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剖析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应采取的对策:政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体制;教育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学院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通信信息类 校企合作 对策
[作者简介]赵兰畔(1964- ),男,陕西韩城人,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38-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笔者了解到,多数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订单式”培养形式开展较多,而其他深层次合作的探索和研究则不多。为此,笔者就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了一些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加强校企合作可以采取的措施和建议进行了探讨,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建立更加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一、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实践之路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多年来结合自身特点,依托通信行业的办学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開展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的步伐。在学院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方式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1.“订单式”人才培养。学院近年来先后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通信服务呼叫业务分公司、西安新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施“订单式”合作,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协商,企业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到学院来面试录用学生,组成与企业相对应的“特训班”等,企业按照岗位提出培养内容项目等要求,由学院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同时,企业派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到学院开设相关的讲座,将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企业的文化理念等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些讲座了解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以及工作岗位要求,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真正融合,达到“零距离”接触。
2.探索“顶岗实习”的深度,进一步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零距离”。学院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学生到有签约意向的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上去实习,在生产和服务的现场工作,接受真实的磨炼和熏陶。学生提前半年带着毕业设计课题到企业,企业根据学生的课题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实习,真刀真枪做课题,并安排技术人员与学院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通过采取顶岗实习,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都得以提升。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已成为“准员工”,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绝大多数毕业生就留在实习企业工作,实现了学院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3.走出去,带回来,联合企业,加大培养“双师型”力度。(1)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近年来,学院先后与陕西电信、陕西移动、陕西邮政等企业合作,每年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在公司实地接触到通信信息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业务,及时了解通信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教师的工作经验,同时,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实践锻炼中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授课计划,补充反映企业工作现场的新技术、新业务,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讲授效果;还在实践教学中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充实完善实训内容,使学生能学到企业应用中最新的内容,掌握最实用的实践技能,并与企业的市场需求接轨。(2)引进兼职教师。学院每年从合作企业引进20~30名兼职教师给学生上理论课或实训课,将最新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真实状况。
4.企业为学院协建专业实训室。专业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电信各地市分公司分别对学院的实训室进行了援建,当时建成了“程控交换实训室”“电源实训室”“现代通信实验平台”等多个校内实训室。近几年,随着3G技术应用人才供不应求,陕西电信分公司支持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于2007年将3G实训室建设在学院。随着通信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发展,2010年陕西省电信公司和陕西省通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在学院建设了FTTH(光纤到户)实训基地,不但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并且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在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同时,也很重视校外实训条件建设,目前,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5个,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结合企业发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005年开始,学院便成立了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到各个专业的专业建设中来。在制订每一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召开各专业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研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对各专业的相关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这一做法,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并贴近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6.学院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学院培训中心积极开发各种培训项目,年平均开发培训项目5~6个,常年为陕西通信行业乃至其他行业提供各种优质的培训服务,年均培训10000多人次。通过学院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使得培训服务成为学院和企业联系的纽带和平台,更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学院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不仅锻炼了专业课教师,提升了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联系。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院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校企双方的资源付出不对等。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是处在教育主管部门倡导、高职院校自发进行的状态下,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业务的机会,学院的受益较为明显,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但从企业方面来讲,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往往较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能力有限,能带给企业的收益不明显,因而影响企业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技术开发方面积累不多,企业因为受益周期较长而不能满足企业的直接需求,也常常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企业的生产与学院的教学冲突。一方面,企业需求与学院教学安排不同步。学校的教学有严格的时序性,而企业的生产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常常是企业有生产任务时,学生因专业课程还未讲授完而不能到企业去,而学生可以实习的时候,企业因生产任务不足而难以吸纳太多学生的问题又会出现。另一方面,学院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多个岗位的实践技能,而从企业角度很难安排学生在多个岗位轮流实习,这就为学校安排学生到顶岗实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校企合作中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需要有具体明确的政策支持,分清责任义务及权利。但是在目前由于利益的不同,职责不同,常常缺乏具体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往往成为企业没兴趣、院校一头热的事情,大大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及措施
1.政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优化合作环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16号)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要求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明确了该机构的职责;对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因此,可以建立一套政策法律保障体系,把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定为企业的职责和义务,国家在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如企业支持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企业支持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的接收以及投入相关的设备、支援师资的企业等,应该给企业以相关的免税、减税政策以及其他的奖励等方式予以鼓励,使企业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将校企合作引向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2)建立校企合作的中介机构。在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我们从通信信息企业信息反馈中发现,企业所需的对口人才无处可寻,而高职院校又苦于不了解企业近期的用人信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所需,经常出现双方合作不对称的现象,建立校企合作的中介机构就是为了搭建企业需要的人才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相匹配的桥梁。因此,成立承担校企合作功能的中介机构十分必要。当然,建立校企合作的中介机构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一些相应的政策,以保障维护校企合作的各方利益。地方政府统筹兼顾,才能支持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要做好校企合作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内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作用,支持协调区域内的整合协调与合作,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2.教育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院校的校企合作的指导。