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德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从学校德育管理问题出发,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应发展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字: 人本管理理念 学校德育 管理运用
一、现阶段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重科学,轻人本。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德育管理发展形态及学校德育管理实际让我们发现:学校只注重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管理,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服从性,并以此实现定量的评价。学校制度的健全虽然可以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提高管理效率,但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却将其当做管理学校的法宝。在管理过程中重视理性因素、科学因素,照搬照抄所谓的“严密”的管理制度、“周密”的管理方案,“严格”的责任分工,“人”的因素被忽略,致使学校管理缺乏“人本化”。
2.评价制度单一,缺乏民主性。
受到传统德育观的影响,德育评价一直启用科学的方法,对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德育工作的进度、展现德育管理的效果,以此推进德育管理模式和方法。但传统学校德育评价制度单一,缺乏民主性,在实际操作中不利于师生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教师的评价及奖赏机制单一,缺乏民主。现行学校德育管理、教师评价与奖惩往往与学生考试成绩挂钩,很少施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只注重教师劳动的结果性,而忽略过程,使评价与奖惩缺乏合理性和人文性;第二,对学生的评价及奖赏机制单一,缺乏民主。现下学校在评价奖励中采用的模式主要是班主任评价模式,往往是根据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道德水平,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完美的,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一无是处”的错误理念,使部分德育成绩差的学生有不豁达的心理,在德育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缺乏荣誉感,长此下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教育者重言教,轻身教。
我国传统德育管理对象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对象,而是具有情感的、具有思想的、具有生活性的人,所以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完成的。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对象心目中的形象往往直接影响德育学习效果,决定德育工作效率。然而现存的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只懂得教育学生,而忽略自身的言行,没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更不能做到以身作则,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转向家教或一对一的德育教育模式,以此获得自身经济能力提高。此外,德育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是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德育管理中运用的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道德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采用开放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正视道德冲突,解决学生的道德困惑,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使学生在社会中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彰显个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时代,因此,我们应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结合以往学校管理经验,与时俱进。教育管理者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实现学校对“人”的培养。
2.教师的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部分,要振兴教育,必须先振兴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校重视教师的人文关怀工作,创立具有人文特色的管理模式和体制。第一,正确看待管理层和教师的关系。学校管理者应时刻体现服务宗旨,不能在教师面前趾高气扬,要学会倾听并与教师平等交流。第二,体现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因为教师的劳动是精神层面的生产活动,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创造性。第三,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学校管理者在建立德育管理制度时要结合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工作及生活,为教师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保障,满足教师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学校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现学生的自我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第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批评,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在学校德育教学中,应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让学生随时都处在德育教育氛围中,树立自律意识,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第三,采用开放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学生不是物体,不能一直放置在课堂这个封闭的容器内,他们是发展的、有思想的,所以学校德育应真正做到“为发展”而教育。
4.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为德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校管理应紧随时代,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见”和个性,使学生与教师在学校中完成自我实现和超越;注重人本因素,摆脱过去学校管理中非理性的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爱护教师,让教师在学校中时刻感受到人文关怀,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促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热情投入实际教学中。
教师的工作性质使他们一直处在一种比较单纯且自由的环境中,加之传统理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影响,管理者不能简单地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对教师进行管理,而应该在管理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人员的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之中,为学校管理多提建议,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为德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宏雷,刘雪辉.论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0,(08).
关键字: 人本管理理念 学校德育 管理运用
一、现阶段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重科学,轻人本。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德育管理发展形态及学校德育管理实际让我们发现:学校只注重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管理,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服从性,并以此实现定量的评价。学校制度的健全虽然可以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提高管理效率,但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却将其当做管理学校的法宝。在管理过程中重视理性因素、科学因素,照搬照抄所谓的“严密”的管理制度、“周密”的管理方案,“严格”的责任分工,“人”的因素被忽略,致使学校管理缺乏“人本化”。
2.评价制度单一,缺乏民主性。
受到传统德育观的影响,德育评价一直启用科学的方法,对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目的是更好地掌握德育工作的进度、展现德育管理的效果,以此推进德育管理模式和方法。但传统学校德育评价制度单一,缺乏民主性,在实际操作中不利于师生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教师的评价及奖赏机制单一,缺乏民主。现行学校德育管理、教师评价与奖惩往往与学生考试成绩挂钩,很少施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只注重教师劳动的结果性,而忽略过程,使评价与奖惩缺乏合理性和人文性;第二,对学生的评价及奖赏机制单一,缺乏民主。现下学校在评价奖励中采用的模式主要是班主任评价模式,往往是根据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道德水平,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完美的,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一无是处”的错误理念,使部分德育成绩差的学生有不豁达的心理,在德育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缺乏荣誉感,长此下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教育者重言教,轻身教。
我国传统德育管理对象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对象,而是具有情感的、具有思想的、具有生活性的人,所以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完成的。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对象心目中的形象往往直接影响德育学习效果,决定德育工作效率。然而现存的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只懂得教育学生,而忽略自身的言行,没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更不能做到以身作则,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转向家教或一对一的德育教育模式,以此获得自身经济能力提高。此外,德育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是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德育管理中运用的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道德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采用开放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正视道德冲突,解决学生的道德困惑,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使学生在社会中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彰显个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时代,因此,我们应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结合以往学校管理经验,与时俱进。教育管理者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实现学校对“人”的培养。
2.教师的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部分,要振兴教育,必须先振兴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校重视教师的人文关怀工作,创立具有人文特色的管理模式和体制。第一,正确看待管理层和教师的关系。学校管理者应时刻体现服务宗旨,不能在教师面前趾高气扬,要学会倾听并与教师平等交流。第二,体现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因为教师的劳动是精神层面的生产活动,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创造性。第三,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学校管理者在建立德育管理制度时要结合教师的需求,为教师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工作及生活,为教师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保障,满足教师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学校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现学生的自我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第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批评,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在学校德育教学中,应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让学生随时都处在德育教育氛围中,树立自律意识,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第三,采用开放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学生不是物体,不能一直放置在课堂这个封闭的容器内,他们是发展的、有思想的,所以学校德育应真正做到“为发展”而教育。
4.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为德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校园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学校管理应紧随时代,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见”和个性,使学生与教师在学校中完成自我实现和超越;注重人本因素,摆脱过去学校管理中非理性的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爱护教师,让教师在学校中时刻感受到人文关怀,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促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热情投入实际教学中。
教师的工作性质使他们一直处在一种比较单纯且自由的环境中,加之传统理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影响,管理者不能简单地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对教师进行管理,而应该在管理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人员的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之中,为学校管理多提建议,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为德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宏雷,刘雪辉.论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