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华夏文明,历史悠远灿烂,先圣先贤留下许多直至今日都令世人赞叹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无尽宝藏着实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兴奋与自豪。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知晓,天道循环,有先必有后,有盈必有亏,有强必有弱。毫无疑问中国艺术文明在傲视群伦的同时,也有其一定的不足之处。 艺术是神圣的,多少人为其奋斗终生。正是这些锲而不舍的奋进者。那瑰丽的艺术殿堂才愈来愈奇美,越来越辉煌。河流奔腾,岁月流逝。到了我们这个崭新的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文明,历史悠远灿烂,先圣先贤留下许多直至今日都令世人赞叹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无尽宝藏着实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兴奋与自豪。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知晓,天道循环,有先必有后,有盈必有亏,有强必有弱。毫无疑问中国艺术文明在傲视群伦的同时,也有其一定的不足之处。
艺术是神圣的,多少人为其奋斗终生。正是这些锲而不舍的奋进者。那瑰丽的艺术殿堂才愈来愈奇美,越来越辉煌。河流奔腾,岁月流逝。到了我们这个崭新的世纪,艺术升华了,但经济发展也开始步入极致。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世纪前就曾尝试将艺术同经济联系,并逐步将其商品化。在这一前进过程中,西方慢慢摸索建立起一套特殊的经营秩序与方法,而我们国家涉及这一领域只不过是短短十几年的事,且有很多不近人意的地方。就艺术与经济的问题,笔者有些一孔之见,写出来供各位智者参考。
首先,我认为艺术同经济的联系是表象的而非切实的。正如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未必有经济价值,有经济价值的,不一定具备艺术价值,但无可讳言,艺术本身是永恒的,是人类精神的一盏明灯。其次,从深层看,经济只是艺术隐含的第二价值,而非第一价值,正因如此,艺术才无价。人将其变为商品,只不过是一种经济领域中进行试验的假设命题。所以,在这一试验中,无疑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纵观当前火爆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在一个个创纪录的让艺术品变为商品的天文数字价格前,在一篇篇全面分析艺术应当彻底商品化的独家报道文章前。我认为是世人停步伫立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艺术无价世人皆知,但目前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人性已完全超越了理性。经营者只想通过怎样的运作能将一件艺术品推到一个极高的价位,而购买者只考虑所要拥有的这件艺术品会升值多少。艺术本身的价值在这个市场里已显苍白和不那么重要了。从这方面看,我们的做法和国际艺术品经营惯例相去甚远,与最早想将艺术和经济和谐相联的人的意愿大相径庭了。艺术不是因为其值多少钱,才被人珍爱,它被世人看重是因为艺术它内在的生命价值,这种价值是金钱无法与其等同衡量的。
在国人眼中,西方人只注重钱,只考虑怎样使资本聚积升值,要不然西方怎么会有那么多大公司、摩天楼、企业家,艺术在西方早已彻底商品化了,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试问“自由女神”、“蒙娜丽莎”、“大卫”是不是艺术品,大家一定会毫不迟疑的回答:“是!不但是,而且还是人类艺术史中,无以复加的经典之作”。针对这些艺术品有人动心思用数以亿万计的美元,妄图购买,却被精通现代商业理论的西方人一口回绝了。这就证明西方人是有原则的,艺术商品化也是有限的,艺术本身的价值才是它存在的真正价值,在这一价值前金钱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原来它也不是万能的。
再反观我们国内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很多购买者在根本看不明白这件作品的艺术内涵,只知作者是大名头,他的东西很值钱,报纸书刊常介绍,目前正在潮流上的情况下,便潇洒的抛出支票与现金。这种人性化,无疑会产生最后执有者的盲动,后悔与遗憾,甚至物无所值。那些真正很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被冷落一旁或者埋没。因笔者祖辈酷爱此道,因而年幼时常听到那些如雷贯耳的巨匠的名字,总认为这些人的真迹墨宝可望而不可即,而今天在艺术品市场上这些名家“精品”却随处可见。这些充塞市场的作品中到底有多少真具有艺术价值,真叫人犹疑,物以稀为贵的法则很难说还有无意义。但艺术就是艺术,它不以某个人某个团体的意志为转移,它自身的光辉最终是要显现的。
西方艺术品经营的理性,恰在这里,经营者经营的作品,首先要深具艺术性,其次才是经济性,且经营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而购买者,又不随波逐流,他们以自己的艺术眼光,对每件可能为自己所执有的艺术收藏品审慎观察。以艺术决定取舍,所以西方才有了那么多各具特色的私立美术馆和收藏家。通过这种长期的接触,这些购买者又多数成为某一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在自我陶冶与精神满足的同时,又为世人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的经营者首先要培养自身能力,使自身具备艺术眼光,公正、严谨的去看待每件将成为商品的艺术品,其次完善经营制度,经营真正的艺术品,最后希望我们那些可爱的购买者,要像西方那些收藏家一样,真正领会艺术的真谛,使自身真正沉浸入美妙的艺术之中,若真能如笔者所愿,那我们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必将人性与自我共存,真正迈入大自在的艺术殿堂。
其他文献
