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生存不仅依赖于自身具有的先天条件,也依赖于以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构筑的外在支持。作为一个高福利的经济发达国家,芬兰非常重视社区与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特别是二者间的有机互动,形成了儿童发展的合力。社区被认为是儿童成长的家园,儿童归属感的培养以及爱国精神的激发都起源于良好的社区服务或社区教育,“儿童友好型”社区究竟是怎样?在如今人力、物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构建一个“儿童友好型”社区?本文将以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儿童友好型”社区为例探讨以上问题,这可以为我国在“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与服务方面提供借鉴。
(一)“儿童友好型”社区解读
社区无论大小都是由许多个体与其所创造的环境构成的,社区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场所,为幼儿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儿童友好型”体现“重视儿童、尊重儿童、保障儿童权利”的理念。“儿童友好型”社区是指在儿童生活的家庭、社区中,对儿童友好、健康安全的,能方便儿童随时随地学习、游戏的物质和精神空间。构建一个儿童友好型社区,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积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还可以增长儿童社会认知和增进儿童社会情感体验与塑造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并且满足儿童在社区中亲子互动、人际交流等需要。
(二)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中的项目、资源和学习策略
芬兰赫尔辛基一直致力于“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社区也积极地为儿童提供互动、体验、探索的机会,让儿童在丰富的资源中欣然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各种技能,提升各种能力。芬兰赫尔辛基的国家科技馆、城市儿童博物馆以及颂歌图书馆就为儿童提供了这样学习的机会,满足儿童在社区获得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创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提高了儿童生活质量。
1.儿童小镇
儿童小镇是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博物馆的一部分,是将城市变迁博物馆与儿童活动中心巧妙结合,模拟旧时代的各种场所,展览部分旧时代照片和物品,使之成为集陈列、参观、游戏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儿童小镇可以作为早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儿童在儿童小镇获取的知识经验,能对学習产生明显的效果。儿童与展品互动,通过呈现儿童照片、玩具,从穿着正式礼服、神情严肃的“小大人”到天真烂漫的孩子,照片里的儿童记录了不同时代的儿童观,儿童会与其他人追寻这些照片所代表的意义,也会向大人提出一些相关的有趣问题。无意之间,儿童就有机会锻炼运用生动的词汇,提升情感交流的能力,获取旧时代儿童的相关知识。
2.国家科技馆
芬兰赫尔辛基国家科技馆涉及物理学、生物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多种科学知识,其中丰富有趣的体验项目为儿童提供了物理探索以及人际探索的机会。其一,物理探索有许多展区,各种展区针对儿童的兴趣和年龄阶段特点,开发了多种层次的活动,儿童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去探索。比如,在“恐龙世界”展区,学龄前儿童可以近距离观察恐龙模型,还可以使用VR眼镜感受实景。在“经典物理实验”展区,各种有趣的小实验需要年龄较大的儿童使用按钮或者触摸的方式进行探索,这种探索方式的设计增强了与儿童的互动。其二,在人际探索区里,科技馆为儿童提供积木、吸管等低结构材料,适宜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儿童可以与同伴一起玩耍、合作和探索,更多情况下,由于互动项目富有挑战性,家长也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探索。在科技馆的一些经典实验展区里面,各种小实验等待着儿童亲身体验,假如儿童不会操作,专业的工作人员会适时地提供帮助。在探索科技馆的过程中,儿童也在和同伴、家长和社会其他人一起互动,这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颂歌图书馆
芬兰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总面积达17250平方米,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为儿童提供了充分的互动性图书空间以及亲子体验阅读空间。它是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鼓励家长带儿童到图书馆借书或进行图书阅读,它为儿童阅读开辟了极大的空间。一般的图书馆以各类书籍的展架为主并且仅仅提供座椅,颂歌图书馆则不同,它的空间设计完全考虑了儿童的身心需要,以儿童为本,竭尽所能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在图书馆,母亲可以在沙发上为年幼儿童阅读绘本,也可以与学龄儿童一起在地毯上阅读。人性化的阅读空间提高了儿童的阅读质量和阅读体验。
(一)理念友好