(1)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成立的管理机构和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建立平等、互信、双赢的校企合作指导性文件,对校企合作中涉及企业资质、校企合作的合作协议、校企双方的合作洽谈、校企合作的协议审批、校企合作的合作保障,以及校企合作的合作监督等都需要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制度与要求,当然这些都是在广泛听取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来指导和规范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2)建立多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集职业教育、培训、生产为一体。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制度上认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行为,同时,引进企业参与经营等方面,继续给予有力支持。目前,学院的部分通信信息类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实训基地,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先进程度上,都可以与企业相媲美。因此,将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企业员工培训基地,作为企业产品研发基地以及合作办学基地,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3)加强高职院校与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是企业与教育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的优势是在实训的环境和实践教学上,因此,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技术研发、生产设备与企业的更新需求联系在一起,形成以专业为纽带的产学研联合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职教育,高职教育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政府机构应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
3.成立职教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团化办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团化办学就是以名校为主导,将同一区域内的相同行业院校、企业合作,从而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即成立职教集团。成立职教集团的就是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职教集团不仅形成多企业多院校的合作平台,而且也从组织结构上连接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校企双方,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益。成立职教集团的益处有,一是建立职教集团的组织机构,提高“集团平台”效率;二是建立职教集团的集团网站,提升“集团平台”标准;三是提升“集团平台”品位。成立职教集团是落实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使得高职院校探索“改造专业、发展企业、服务行业”的改革发展之路,通过不断主动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条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服务行业、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4.学院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工作落实。(1)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校企合作的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实施办法》,明确机构的职责任务。(2)建立校企分工负责机制,抓好落实,重在实施。校企合作由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管理、分工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学院的角色是负责沟通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企业的角色则是负责接收学生实习和安排实习岗位。校企合作中学院协助企业安顿好实习学生的食住,保障学生实习实训权益与人身安全。企业选派指导人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通过工作提高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提升就业能力,并保障学生的实习实训权益与人身安全。企业、学院和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要加强沟通。(3)发挥学院教育培训优势,理念超前,服务企业,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为企业创造价值,使学校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牢固校企合作的基础。(4)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建成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能满足学生学习又能充分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5)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学院要及时总结经验,建立指导和监督机制。总结经验,要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多层次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应该满足适应性强、反应迅速、转向灵活、办学形式多样、综合性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企合作高质量、规范化、持续不断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在校企合作中找准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机制,高职院校要加大推进校企合作的力度,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以服务企业求支持,为企业贡献求发展,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宋建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8(7).
[2]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3]林莉.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中职教育新发展[J].大视野,2008(7).
[4]张亚宁,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24).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通信信息类 校企合作 对策
[作者简介]赵兰畔(1964- ),男,陕西韩城人,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38-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笔者了解到,多数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订单式”培养形式开展较多,而其他深层次合作的探索和研究则不多。为此,笔者就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了一些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加强校企合作可以采取的措施和建议进行了探讨,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建立更加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一、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实践之路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多年来结合自身特点,依托通信行业的办学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開展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的步伐。在学院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方式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1.“订单式”人才培养。学院近年来先后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陕西通信服务呼叫业务分公司、西安新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施“订单式”合作,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协商,企业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到学院来面试录用学生,组成与企业相对应的“特训班”等,企业按照岗位提出培养内容项目等要求,由学院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同时,企业派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到学院开设相关的讲座,将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企业的文化理念等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些讲座了解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以及工作岗位要求,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真正融合,达到“零距离”接触。
2.探索“顶岗实习”的深度,进一步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零距离”。学院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学生到有签约意向的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上去实习,在生产和服务的现场工作,接受真实的磨炼和熏陶。学生提前半年带着毕业设计课题到企业,企业根据学生的课题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实习,真刀真枪做课题,并安排技术人员与学院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通过采取顶岗实习,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都得以提升。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已成为“准员工”,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绝大多数毕业生就留在实习企业工作,实现了学院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3.走出去,带回来,联合企业,加大培养“双师型”力度。(1)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近年来,学院先后与陕西电信、陕西移动、陕西邮政等企业合作,每年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在公司实地接触到通信信息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业务,及时了解通信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教师的工作经验,同时,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实践锻炼中增强;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授课计划,补充反映企业工作现场的新技术、新业务,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讲授效果;还在实践教学中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充实完善实训内容,使学生能学到企业应用中最新的内容,掌握最实用的实践技能,并与企业的市场需求接轨。(2)引进兼职教师。学院每年从合作企业引进20~30名兼职教师给学生上理论课或实训课,将最新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真实状况。