把叹息 藏在心里 成小小的核 把慌乱 丢进泥土 再掩盖一些尘沙 也许心疼会慢慢发芽 长出枝叶 光沁润着树冠 影带走流年 我喜欢在暮春的好季节 独自说话 看窗外五彩的阳光 像极了深处记忆的温暖 这温度真的是我喜欢的 那么温润 那么多浪漫的五彩丝 轻柔舞蹈 溜过房间的窗幔 柔柔地落在脸上 停下来 温暖就涌到肩头 想你的时候 水拂着脸
梅墨生在当今画坛是一个特殊的符号。许多人都说,他的艺术风格和处世之道一样,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对此梅墨生说:“误解我的人,会说我清高,怪,不合群,不随大流。理解我的人,认为我独往独来。艺术史上真正不朽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开宗立派,他是领先人物,这样的人物会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可,流芳百世;还有一种人独立于时尚之外,从来不随波逐流,甚至独立于主流文化之外。”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如约来到了国家画院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言简意赅,例如文中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关于《三字经》一文的作者,主要说法有三: 一、明代《广州人物传》、《广东新语》,清代《大云山房记》以为作者应是宋
新碶,这座崛起在宁波北仑的滨海新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纵横交错、碧波荡漾的岩泰河水系自南向北缓缓流入海口。她因拥有13公里深水航线而被称为“黄金水道”。 2011年金秋十月,新碶街道健身气功活动站的功友们,沉静在节日般的欢乐中。全区从十多个站点选派出1160名习练者,要参加北仑区举办的“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启动仪式暨全国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宁波北仑大会”表演。运动员身着鲜艳的练功服
摘要:1926—1931年间席卷国内和南洋的古装类型片及其“本事”,迄今为止的研究只局限在电影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学术史上基本处于双重失语状态。早期古装类型片的产生源于商业驱动、剧本荒、民间文学和受众趣味等多重因素,更受到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以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语境下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层制约。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与其“本事”虽然同为一体,但由于电影化的改塑和市场化嫁接,二者又存在着某种
在水中绽放的瓣瓣灵芽,犹如自心中馥郁不败的觉华;在手中摩挲的把把砂壶,有似自性中圆满含光的月轮。“羡诗客,慕僧家”。诗、画、书、禅、茶、壶,自古为文人雅士不得不习之艺,不得不尚之趣。无画境不足以发诗情,无书理不足以益画境,无禅心不足以究书理,无茶道不足以醒禅心,无壶器不足以显茶道。种种方便施设,最后统归于性灵之升遐。 中华禅茶文化和禅画艺术的当世传承者——月照上人引诗、书、画、禅皆人茶道,即茶道
我与德利兄相识已有30多年了,可以说对他的为人,他的艺术是极熟悉的。尽管他近些年全身心的致力于他所从事的影视美术创作的研究,同时我也特别的发现他的书法创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提高,日近成熟和老辣。观赏他的书法形体妖冶多姿,刚柔兼备,行笔欹侧顾盼,欲放又收,欲行又止,结构亦松亦紧,亦拙亦巧。那种非秦非汉,非晋非魏,表现着取诸家之长,融会古今的格调,看起来很耐人寻味。 早在七十年代中期,我和德利兄在
生活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地继续,渐渐发现,除了日常琐事,我所能做的只是在画布上努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通过画布从日常琐事逃离到一个我自认为的‘‘清凉世界”。 最羡慕道家里的神仙,“肌肤若冰雪,卓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乘白云,驾飞龙”是我对自由的最大想像了。会飞,还想怎样? 常常梦到自己在云层里飞,手臂轻划,然而速度极快,且有凉风,感觉非常的惬意。有
墨生其人,众说不一。褒之者,称其慷慨好义;贬之者,谓其露才扬己。然无论褒贬,一个显在的事实是:墨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墨生的不凡在于他既是理论家,又是艺术家。然而,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人称奇。因为这样的人在古代、在当代都不是“稀世之珍”;还有人以为墨生的奇特在于中专毕业的他不仅一度执中央美院之教鞭,而且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主任。但是,仅仅如此,便认定墨生的奇特,那也只能说明我们智力的平庸与治学的草
阳太阳,1909年生,广西桂林人,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广西书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广西政协副主席、现任广西美协名誉主席、桂林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倘若说有“感动中国”的画家,年近百岁的阳太阳可谓当之无愧。他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苦心砺志、勤笔耕耘、盈筐写生,踏遍祖国千山万水,以崇尚生活,表现自然为基调,最终将漓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呈现于画幅之上,并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峰峦,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