“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是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思想根基,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上,芬兰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坚持让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成长与学习环境。这种理念明确了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需要为儿童提供优质、多样化的服务,在儿童图书馆空间设计和服务内容上,全面保障儿童读者的需求,关注亲子阅读,提倡让更多的父母陪伴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旨在提高阅读质量。在芬兰赫尔辛基儿童小镇的各种展区里,集陈列、参观、游戏功能于一体,为儿童提供了多样化、极具特色的多功能体验。在芬兰“颂歌”科技馆中,为儿童提供了丰富有趣的体验项目,儿童有更多参与物理探索以及人际探索的机会。正是由于“重视儿童、尊重儿童、保障儿童权利”理念深入人心,芬兰儿童社区的服务不管在资源还是人员服务上,都能针对儿童的兴趣点和年龄阶段特点,开发多种层次的活动,尤其是考虑低幼儿童的需求。
(二)服务友好
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体系可以视为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核心。
1.儿童与家长服务的差异性
儿童与家长都是芬兰赫尔辛基图书馆、儿童博物馆和科技馆的服务对象,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参与,是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芬兰儿童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很多活动都要求家长尤其是低幼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不同于成人那么严肃,在人性化的阅读空间里,母亲可以轻松惬意地靠在沙发上为幼儿阅读绘本。 2.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服务的差异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喜好及需求,芬兰儿童社区博物馆、科技馆和图书馆为各年龄阶段的儿童群体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内容及服务安排。芬兰赫尔辛基城市的儿童小镇(儿童博物馆)为儿童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引导辅助形式。如呈现儿童照片、玩具等,通过与过去的展品互动,儿童能深刻获取旧时代这些物品所代表的含义,习得与过去相关的知识。第二种形式是亲身参与式。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要想获得任何印象或者概念,必须要其亲身体验。为培养儿童的身体行动能力、操作能力,芬兰赫尔辛基儿童社区科技馆为低幼儿童提供亲身参与式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自由玩耍、体验。比如,在赫尔辛基科技馆里,科技馆为儿童提供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材料,儿童可以与同伴、父母一起玩耍、合作和探索,也可以寻求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在赫尔辛基儿童博物馆里,儿童不仅可以观赏时代照片、手工艺品,还可以亲自接触过去真实的手工艺品,他们可以在古老的教室黑板上写字画画,也可以利用展览的物品在舞台上表演。儿童小镇鼓励儿童自由探索、自由玩乐,让儿童自然接受、切实体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取各种能力。
(三)政策友好
芬兰的教育以完善的福利政策和先进的教育思想闻名,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芬兰有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芬兰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致力于为每个城市提供有益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社区环境。其中,芬兰国家的政策友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为儿童发展制订了相应的福利政策;二是经费支持,为儿童发展划拨了相应的财政经费;三是资助项目,芬兰相关政府部门资助国内的部分服务于儿童的项目。芬兰政府为1~6岁的儿童家庭提供教育津贴,且津贴金额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以达到每月600欧元,幼儿园实现免费入学。对于单身母亲,政府提供一周两次的免费育儿服务。然而儿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同样必不可少,科技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儿童校外教育场所都受到国家资金的资助,它对儿童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起到重要影响。
“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虽然我国个别城市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要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尤其是儿童友好社区的社会服务和政策倡导方面还是薄弱环节。芬兰赫尔辛基城市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发展的有益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例子。
(一)社区要树立“儿童意识”的开发理念
“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要依据儿童发展阶段特征,考虑到其他相关的自然、社会因素等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公共空间。从我国在长期以来的社区建设来看,大多数城市社区建设只关注了老年人问题,考虑年幼儿童的需求不足。社区专为儿童服务的教育资源不足,仅仅局限在才艺兴趣班或体育项目训练上,社区儿童教育的物质、场地、人力等资源开发不尽成熟,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隐形的社区儿童教育资源更是少见。从芬兰赫尔辛基“儿童友好型”社区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来看,首先,我们要重视儿童社区空间构建,树立“儿童发展”的意识,将儿童意识和理念放在重要位置。其次,“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要树立“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儿童理念,打破固有的以成人为主的模式,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生理需要,在给儿童设计和提供社区资源时,应该给儿童留下发展和想象的空间。
