目可憎,枯燥无味”。作为老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详尽的把古代汉语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精髓讲解一遍,而学生对古代汉语提不起兴趣来,其教学也陷入一个难教的尴尬境地。这无疑是古代汉语教学的悲哀,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教育的悲哀。
二、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思考
(一)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古汉语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性强,趣味性低,加之学生平时对其的接触较少,使用频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使其上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任课老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进一步突出任课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需对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句話说的好: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教师的“含水量”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满足教学上的需求。作为古代汉语教学的老师,这就要求他们对古汉语知识进行不断地内化和积累,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还要了解其他诸如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等内容,例如在讲解《原宪居鲁》时,需结合《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和《庄子》等书的思想与该文所表达的思想相对照,才能得出描述子贡、子思二人对话的事件应为战国时人伪托的结论。除此之外,还要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发展方向,通过语言发展的轨迹、规律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教学阶段,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充电,提升自己作为老师固有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求知欲望,通过自身的知识内化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古代汉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操。要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就要对他们进行古代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假若他们对古汉语没有丁点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置身于茫茫的“古书海洋”之中,不太现实。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刻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上课的过程中,建立古今的联系和对比,比如《左传•隐公元年》中有一句话“姜氏何厌之有”,其中的“厌”当满足讲,这与我们现代汉语中“贪得无厌”的“厌”同义。“是”在古代汉语中是指示代词,常作主语,这一用法还残留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句子中。再如,讲到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形式,我们在现代汉语的“唯命是听”、“何罪之有”等格式中还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在这些地方,我们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起来教学,这样既明确了现代汉语的来源,又巩固了古代汉语知识,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除此之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知识的时空感和距离感。古今汉语从本质上而言是源与流的关系,大部分现代方言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都是古的遗留。从这方面入手,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语言进行追踪研究,看看其是否与古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得到了普及。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也开始得到转变,对同学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也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为古代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这种条件下,各个地区逐步建立起多媒体网络系统,为信息技术在古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条件,同时也对学生们潜意识的开发创造起到了独一无二的促进作用。另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可以从中得到有效地拓展,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例如,有位老师在讲解《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影印版本,注疏是双行竖排小字,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字,学生立马产生畏惧的心态。这位老师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大字幕醒目地显现出这段注疏,并穿插图画和音乐,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学习《论语》之前,可以先行组织学生观看《孔子》,让他们了解孔子及其弟子创作《论语》的历史背景,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论语》的精髓之所在。
古汉语的教学工作不仅事关老师和学生们,学校和院系的支持与关心同样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大对古汉语方面的图书、网络资源的建设和投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年轻教师去进修学习,多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网络课程等等,这对于提高教师的素养和增强教学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于古代汉语的教学研究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古汉语继续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成为汉语言文学中的一块瑰宝得到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施轩.走向通观的新途径——评《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J].中国文学研究,1991,(03).
[2]国家教委师范司.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李瑾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古汉语教学改革[J].宁夏大学学报,2001,(2).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教学质量 现状分析 改革
作为汉语言文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古代汉语素有“第二外语”、“文科中的理科”、“老古董”等称谓。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文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并借助相关的工具书可以直接阅读古代的文献,从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一、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古代汉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三千年历史文化中一直作为权威的文化记载体而存在,但是从上个世纪开始,现代白话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现在通用的传播媒介,并且随着当时特殊年代背景下对文字简化方案的实施,文化传播方式的改革和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以及受外来语种的影响,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无足轻重。作为学生,大家都觉得古汉语知识掌握起来相当困难。由于古代汉语的专业性教强,内容上相对较枯燥,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学生们对其望而生畏,一谈及其便紧皱眉头,认为它很难懂,很难学,因而它被学生们形容为“面目可憎,枯燥无味”。作为老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详尽的把古代汉语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精髓讲解一遍,而学生对古代汉语提不起兴趣来,其教学也陷入一个难教的尴尬境地。这无疑是古代汉语教学的悲哀,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教育的悲哀。
二、关于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思考
(一)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古汉语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性强,趣味性低,加之学生平时对其的接触较少,使用频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使其上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任课老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进一步突出任课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需对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句話说的好: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教师的“含水量”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满足教学上的需求。作为古代汉语教学的老师,这就要求他们对古汉语知识进行不断地内化和积累,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还要了解其他诸如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等内容,例如在讲解《原宪居鲁》时,需结合《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和《庄子》等书的思想与该文所表达的思想相对照,才能得出描述子贡、子思二人对话的事件应为战国时人伪托的结论。除此之外,还要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发展方向,通过语言发展的轨迹、规律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教学阶段,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充电,提升自己作为老师固有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求知欲望,通过自身的知识内化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古代汉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操。要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就要对他们进行古代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假若他们对古汉语没有丁点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置身于茫茫的“古书海洋”之中,不太现实。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刻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上课的过程中,建立古今的联系和对比,比如《左传•隐公元年》中有一句话“姜氏何厌之有”,其中的“厌”当满足讲,这与我们现代汉语中“贪得无厌”的“厌”同义。“是”在古代汉语中是指示代词,常作主语,这一用法还残留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句子中。再如,讲到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形式,我们在现代汉语的“唯命是听”、“何罪之有”等格式中还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在这些地方,我们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起来教学,这样既明确了现代汉语的来源,又巩固了古代汉语知识,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除此之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知识的时空感和距离感。古今汉语从本质上而言是源与流的关系,大部分现代方言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都是古的遗留。从这方面入手,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语言进行追踪研究,看看其是否与古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得到了普及。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也开始得到转变,对同学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也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为古代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这种条件下,各个地区逐步建立起多媒体网络系统,为信息技术在古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条件,同时也对学生们潜意识的开发创造起到了独一无二的促进作用。另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可以从中得到有效地拓展,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例如,有位老师在讲解《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影印版本,注疏是双行竖排小字,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字,学生立马产生畏惧的心态。这位老师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大字幕醒目地显现出这段注疏,并穿插图画和音乐,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学习《论语》之前,可以先行组织学生观看《孔子》,让他们了解孔子及其弟子创作《论语》的历史背景,从而更深刻地了解《论语》的精髓之所在。
古汉语的教学工作不仅事关老师和学生们,学校和院系的支持与关心同样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大对古汉语方面的图书、网络资源的建设和投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年轻教师去进修学习,多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网络课程等等,这对于提高教师的素养和增强教学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于古代汉语的教学研究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古汉语继续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成为汉语言文学中的一块瑰宝得到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施轩.走向通观的新途径——评《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J].中国文学研究,1991,(03).
[2]国家教委师范司.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李瑾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古汉语教学改革[J].宁夏大学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