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文[1]中,对习题课从习题课在教学中的功能定位到习题课需要关注的要素,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本文结合PISA观念,意在通过四边形习题课的设计案例,进一步探讨习题课的设置,聊作引玉之砖. 有句话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习题课中题目的设置也是如此,纵然是习题课,也就是说就是“解题”,若一个题目抛出,让学生尝试求解,然后交流,效果可能也不错,但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往往是少了点兴致,久而久之会感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1]中,对习题课从习题课在教学中的功能定位到习题课需要关注的要素,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本文结合PISA观念,意在通过四边形习题课的设计案例,进一步探讨习题课的设置,聊作引玉之砖.
有句话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习题课中题目的设置也是如此,纵然是习题课,也就是说就是“解题”,若一个题目抛出,让学生尝试求解,然后交流,效果可能也不错,但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往往是少了点兴致,久而久之会感到索然寡味.进而言之,平淡乏味的问题,激不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相反,若让问题带上一定的煽动性,撩拨起学生愿探其详的研究欲望,激活思维因子,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课堂的高效可就不请自到了.
其他文献
文[1]中介绍了一道几何题目,甘志国老师给出了两种解答:一种方法是运用高中正弦定理、三角函数知识作解;另一种方法是运用初中对称性、平行四边形知识作解。笔者在仔细研读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想法,可以构造等边三角形来求解,且在原题的基础上变换条件,产生变式问题,与读者共飨。
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在引领中考数学复习的教学过程中,以典型试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联想.一方面反思问题的解题方法、思路是否具有规律性,能否迁移处理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反思问题的图形结构能否改变,命题的条件能否弱化或加
前言:这是一节参加2013年9月杭州市“名师公开课”视频课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项目由杭州市教育局与文广集团等媒体共同打造,旨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平台优势,发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作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民生普惠. 1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如温度计、刻度尺)让学生经历数轴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数学解题过程其实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这过程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充满了挫折与苦恼,时不时的让人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望。但是,每一次的挫折、甚至是每一次的失败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说过的“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因为在不断的摸索与排除之中,会不经意地闪耀出意外的火花,让人顿感“柳暗花
已知运用此变换,明文H译为密文T,则密文QI(启的汉语拼音)的明文是字母是 .
2012年的中考已经落下大幕,自选数求值问题成为今年分式考题的杰出新秀。通过以下的例题介绍自选数求值问题。 1 明确外显自选数,化简后求值
学案导学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能体现课改方向的教学模式,然而直到目前,许多教师对此认识不到位,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本文首先简述一下学案导学的基本内容,然后给出一个典型案例,最后论述这种模式的教学价值.希望能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并自觉的研究及使用这种教学模式.
由青岛出版社和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于2004年通过初审后,从2006年开始进行实验。自2011年7月教材编写组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送审稿)对七年级上册和下册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在2012年1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出版后,编写组随之将修订好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和下册及《整套教材修订方案》上报教育部。20
我们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感受“橡皮筋”法:如图1,将一条橡皮筋在A1、A2两点用图钉固定,将A1、A2之间另一点A3往上拉,形成△A1A2A3. 然后将点A3慢慢放松时,∠A3逐渐变大,∠A1与∠A2变小,恢复到原来位置时,A1、A2、A3成一条直线(即退化的三角形),此时∠A3变成180°,∠A1与∠A2变为0°,所以∠A1+∠A2+∠A3=180°.
1 引言 最近,浙江省象山县贤庠中学数学组举行了一次以“圆(1)”(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为载体的“同课异构”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堂观察发现:尽管不同的教师对这节课的把握有所不同,教法也有差异,但普遍存在着值得关注的问题:内容配置散点割裂化——弧、弦概念的引入和点与圆位置关系的引入有“天上掉下林妹妹”的感觉,并且“过程”(圆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