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秘黄斑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斑在哪儿。如果把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那么通常说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黄斑则正是视网膜上最重要的区域,它的直径仅有 1.5mm,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之所以叫“黄斑”,是因为这个部位凝集了大量的叶黄素,外观颜色比周围视网膜深。我们的视力好坏主要取决于黄斑的功能,黄斑区的视神经细胞一旦被破坏,视力便永久受损,因此,由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白内障等致盲疾病更为严重。随着年龄增加,黄斑区可以出现退行性病变,眼底出现玻璃膜疣、黄斑区色素紊乱,严重者黄斑区出血、水肿、渗出并有瘢痕形成,此时称为“黄斑变性”。
得了黄斑变性最主要的症状是:视物变形,眼前固定黑影,阅读困难,无法识别细节及无法驾驶等。早期发现的方法可以通过Amsler表检查。黄斑变性的治疗一定要早期进行,所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尽早就诊,否则将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屏幕亮光导致黄斑病变?
我们一开始说的智能型手机重度使用者易导致黄斑病变的情况,是不正确的。因为黑暗中手机再明亮,也不像白天的光亮那么刺眼,所以不至于导致黄斑病变发生。但夜间使用手机由于黑暗的环境与明亮手机之间反差过大,很容易引起视疲劳及“电脑终端性眼病”。在平日的眼科接诊中,年轻人患上“电脑终端性眼病”的不在少数。主要表现为眼胀、眼痛、畏光、重影、眼干涩、视力下降、近视、眼压升高、角结膜炎等。这部分患者多为智能手机、电脑长期使用者。所以对于“电脑终端性眼病”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前一段时间央视3·15提到的激光笔照射眼睛,由于激光的强度要比手机光线强无数倍,所以是会引起眼底黄斑损害的。因此,千万不能用激光笔直射眼睛,对小孩子来说,激光笔更不能作为玩具,以免无意中伤害自己或他人。
其实“电脑终端性眼病”是可以预防的。电脑族在用电脑及手机时,注意不要长时间注视屏幕。人们一般情况下1分钟眨眼约20次,使用电脑工作时,因过于凝神注目,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到6次左右,这样就容易造成眼部不适。另外,用眼过度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和泪液成分改变,使角膜始终得不到湿润,整个眼球表面干燥、结膜充血,导致角膜受损、角膜上皮角化、眼睛不适、有灼热感和异物感、磨痛等,看东西时也容易出现视物不清、视物疲劳等。出现此类情况,应当立即让眼睛休息,可辅助进行眼部按摩,并保持环境湿润,必要时可使用人工泪液眼药水。
预防“电脑终端性眼病”的根本是注意保持正确姿势与注视距离:注视距离太近或姿势不正确、过度靠近荧光屏都容易受到辐射线的伤害,尤其是使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时,由于荧幕小,使用者必须以近距离工作,头部向前倾或躺着看,颈肩部肌肉过于用力,很容易形成工作劳累,加重眼睛疲劳。因此,电脑操作不宜长时间,尤其不宜长时间玩游戏,而应当调整工作时间,每工作1~2小时休息15分钟,闭目或远视;其次,电脑操作应与屏幕保持60 cm以上距离,视线向下约30 °;再者,调整显示器的高度,让眼睛的肌肉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还需注意的是保持环境的湿度,必要时可使用人工泪液眼药水。
做足功课,让黄斑远离伤害
一开始所说的黄斑病变,包括许多疾病:有黄斑变性、黄斑前膜、黄斑水肿、黄斑劈裂、黄斑裂孔、黄斑出血以及一些先天性的黄斑病变等。这其中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因此很难有对因治疗的办法。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环境污染、吸烟、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诱因,科学家们提出以下的预防措施:
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那么家族其他成员50岁以上者应该定期行眼底检查。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能与长期的紫外线暴露有关,建议太阳光强烈时出门戴墨镜。
3.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如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叶黄素等,因此,建议多吃蔬菜水果。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建议多吃。
4. 可根据医嘱补充具有抗氧化能力,尤其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的保健药品。有研究表明,适当服用含叶黄素、微量元素锌和多种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的复合眼保健药品,有助于防止“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展。
5. 研究表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相关,因此,要积极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少吃过于油腻的食品,加强锻炼,有助于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或减缓其发展。
6. 研究表明,吸烟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建议戒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病人数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但是,通过积极地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严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斑在哪儿。如果把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那么通常说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黄斑则正是视网膜上最重要的区域,它的直径仅有 1.5mm,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之所以叫“黄斑”,是因为这个部位凝集了大量的叶黄素,外观颜色比周围视网膜深。我们的视力好坏主要取决于黄斑的功能,黄斑区的视神经细胞一旦被破坏,视力便永久受损,因此,由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白内障等致盲疾病更为严重。随着年龄增加,黄斑区可以出现退行性病变,眼底出现玻璃膜疣、黄斑区色素紊乱,严重者黄斑区出血、水肿、渗出并有瘢痕形成,此时称为“黄斑变性”。
得了黄斑变性最主要的症状是:视物变形,眼前固定黑影,阅读困难,无法识别细节及无法驾驶等。早期发现的方法可以通过Amsler表检查。黄斑变性的治疗一定要早期进行,所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尽早就诊,否则将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屏幕亮光导致黄斑病变?
