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扬起前进的风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都会遇到学生的差异问题。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样的高度。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使得我们必须直面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开放的、弹性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好、中、差三类学生同时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教学设计上力求抓好两点:即尊重学生的起点,把握好知识的引申点。对教学起点的正确估计是设计自主教学过程的基本点,便于学生找到生活原型,深刻理解新知;把握好引申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时,我抓住交换律的实质是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特点。首先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然后采撷生活中数学的实例: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位置,结果不变。最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一个例子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利用这些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优秀生总是最先举出例子,学困生也饶有兴趣,大大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兴趣。例子举不完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加深了对交换律的理解。在全体学生掌握了交换律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我引导学生质疑: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的是两个数相加或两个数相乘,那么三个数可不可以交换位置?多个数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新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完成。为了引导优秀学生进行探索,我又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既然加法中有交换律,乘法中也有交换律,那么减法和除法中有没有交换律?谁能根据这节课我们所用的“举例——观察——归纳——验证”的方法来探讨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颇难的问题,给了优等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他们探讨出来后.个个成了小老师,有些想不明白的同学通过听别的同学的讲解,也理解了,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可能还听不懂,但这类题目不强求人人都懂,只要知道一点就可以了。在教学中我始终做到教学起点要低,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习的知识基础,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心理;引申点要高,要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究,有利于解题方法多样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习题设计梯度化
  
  1.摸清学生底数,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首先要摸清自己所任班级学生的底数,按新课标规定弄清楚所传授的知识有多少学生能全部接受并完全消化的;有多少是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有多少是一小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练习题。
  2.全面性和层次性相统一。
  一是习题设计要有全面性,设计的练习题辐射面要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目占大部分,也就是让学生“吃饱”。二是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多数同学做一般的题,便于加强双基的同时向开发智力方面靠近;成绩较好的同学要做一些必要的难题,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并能概括出一般规律;成绩稍差的同学以课本为主,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练习题,使他们感到有题会做,不至于放弃,防止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让他们看到希望,逐步坚定信心。久而久之,成绩差的同学加强了双基;成绩一般的同学,在做题中逐步悟出了规律;优秀学生拓展了视野,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布置作业弹性化
  
  定期布置弹性作业。在一个新的课题学习后,全班同学基本布置同样的作业,当这部分知识学生基本掌握后,就布置分层作业,鼓励优秀学生做一些课外的习题;中等生在做好基础题的同时,掌握一定数量的拓展题;差等生首先要扎实做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题,只要完成规定任务,人人都有奖励。作业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并做出评价,作业检查时可以用抓两头的方法,由优秀学生协助教师搞好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检查和评定。
  对于那些仍没有多大起色的学生,我的做法是不去挖苦讽刺他们,而是耐心去等待,帮他们守住那份自信。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想那份信心将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支点,是他们走向社会、开拓明天的希望。愿所有的学生都能扬起前进的风帆!
其他文献
走向新课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在我们海南省全面铺开。作为校长,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怎样抓教学工作,才能使其教法、学法、考法彼此协调,相互促进,进而全面提高该校的教学效益?对于这个问题,我做过专门的研究与探索。    思考之一:教法改革应突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为特征。教育家陶行知一针见血地批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学的事体,都被教的
分析了数列极限在数学分析中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数学软件Mathematica,对于抽象的数列极限的定义,对实例通过数值和图形两种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与几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课前、课上、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益。    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只有进行了预习,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对于预习习惯的墙养不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分重点地进行。  我们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段,对
学生的智能结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三种形式: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它
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讲解和学生书面练习,重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口头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有的同学阅读课文结结巴巴,简单语句都读破了;有的同学阅读课文声音太小,别人无法听清;有的同学唱读课文,把握不住阅读的重音和节奏。我们知道,指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有几点拙见:    一、培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如果要使儿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必须从小就给他机会,不仅让他有机会自己判断,允许他犯错误。而且还要让他自己评价这些选择和判断的结果。在学校和家庭里依赖他人评价的学生,很可能要么是始终习惯于依赖他人而显得不成熟,要么是全然反抗所有外部的评价和判断。”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学习的主人)评价的时空权利,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
<正>近期,我对我校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选取了二、四、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共计129名。其中,二年级45名,四年级40名,六年级44名。调查以学生一个星期的
观察是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思维、想象、理解、表达、创造等诸种能力的基础。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将“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他的座右铭。所有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学习研究方法就是观察。因此,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极其重要。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真诚互动,培养乐此不疲的观察心态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它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是有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思维活动及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真正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它应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激发情感    1.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寓情于教,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让学生情感激荡。在课堂上,教师和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