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培育科学精神必须要牢牢抓住学校教育。创新性地实践翻转课堂,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难题,实现以科学精神为导向铸魂育人,逐步点燃社会正能量,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创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科学精神;学校教育;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033-02
一、回眸历史变革,重树科学精神
自新民主主义运动开始,“德”、“赛”两位“洋先生”,即“民主”与“科学”,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踏上了自由独立的民族复兴之路。特别是“赛先生”,在改革开放前夕,再一次给迷途中的中国照亮了前行的方向。“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就是当时对科学精神的最好解读,同时也是此后三十余年的中国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让每个中国人重新拥有了追求梦想的底气与自信。
时至今日,国内外发展环境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深层次矛盾显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我们又一次面临着如何破解发展困境的难题。何去何从?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之下,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坚定地高举改革大旗,锐意万众创新,努力寻求新的发展良方。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部分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功利主义依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精神落实不到位,以致酿成了一些不良后果,给我们的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它能使人摆脱愚昧和盲目,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支柱力量[1]。在我们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了科学精神这一要义。在新时期的中国科学精神正逐渐演化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探索,勇于批判、开拓创新”等具体内涵[2]。值此新的历史时刻,我们不能只顾眼前,更要回头思考过去的成功之路,要让科学精神重新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融于每个人的血液,从而形成自觉践行科学精神,万众一心,共同打造“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二、破除校园积弊,培育科学精神
要使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育并牢固确立科学精神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和广大民众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理性、尊重科学的文化氛围,摈弃对知识、理性、科学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树立知识的权威、理性的权威和科学的权威;另一方面,急需推进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与普及[3,4]。
要做到这些,必须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学校作为整个社会中知识、文化以及精神的“高地”和“源泉”,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人的精神素养、引领社会价值体系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5]。在我国,学校教育早已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学校更是绝对的“主力军”。试想我们的孩子怀着一颗颗幼小纯真的心灵,在历经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等阶段的成长与磨砺后,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发展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可见,校园已成为社会人的主要锻造场所,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
然而,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却饱受社会各界的关切。有说校园风气不好的,有说商业侵袭严重的,有说师德素养欠缺的,有说价值取向歪曲的,等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确实,当今的校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是到了必须要作出一些调整的时候了。学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潮或行为方式的影响,它们在校园内滋生蔓延,兴风作浪,容易使我们的年轻学生产生困惑甚至是迷失,进而引发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校园“丑剧”和“悲剧”[6]。事实上,不少学校在某些方面确实出现了受外界不良影响而步其后尘的情况,功利主义频频作祟,在切实利益面前,科学和道德的领地一次次地受到挑战和蚕食,校园正面临着逐渐丧失活力的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学校教育改革必然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要革除积弊,正本清源,必须大力倡导弘扬科学精神,使我们的师生能够更好地沐浴在科学和人文的世界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人人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7]。与此同时,还要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科学人才,辐射科学“正能量”,引领社会价值观体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创新实践翻转课堂,加强科学精神内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担负着最根本的“传道、授业、解惑”重任,那么课堂自然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主阵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文化及精神的传播载体和形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课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课堂吸引力和活力呈明显下滑趋势。正因如此,武汉某高校为了减少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要求所有学生课前必须上缴手机,统一保管。这本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从侧面可以看出,我们的传统课堂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呢?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其实说到底,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我们的课堂能否为学生提供知识和精神上的获得感。而近年,翻转课堂的出现及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翻转课堂,也叫反转课堂,是近几年兴起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的一种新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指将课堂内外的活动给翻转过来,学生在课上进行巩固练习,课外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能够以相互探讨的形式来巩固、吸收并逐步内化知识。在课后,学生则能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自学教材和上网查阅的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突破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动机和课堂吸引力的问题[8]。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互动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知识本身、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规律,也就是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主动引导学生以一種更为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去对待知识、学习知识、辨识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途径,这已经超出了知识传授的本身,提升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培养,反过来也会大幅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近几年,笔者所在的《电工与电路基础》教学团队也正在积极地探索、实践并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起初,大家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层面上。事实也表明,翻转课堂试验班(40人)的测试成绩平均分比其他班要高出10分左右,效果明显。但后来进一步发现,试验班学生在表达交流、学习方式、思維角度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更加关注课程知识的本源、发展、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课程知识之间的交叉等内容,从直接的知识学习型逐渐向问题探究型过渡,在此过程中,科学精神在学生的内心中逐步地根植并内化,进而表现出上述行为的转变。因此,我们分析认为,在实践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其培育科学精神的作用,应当更加积极地研究翻转课堂实践模式,创新性地加强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内化,为破解传统学校教育难题,弘扬科学正能量,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中华民族前进的车轮不可阻挡,但面临的困境亟待突破。回溯党、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历史,科学和民主一直是我们的“制胜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凝心聚力,勠力前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育科学精神要牢牢抓住学校教育,创新性地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破解传统教学难题,革除积弊,实现以科学精神为导向铸魂育人,逐步点燃社会正能量,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J].科技导报,2012,(26):卷首语.
[2]唐真.科学精神涵义的发展变化——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精神讨论的比较[J].科普研究,2008,3(03):53-59.
[3]马泽.浅析科技工作者的信仰与科学精神[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3):186.
[4]王翠.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J].湖南社会科学,2010,(5):50-52.
[5]杨建朝,马会梅.浅析科学精神及其对教育研究思维的引导价值[J].教育探索,2008,(11):22-23.
[6]庄海茹.大学生科学精神与学风状况研究[J].现代交际,2014,(9):225-226.