4.企业为学院协建专业实训室。专业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电信各地市分公司分别对学院的实训室进行了援建,当时建成了“程控交换实训室”“电源实训室”“现代通信实验平台”等多个校内实训室。近几年,随着3G技术应用人才供不应求,陕西电信分公司支持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于2007年将3G实训室建设在学院。随着通信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发展,2010年陕西省电信公司和陕西省通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在学院建设了FTTH(光纤到户)实训基地,不但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并且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在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同时,也很重视校外实训条件建设,目前,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5个,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结合企业发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005年开始,学院便成立了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到各个专业的专业建设中来。在制订每一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召开各专业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研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对各专业的相关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这一做法,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并贴近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6.学院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学院培训中心积极开发各种培训项目,年平均开发培训项目5~6个,常年为陕西通信行业乃至其他行业提供各种优质的培训服务,年均培训10000多人次。通过学院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使得培训服务成为学院和企业联系的纽带和平台,更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学院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不仅锻炼了专业课教师,提升了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联系。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院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校企双方的资源付出不对等。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是处在教育主管部门倡导、高职院校自发进行的状态下,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业务的机会,学院的受益较为明显,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但从企业方面来讲,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往往较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能力有限,能带给企业的收益不明显,因而影响企业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在科研和技术开发方面积累不多,企业因为受益周期较长而不能满足企业的直接需求,也常常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企业的生产与学院的教学冲突。一方面,企业需求与学院教学安排不同步。学校的教学有严格的时序性,而企业的生产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常常是企业有生产任务时,学生因专业课程还未讲授完而不能到企业去,而学生可以实习的时候,企业因生产任务不足而难以吸纳太多学生的问题又会出现。另一方面,学院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多个岗位的实践技能,而从企业角度很难安排学生在多个岗位轮流实习,这就为学校安排学生到顶岗实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校企合作中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需要有具体明确的政策支持,分清责任义务及权利。但是在目前由于利益的不同,职责不同,常常缺乏具体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往往成为企业没兴趣、院校一头热的事情,大大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及措施
1.政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优化合作环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发[2003]16号)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要求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明确了该机构的职责;对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因此,可以建立一套政策法律保障体系,把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定为企业的职责和义务,国家在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如企业支持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企业支持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的接收以及投入相关的设备、支援师资的企业等,应该给企业以相关的免税、减税政策以及其他的奖励等方式予以鼓励,使企业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将校企合作引向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2)建立校企合作的中介机构。在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我们从通信信息企业信息反馈中发现,企业所需的对口人才无处可寻,而高职院校又苦于不了解企业近期的用人信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所需,经常出现双方合作不对称的现象,建立校企合作的中介机构就是为了搭建企业需要的人才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相匹配的桥梁。因此,成立承担校企合作功能的中介机构十分必要。当然,建立校企合作的中介机构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一些相应的政策,以保障维护校企合作的各方利益。地方政府统筹兼顾,才能支持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要做好校企合作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内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作用,支持协调区域内的整合协调与合作,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2.教育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院校的校企合作的指导。(1)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成立的管理机构和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建立平等、互信、双赢的校企合作指导性文件,对校企合作中涉及企业资质、校企合作的合作协议、校企双方的合作洽谈、校企合作的协议审批、校企合作的合作保障,以及校企合作的合作监督等都需要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制度与要求,当然这些都是在广泛听取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来指导和规范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2)建立多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集职业教育、培训、生产为一体。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制度上认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行为,同时,引进企业参与经营等方面,继续给予有力支持。目前,学院的部分通信信息类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实训基地,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先进程度上,都可以与企业相媲美。因此,将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企业员工培训基地,作为企业产品研发基地以及合作办学基地,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3)加强高职院校与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是企业与教育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的优势是在实训的环境和实践教学上,因此,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技术研发、生产设备与企业的更新需求联系在一起,形成以专业为纽带的产学研联合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职教育,高职教育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政府机构应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
3.成立职教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团化办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团化办学就是以名校为主导,将同一区域内的相同行业院校、企业合作,从而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即成立职教集团。成立职教集团的就是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职教集团不仅形成多企业多院校的合作平台,而且也从组织结构上连接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校企双方,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益。成立职教集团的益处有,一是建立职教集团的组织机构,提高“集团平台”效率;二是建立职教集团的集团网站,提升“集团平台”标准;三是提升“集团平台”品位。成立职教集团是落实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使得高职院校探索“改造专业、发展企业、服务行业”的改革发展之路,通过不断主动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条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服务行业、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4.学院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工作落实。(1)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校企合作的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实施办法》,明确机构的职责任务。(2)建立校企分工负责机制,抓好落实,重在实施。校企合作由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管理、分工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学院的角色是负责沟通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企业的角色则是负责接收学生实习和安排实习岗位。校企合作中学院协助企业安顿好实习学生的食住,保障学生实习实训权益与人身安全。企业选派指导人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通过工作提高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提升就业能力,并保障学生的实习实训权益与人身安全。企业、学院和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要加强沟通。(3)发挥学院教育培训优势,理念超前,服务企业,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为企业创造价值,使学校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牢固校企合作的基础。(4)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建成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能满足学生学习又能充分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5)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学院要及时总结经验,建立指导和监督机制。总结经验,要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多层次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应该满足适应性强、反应迅速、转向灵活、办学形式多样、综合性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企合作高质量、规范化、持续不断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在校企合作中找准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机制,高职院校要加大推进校企合作的力度,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以服务企业求支持,为企业贡献求发展,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宋建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8(7).
[2]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3]林莉.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中职教育新发展[J].大视野,2008(7).
[4]张亚宁,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