(二)构建以儿童为本的联动服务体系
现有国内儿童友好社区服务项目呈现碎片化、松散化和片面化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方面,儿童友好社区对我国来讲,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的新的公益概念;另一方面,缺少专业团队、专业人士设计出专业化的服务项目内容。结合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经验,我们可以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服务友好领域中,选拔素质高的儿童社区服务人员,关注社区儿童的需要,组织儿童活动,特别是组织或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儿童活动,引导家长自发参与儿童社区活动。社区要突出以儿童为本的服务项目内容,倡导将家庭、学校和社区相融合的联动服务体系,强调儿童成长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培养和发展人格健全的儿童。
(三)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联合保障
理想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肯定是有国家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并能被儿童认同的环境。因此,发展社区儿童服务事业需要政府、社区、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建设。一方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对于小康社会建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有利于创新国内儿童社会治理机制。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需要形成一个联合体,共同致力于儿童友好事业的发展。
1.政府层面
可以通过完善儿童社会福利政策,出台一系列儿童友好型社区标准化建设和服务发展规划文件。
2.社会力量方面
主要包括公益机构、相关高等院校、各网络媒体、基金会可以资助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公益项目,推动第三方公益机构等力量参与。如民盟华南师大“小蜜蜂”乡村阅读公益助学中心,在广西恭城地区部分学校捐建了玩具图书馆,提升社会力量在“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可以设置儿童社区管理专业,可通过创建网站、举办研讨会等方式,投身“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和服务中。社会报刊和网络营造舆论氛围,发挥宣传作用,儿童教育专家、社会知名人士积极倡导。在先行先试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带动下,形成建设和倡导齐发,共同促进的局面。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公益普惠背景下重庆市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机制研究”(19SKGH0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芬兰国家“儿童友好型”社区概况
(一)“儿童友好型”社区解读
社区无论大小都是由许多个体与其所创造的环境构成的,社区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场所,为幼儿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儿童友好型”体现“重视儿童、尊重儿童、保障儿童权利”的理念。“儿童友好型”社区是指在儿童生活的家庭、社区中,对儿童友好、健康安全的,能方便儿童随时随地学习、游戏的物质和精神空间。构建一个儿童友好型社区,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积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还可以增长儿童社会认知和增进儿童社会情感体验与塑造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并且满足儿童在社区中亲子互动、人际交流等需要。
(二)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中的项目、资源和学习策略
芬兰赫尔辛基一直致力于“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社区也积极地为儿童提供互动、体验、探索的机会,让儿童在丰富的资源中欣然玩耍,在玩耍中学习各种技能,提升各种能力。芬兰赫尔辛基的国家科技馆、城市儿童博物馆以及颂歌图书馆就为儿童提供了这样学习的机会,满足儿童在社区获得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创造出一个安全的环境,提高了儿童生活质量。
1.儿童小镇
儿童小镇是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博物馆的一部分,是将城市变迁博物馆与儿童活动中心巧妙结合,模拟旧时代的各种场所,展览部分旧时代照片和物品,使之成为集陈列、参观、游戏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儿童小镇可以作为早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儿童在儿童小镇获取的知识经验,能对学習产生明显的效果。儿童与展品互动,通过呈现儿童照片、玩具,从穿着正式礼服、神情严肃的“小大人”到天真烂漫的孩子,照片里的儿童记录了不同时代的儿童观,儿童会与其他人追寻这些照片所代表的意义,也会向大人提出一些相关的有趣问题。无意之间,儿童就有机会锻炼运用生动的词汇,提升情感交流的能力,获取旧时代儿童的相关知识。
2.国家科技馆
