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产业升级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2010年全省市县教育局长中职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改革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指出:“现在浙江全省各地的中职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是我们现阶段依然要调整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要下大力气抓好专业结构调整,要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继续推进基础能力建设,要永不放松地推进改革,为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浙江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各职业学校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多种尝试与努力。各职业学校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谋其道,德育带动、专业调整、师资锻造、氛围引领等等都已经成为各校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纵然方法各异,但却殊途同归,为的就是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期特别策划选取了几所发展有特色、成就较突出的学校,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维度进行报道,剖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内因。
【编者按】职业教育的发展最忌墨守成规。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百家争鸣,浙江省各职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有其各自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道,在丰富了职教体系内涵的同时,也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全面繁荣。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重力强师资着力促发展
星期三对于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以下简称宁海一职高)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打通专业、不限年级,80多门妙趣横生的课程,多位来自民间的技能师傅,想去哪个教室上课都可以推门而入……自“快乐星期三”制度施行以来,宁海一职高的同学们可谓是提前过了一把大学社团的瘾!
巧夺天工的泥金彩漆、形态逼真的木雕根雕、热闹喧腾的舞龙舞狮、惟妙惟肖的卡通动漫……走进宁海一职高仿佛置身艺术的殿堂。以宁海大职教集团的创意中心为全新定位,宁海一职高重构课程体系、打造文化产业,以师资力量的锻造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学生素质的改善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衷。
以技为师,多途径打造人才高地
宁海是一方智慧的土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厚重而辉煌,文化产业之发达历史悠远。但是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渐渐忽略了这些原生态的文化瑰宝,泥金彩漆、舞龙舞狮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宁海一职高的应龙泉校长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大地方文化产业的重任揽在肩头。“作为职业教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挽救这些濒临断绝的前人智慧结晶,我们要利用现有的平台培养传人,将这些传统的东西发扬光大”。应校长为此事积极奔走,与宁海市文化馆、宣传部,以及各类企业、协会合作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努力保住宁海的地方传统文化。
高水平的师资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为了更好地打造文化产业,更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宁海一职高聘请民间工艺师傅来学校开展名师讲坛,邀请民间工程师来担任“快乐星期三”的课程教师,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除了民间工艺师傅,学校还聘请了许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以及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我们以全国技能大赛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聘请专业教师一来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二来也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技能提高。”以技为师,宁海一职高放宽了教师的准入门槛,多渠道吸纳优秀技能人才为己所用,为学校的高速发展埋下了伏笔。
以训为师,高强度锻造技能精英
为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成长,学校强调充分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才华,教育培训、教学论坛、课程总结等都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而采取的手段。学校强调政策引领、名家引领与科研引领相结合,立足于课题式的校本课程研发,让教师们将项目教学引入职业教育的课堂。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一直强调要让教师们扬起反思的风帆、领略行动的趣味,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学校的发展程度仰仗于教师的工作力度,因此我们学校以督导评估机制、培训提高机制以及奖惩激励机制的‘三大机制’为载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双师型教师”,应校长脑海中有着清晰的师资培养思路。
师资力量的壮大,最先受益的就是宁海一职高的学生。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努力带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使教学工作进入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师生之间也碰撞出了思想交流的火花。在应校长看来,以往职业教育中那种细水长流式的学习方式效率比较低下,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目前我们宁海一职高开展了高强度、高密度的集中式强化训练,不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飞跃。”在这样一种实训强度下,仅2009年,该校学生就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斩获了“三银一铜”,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县级职业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聚力师资,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建立起了一支拥有包括省师德楷模、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教坛中坚、宁波市双师型教师在内25名高级教师、10名骨干教师的人才梯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助推产业人才聚力成功
穿梭在一座座实训楼之间,仿佛身临展会,精美绝伦的领带服饰、栩栩如生的根雕工艺、写意灵动的美术作品,看着这些出自学生之手的作品,管中窥豹,足见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成就。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新型人才,嵊州市职教中心用一批批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践行着职教办学的庄严承诺。