我们一开始说的智能型手机重度使用者易导致黄斑病变的情况,是不正确的。因为黑暗中手机再明亮,也不像白天的光亮那么刺眼,所以不至于导致黄斑病变发生。但夜间使用手机由于黑暗的环境与明亮手机之间反差过大,很容易引起视疲劳及“电脑终端性眼病”。在平日的眼科接诊中,年轻人患上“电脑终端性眼病”的不在少数。主要表现为眼胀、眼痛、畏光、重影、眼干涩、视力下降、近视、眼压升高、角结膜炎等。这部分患者多为智能手机、电脑长期使用者。所以对于“电脑终端性眼病”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前一段时间央视3·15提到的激光笔照射眼睛,由于激光的强度要比手机光线强无数倍,所以是会引起眼底黄斑损害的。因此,千万不能用激光笔直射眼睛,对小孩子来说,激光笔更不能作为玩具,以免无意中伤害自己或他人。
其实“电脑终端性眼病”是可以预防的。电脑族在用电脑及手机时,注意不要长时间注视屏幕。人们一般情况下1分钟眨眼约20次,使用电脑工作时,因过于凝神注目,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到6次左右,这样就容易造成眼部不适。另外,用眼过度导致泪液分泌减少和泪液成分改变,使角膜始终得不到湿润,整个眼球表面干燥、结膜充血,导致角膜受损、角膜上皮角化、眼睛不适、有灼热感和异物感、磨痛等,看东西时也容易出现视物不清、视物疲劳等。出现此类情况,应当立即让眼睛休息,可辅助进行眼部按摩,并保持环境湿润,必要时可使用人工泪液眼药水。
预防“电脑终端性眼病”的根本是注意保持正确姿势与注视距离:注视距离太近或姿势不正确、过度靠近荧光屏都容易受到辐射线的伤害,尤其是使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时,由于荧幕小,使用者必须以近距离工作,头部向前倾或躺着看,颈肩部肌肉过于用力,很容易形成工作劳累,加重眼睛疲劳。因此,电脑操作不宜长时间,尤其不宜长时间玩游戏,而应当调整工作时间,每工作1~2小时休息15分钟,闭目或远视;其次,电脑操作应与屏幕保持60 cm以上距离,视线向下约30 °;再者,调整显示器的高度,让眼睛的肌肉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还需注意的是保持环境的湿度,必要时可使用人工泪液眼药水。
做足功课,让黄斑远离伤害
一开始所说的黄斑病变,包括许多疾病:有黄斑变性、黄斑前膜、黄斑水肿、黄斑劈裂、黄斑裂孔、黄斑出血以及一些先天性的黄斑病变等。这其中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因此很难有对因治疗的办法。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环境污染、吸烟、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诱因,科学家们提出以下的预防措施:
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那么家族其他成员50岁以上者应该定期行眼底检查。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能与长期的紫外线暴露有关,建议太阳光强烈时出门戴墨镜。
3.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如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叶黄素等,因此,建议多吃蔬菜水果。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建议多吃。
4. 可根据医嘱补充具有抗氧化能力,尤其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的保健药品。有研究表明,适当服用含叶黄素、微量元素锌和多种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的复合眼保健药品,有助于防止“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展。
5. 研究表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相关,因此,要积极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少吃过于油腻的食品,加强锻炼,有助于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或减缓其发展。
6. 研究表明,吸烟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建议戒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病人数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但是,通过积极地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严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