芬兰赫尔辛基国家科技馆涉及物理学、生物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多种科学知识,其中丰富有趣的体验项目为儿童提供了物理探索以及人际探索的机会。其一,物理探索有许多展区,各种展区针对儿童的兴趣和年龄阶段特点,开发了多种层次的活动,儿童可以利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去探索。比如,在“恐龙世界”展区,学龄前儿童可以近距离观察恐龙模型,还可以使用VR眼镜感受实景。在“经典物理实验”展区,各种有趣的小实验需要年龄较大的儿童使用按钮或者触摸的方式进行探索,这种探索方式的设计增强了与儿童的互动。其二,在人际探索区里,科技馆为儿童提供积木、吸管等低结构材料,适宜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儿童可以与同伴一起玩耍、合作和探索,更多情况下,由于互动项目富有挑战性,家长也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探索。在科技馆的一些经典实验展区里面,各种小实验等待着儿童亲身体验,假如儿童不会操作,专业的工作人员会适时地提供帮助。在探索科技馆的过程中,儿童也在和同伴、家长和社会其他人一起互动,这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3.颂歌图书馆
芬兰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总面积达17250平方米,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为儿童提供了充分的互动性图书空间以及亲子体验阅读空间。它是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鼓励家长带儿童到图书馆借书或进行图书阅读,它为儿童阅读开辟了极大的空间。一般的图书馆以各类书籍的展架为主并且仅仅提供座椅,颂歌图书馆则不同,它的空间设计完全考虑了儿童的身心需要,以儿童为本,竭尽所能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在图书馆,母亲可以在沙发上为年幼儿童阅读绘本,也可以与学龄儿童一起在地毯上阅读。人性化的阅读空间提高了儿童的阅读质量和阅读体验。
二、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特点
(一)理念友好
“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是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思想根基,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上,芬兰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坚持让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成长与学习环境。这种理念明确了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需要为儿童提供优质、多样化的服务,在儿童图书馆空间设计和服务内容上,全面保障儿童读者的需求,关注亲子阅读,提倡让更多的父母陪伴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旨在提高阅读质量。在芬兰赫尔辛基儿童小镇的各种展区里,集陈列、参观、游戏功能于一体,为儿童提供了多样化、极具特色的多功能体验。在芬兰“颂歌”科技馆中,为儿童提供了丰富有趣的体验项目,儿童有更多参与物理探索以及人际探索的机会。正是由于“重视儿童、尊重儿童、保障儿童权利”理念深入人心,芬兰儿童社区的服务不管在资源还是人员服务上,都能针对儿童的兴趣点和年龄阶段特点,开发多种层次的活动,尤其是考虑低幼儿童的需求。
(二)服务友好
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体系可以视为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核心。
1.儿童与家长服务的差异性
儿童与家长都是芬兰赫尔辛基图书馆、儿童博物馆和科技馆的服务对象,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参与,是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芬兰儿童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很多活动都要求家长尤其是低幼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儿童阅读空间的设计不同于成人那么严肃,在人性化的阅读空间里,母亲可以轻松惬意地靠在沙发上为幼儿阅读绘本。 2.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服务的差异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喜好及需求,芬兰儿童社区博物馆、科技馆和图书馆为各年龄阶段的儿童群体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内容及服务安排。芬兰赫尔辛基城市的儿童小镇(儿童博物馆)为儿童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引导辅助形式。如呈现儿童照片、玩具等,通过与过去的展品互动,儿童能深刻获取旧时代这些物品所代表的含义,习得与过去相关的知识。第二种形式是亲身参与式。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要想获得任何印象或者概念,必须要其亲身体验。为培养儿童的身体行动能力、操作能力,芬兰赫尔辛基儿童社区科技馆为低幼儿童提供亲身参与式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自由玩耍、体验。比如,在赫尔辛基科技馆里,科技馆为儿童提供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材料,儿童可以与同伴、父母一起玩耍、合作和探索,也可以寻求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在赫尔辛基儿童博物馆里,儿童不仅可以观赏时代照片、手工艺品,还可以亲自接触过去真实的手工艺品,他们可以在古老的教室黑板上写字画画,也可以利用展览的物品在舞台上表演。儿童小镇鼓励儿童自由探索、自由玩乐,让儿童自然接受、切实体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取各种能力。
(三)政策友好