崭新的实训大楼、先进的实训设备、忙碌的莘莘学子……连日阴雨后初现的阳光斜斜地射在透明的玻璃窗上,浮现出一圈淡淡的光晕,眼前的景象俨然一幅生动的劳作图。嵊州的声名远播不仅仅仰仗于吴侬软语、水样柔情的越剧,中国领带之乡、中国厨具之都、中国根艺之乡、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等都是嵊州的金名片。立足当地支柱产业,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着力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形成骨干专业集群,使学校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地方经济为转轴,勾勒主体专业群
上海世博会刚刚落下帷幕,作为中国馆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善缘》两幅根雕作品将永久性地被保留在中国馆内接受世人的欣赏,而这两幅作品正是嵊州市职教中心郑剑夫老师的力作。“中国根雕看浙江,浙江根雕看嵊州”,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市职教中心在工艺美术系大类之下专门开设了根雕专业,培养根雕传人。精巧的设计构思、绝妙的刀工刻法、逼真的整体造型,七分自然、三分人工,真可谓天人合一。看着职教中心的学生们全手工制作完成的作品,真的让人感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为发展学校的特色专业,嵊州市职教中心立足当地领带服装、机械电机、厨具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和根雕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与服装领带针织、电子电工、机械模具以及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主体专业群。每年学校都为当地企业输送了数以千计的技能人才,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了职业教育的应尽之力。
以龙头企业为结点,铺设校企合作网
时值实训课程的上课时间,学校服装领带针织专业的学生们正在赶制着企业来料加工订单的产品,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嵊州市职教中心的办学方针。一直以来学校都推行‘四化’教育,即:专业结构产业化、专业内容项目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工人化,所以学校积极与嵊州市前三十强的企业展开多方位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了解工艺流程,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张建国校长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希望借此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与就业平台。“服装类学生基本能够到雅戈尔、盛泰针织、巴贝等大型企业实习、工作,企业为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建立定向班级,还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以感受企业文化,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共赢。”
订单式培养、深度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技能竞赛、企业家报告会、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多措并举以深化校企合作,铺设校企合作网络、扩大校企合作的覆盖面。
以梯级发展为目标,体现办学层次性
在张校长的眼里,学生的智力没有高低之分,只是职校学生更多地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嵊州市职教中心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区别教育,同时打破学生与农民工一样的专业结构,体现出中职学生的层次性。“学校承担的校外劳动力培训任务也比较重,但是为了凸显我们学生的层次性,我们增设了设计课程和管理课程,以更多样化的课程培养更高技能的人才”。
对于嵊州市职教中心的未来发展,嵊州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周樟苗寄予了厚望:“目前嵊州共有8所职校,通过布局调整,未来将合并成3~4所职业学校,嵊州市职教中心可容纳四五千人,势必将吸收更多其他学校的资源。各职业学校之间错位发展,专业各有所长、特色各有所彰。以嵊州职教的龙头打造为己任,我们期待嵊州市职教中心能有更大的发展。”
以专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嵊州市职教中心顺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完善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内涵、亮化专业前景,不断为嵊州经济的发展输送优秀技能人才。
●宁海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
明德惟馨明技唯强
作为宁海职业教育的翘楚,这里曾经出现过轰动全国的“九五
浙江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各职业学校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多种尝试与努力。各职业学校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谋其道,德育带动、专业调整、师资锻造、氛围引领等等都已经成为各校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纵然方法各异,但却殊途同归,为的就是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本期特别策划选取了几所发展有特色、成就较突出的学校,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维度进行报道,剖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内因。
【编者按】职业教育的发展最忌墨守成规。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百家争鸣,浙江省各职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有其各自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道,在丰富了职教体系内涵的同时,也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全面繁荣。
●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重力强师资着力促发展
星期三对于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以下简称宁海一职高)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打通专业、不限年级,80多门妙趣横生的课程,多位来自民间的技能师傅,想去哪个教室上课都可以推门而入……自“快乐星期三”制度施行以来,宁海一职高的同学们可谓是提前过了一把大学社团的瘾!
巧夺天工的泥金彩漆、形态逼真的木雕根雕、热闹喧腾的舞龙舞狮、惟妙惟肖的卡通动漫……走进宁海一职高仿佛置身艺术的殿堂。以宁海大职教集团的创意中心为全新定位,宁海一职高重构课程体系、打造文化产业,以师资力量的锻造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学生素质的改善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衷。
以技为师,多途径打造人才高地
宁海是一方智慧的土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厚重而辉煌,文化产业之发达历史悠远。但是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渐渐忽略了这些原生态的文化瑰宝,泥金彩漆、舞龙舞狮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宁海一职高的应龙泉校长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大地方文化产业的重任揽在肩头。“作为职业教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挽救这些濒临断绝的前人智慧结晶,我们要利用现有的平台培养传人,将这些传统的东西发扬光大”。应校长为此事积极奔走,与宁海市文化馆、宣传部,以及各类企业、协会合作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努力保住宁海的地方传统文化。
高水平的师资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为了更好地打造文化产业,更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宁海一职高聘请民间工艺师傅来学校开展名师讲坛,邀请民间工程师来担任“快乐星期三”的课程教师,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除了民间工艺师傅,学校还聘请了许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以及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我们以全国技能大赛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聘请专业教师一来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二来也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技能提高。”以技为师,宁海一职高放宽了教师的准入门槛,多渠道吸纳优秀技能人才为己所用,为学校的高速发展埋下了伏笔。