[7]郑南宁.用科学精神培养和提高博士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6-8.
[8]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74-82.
关键词:科学精神;学校教育;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033-02
一、回眸历史变革,重树科学精神
自新民主主义运动开始,“德”、“赛”两位“洋先生”,即“民主”与“科学”,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起到了关键作用,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踏上了自由独立的民族复兴之路。特别是“赛先生”,在改革开放前夕,再一次给迷途中的中国照亮了前行的方向。“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就是当时对科学精神的最好解读,同时也是此后三十余年的中国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让每个中国人重新拥有了追求梦想的底气与自信。
时至今日,国内外发展环境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深层次矛盾显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我们又一次面临着如何破解发展困境的难题。何去何从?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之下,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坚定地高举改革大旗,锐意万众创新,努力寻求新的发展良方。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部分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功利主义依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精神落实不到位,以致酿成了一些不良后果,给我们的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它能使人摆脱愚昧和盲目,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支柱力量[1]。在我们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了科学精神这一要义。在新时期的中国科学精神正逐渐演化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探索,勇于批判、开拓创新”等具体内涵[2]。值此新的历史时刻,我们不能只顾眼前,更要回头思考过去的成功之路,要让科学精神重新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融于每个人的血液,从而形成自觉践行科学精神,万众一心,共同打造“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二、破除校园积弊,培育科学精神
要使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育并牢固确立科学精神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和广大民众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理性、尊重科学的文化氛围,摈弃对知识、理性、科学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树立知识的权威、理性的权威和科学的权威;另一方面,急需推进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与普及[3,4]。
要做到这些,必须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学校作为整个社会中知识、文化以及精神的“高地”和“源泉”,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人的精神素养、引领社会价值体系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5]。在我国,学校教育早已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学校更是绝对的“主力军”。试想我们的孩子怀着一颗颗幼小纯真的心灵,在历经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等阶段的成长与磨砺后,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发展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可见,校园已成为社会人的主要锻造场所,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
然而,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却饱受社会各界的关切。有说校园风气不好的,有说商业侵袭严重的,有说师德素养欠缺的,有说价值取向歪曲的,等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确实,当今的校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是到了必须要作出一些调整的时候了。学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难免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潮或行为方式的影响,它们在校园内滋生蔓延,兴风作浪,容易使我们的年轻学生产生困惑甚至是迷失,进而引发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校园“丑剧”和“悲剧”[6]。事实上,不少学校在某些方面确实出现了受外界不良影响而步其后尘的情况,功利主义频频作祟,在切实利益面前,科学和道德的领地一次次地受到挑战和蚕食,校园正面临着逐渐丧失活力的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学校教育改革必然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要革除积弊,正本清源,必须大力倡导弘扬科学精神,使我们的师生能够更好地沐浴在科学和人文的世界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人人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7]。与此同时,还要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科学人才,辐射科学“正能量”,引领社会价值观体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创新实践翻转课堂,加强科学精神内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担负着最根本的“传道、授业、解惑”重任,那么课堂自然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主阵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文化及精神的传播载体和形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课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课堂吸引力和活力呈明显下滑趋势。正因如此,武汉某高校为了减少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要求所有学生课前必须上缴手机,统一保管。这本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从侧面可以看出,我们的传统课堂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呢?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其实说到底,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我们的课堂能否为学生提供知识和精神上的获得感。而近年,翻转课堂的出现及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翻转课堂,也叫反转课堂,是近几年兴起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的一种新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指将课堂内外的活动给翻转过来,学生在课上进行巩固练习,课外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能够以相互探讨的形式来巩固、吸收并逐步内化知识。在课后,学生则能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自学教材和上网查阅的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突破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动机和课堂吸引力的问题[8]。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互动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知识本身、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规律,也就是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主动引导学生以一種更为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去对待知识、学习知识、辨识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途径,这已经超出了知识传授的本身,提升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培养,反过来也会大幅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近几年,笔者所在的《电工与电路基础》教学团队也正在积极地探索、实践并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起初,大家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层面上。事实也表明,翻转课堂试验班(40人)的测试成绩平均分比其他班要高出10分左右,效果明显。但后来进一步发现,试验班学生在表达交流、学习方式、思維角度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更加关注课程知识的本源、发展、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课程知识之间的交叉等内容,从直接的知识学习型逐渐向问题探究型过渡,在此过程中,科学精神在学生的内心中逐步地根植并内化,进而表现出上述行为的转变。因此,我们分析认为,在实践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其培育科学精神的作用,应当更加积极地研究翻转课堂实践模式,创新性地加强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内化,为破解传统学校教育难题,弘扬科学正能量,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中华民族前进的车轮不可阻挡,但面临的困境亟待突破。回溯党、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历史,科学和民主一直是我们的“制胜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凝心聚力,勠力前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育科学精神要牢牢抓住学校教育,创新性地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破解传统教学难题,革除积弊,实现以科学精神为导向铸魂育人,逐步点燃社会正能量,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J].科技导报,2012,(26):卷首语.
[2]唐真.科学精神涵义的发展变化——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精神讨论的比较[J].科普研究,2008,3(03):53-59.
[3]马泽.浅析科技工作者的信仰与科学精神[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3):186.
[4]王翠.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J].湖南社会科学,2010,(5):50-52.
[5]杨建朝,马会梅.浅析科学精神及其对教育研究思维的引导价值[J].教育探索,2008,(11):22-23.
[6]庄海茹.大学生科学精神与学风状况研究[J].现代交际,2014,(9):225-226.
[7]郑南宁.用科学精神培养和提高博士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6-8.
[8]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