芬兰的教育以完善的福利政策和先进的教育思想闻名,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芬兰有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芬兰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致力于为每个城市提供有益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社区环境。其中,芬兰国家的政策友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为儿童发展制订了相应的福利政策;二是经费支持,为儿童发展划拨了相应的财政经费;三是资助项目,芬兰相关政府部门资助国内的部分服务于儿童的项目。芬兰政府为1~6岁的儿童家庭提供教育津贴,且津贴金额随儿童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以达到每月600欧元,幼儿园实现免费入学。对于单身母亲,政府提供一周两次的免费育儿服务。然而儿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同样必不可少,科技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儿童校外教育场所都受到国家资金的资助,它对儿童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起到重要影响。
三、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对我们的启发
“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虽然我国个别城市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要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尤其是儿童友好社区的社会服务和政策倡导方面还是薄弱环节。芬兰赫尔辛基城市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发展的有益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例子。
(一)社区要树立“儿童意识”的开发理念
“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要依据儿童发展阶段特征,考虑到其他相关的自然、社会因素等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公共空间。从我国在长期以来的社区建设来看,大多数城市社区建设只关注了老年人问题,考虑年幼儿童的需求不足。社区专为儿童服务的教育资源不足,仅仅局限在才艺兴趣班或体育项目训练上,社区儿童教育的物质、场地、人力等资源开发不尽成熟,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隐形的社区儿童教育资源更是少见。从芬兰赫尔辛基“儿童友好型”社区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来看,首先,我们要重视儿童社区空间构建,树立“儿童发展”的意识,将儿童意识和理念放在重要位置。其次,“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要树立“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儿童理念,打破固有的以成人为主的模式,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生理需要,在给儿童设计和提供社区资源时,应该给儿童留下发展和想象的空间。
(二)构建以儿童为本的联动服务体系
现有国内儿童友好社区服务项目呈现碎片化、松散化和片面化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方面,儿童友好社区对我国来讲,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的新的公益概念;另一方面,缺少专业团队、专业人士设计出专业化的服务项目内容。结合芬兰“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经验,我们可以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服务友好领域中,选拔素质高的儿童社区服务人员,关注社区儿童的需要,组织儿童活动,特别是组织或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儿童活动,引导家长自发参与儿童社区活动。社区要突出以儿童为本的服务项目内容,倡导将家庭、学校和社区相融合的联动服务体系,强调儿童成长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培养和发展人格健全的儿童。
(三)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联合保障
理想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肯定是有国家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并能被儿童认同的环境。因此,发展社区儿童服务事业需要政府、社区、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建设。一方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对于小康社会建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有利于创新国内儿童社会治理机制。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需要形成一个联合体,共同致力于儿童友好事业的发展。
1.政府层面
可以通过完善儿童社会福利政策,出台一系列儿童友好型社区标准化建设和服务发展规划文件。
2.社会力量方面
主要包括公益机构、相关高等院校、各网络媒体、基金会可以资助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公益项目,推动第三方公益机构等力量参与。如民盟华南师大“小蜜蜂”乡村阅读公益助学中心,在广西恭城地区部分学校捐建了玩具图书馆,提升社会力量在“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可以设置儿童社区管理专业,可通过创建网站、举办研讨会等方式,投身“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和服务中。社会报刊和网络营造舆论氛围,发挥宣传作用,儿童教育专家、社会知名人士积极倡导。在先行先试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带动下,形成建设和倡导齐发,共同促进的局面。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公益普惠背景下重庆市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机制研究”(19SKGH0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