以训为师,高强度锻造技能精英
为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成长,学校强调充分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才华,教育培训、教学论坛、课程总结等都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而采取的手段。学校强调政策引领、名家引领与科研引领相结合,立足于课题式的校本课程研发,让教师们将项目教学引入职业教育的课堂。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一直强调要让教师们扬起反思的风帆、领略行动的趣味,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学校的发展程度仰仗于教师的工作力度,因此我们学校以督导评估机制、培训提高机制以及奖惩激励机制的‘三大机制’为载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批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双师型教师”,应校长脑海中有着清晰的师资培养思路。
师资力量的壮大,最先受益的就是宁海一职高的学生。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努力带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使教学工作进入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师生之间也碰撞出了思想交流的火花。在应校长看来,以往职业教育中那种细水长流式的学习方式效率比较低下,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目前我们宁海一职高开展了高强度、高密度的集中式强化训练,不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也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飞跃。”在这样一种实训强度下,仅2009年,该校学生就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斩获了“三银一铜”,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县级职业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聚力师资,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建立起了一支拥有包括省师德楷模、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教坛中坚、宁波市双师型教师在内25名高级教师、10名骨干教师的人才梯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助推产业人才聚力成功
穿梭在一座座实训楼之间,仿佛身临展会,精美绝伦的领带服饰、栩栩如生的根雕工艺、写意灵动的美术作品,看着这些出自学生之手的作品,管中窥豹,足见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成就。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新型人才,嵊州市职教中心用一批批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践行着职教办学的庄严承诺。
崭新的实训大楼、先进的实训设备、忙碌的莘莘学子……连日阴雨后初现的阳光斜斜地射在透明的玻璃窗上,浮现出一圈淡淡的光晕,眼前的景象俨然一幅生动的劳作图。嵊州的声名远播不仅仅仰仗于吴侬软语、水样柔情的越剧,中国领带之乡、中国厨具之都、中国根艺之乡、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等都是嵊州的金名片。立足当地支柱产业,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着力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形成骨干专业集群,使学校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地方经济为转轴,勾勒主体专业群
上海世博会刚刚落下帷幕,作为中国馆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善缘》两幅根雕作品将永久性地被保留在中国馆内接受世人的欣赏,而这两幅作品正是嵊州市职教中心郑剑夫老师的力作。“中国根雕看浙江,浙江根雕看嵊州”,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市职教中心在工艺美术系大类之下专门开设了根雕专业,培养根雕传人。精巧的设计构思、绝妙的刀工刻法、逼真的整体造型,七分自然、三分人工,真可谓天人合一。看着职教中心的学生们全手工制作完成的作品,真的让人感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为发展学校的特色专业,嵊州市职教中心立足当地领带服装、机械电机、厨具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和根雕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与服装领带针织、电子电工、机械模具以及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主体专业群。每年学校都为当地企业输送了数以千计的技能人才,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了职业教育的应尽之力。
以龙头企业为结点,铺设校企合作网
时值实训课程的上课时间,学校服装领带针织专业的学生们正在赶制着企业来料加工订单的产品,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嵊州市职教中心的办学方针。一直以来学校都推行‘四化’教育,即:专业结构产业化、专业内容项目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工人化,所以学校积极与嵊州市前三十强的企业展开多方位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了解工艺流程,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张建国校长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希望借此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与就业平台。“服装类学生基本能够到雅戈尔、盛泰针织、巴贝等大型企业实习、工作,企业为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建立定向班级,还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以感受企业文化,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共赢。”
订单式培养、深度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技能竞赛、企业家报告会、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多措并举以深化校企合作,铺设校企合作网络、扩大校企合作的覆盖面。
以梯级发展为目标,体现办学层次性
在张校长的眼里,学生的智力没有高低之分,只是职校学生更多地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嵊州市职教中心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区别教育,同时打破学生与农民工一样的专业结构,体现出中职学生的层次性。“学校承担的校外劳动力培训任务也比较重,但是为了凸显我们学生的层次性,我们增设了设计课程和管理课程,以更多样化的课程培养更高技能的人才”。
对于嵊州市职教中心的未来发展,嵊州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周樟苗寄予了厚望:“目前嵊州共有8所职校,通过布局调整,未来将合并成3~4所职业学校,嵊州市职教中心可容纳四五千人,势必将吸收更多其他学校的资源。各职业学校之间错位发展,专业各有所长、特色各有所彰。以嵊州职教的龙头打造为己任,我们期待嵊州市职教中心能有更大的发展。”
以专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嵊州市职教中心顺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完善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内涵、亮化专业前景,不断为嵊州经济的发展输送优秀技能人才。
●宁海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
明德惟馨明技唯强
作为宁海职业教育的翘楚,这里曾经出现过轰动全国的“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