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影视创作缘结翰墨飘香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德利兄相识已有30多年了,可以说对他的为人,他的艺术是极熟悉的。尽管他近些年全身心的致力于他所从事的影视美术创作的研究,同时我也特别的发现他的书法创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提高,日近成熟和老辣。观赏他的书法形体妖冶多姿,刚柔兼备,行笔欹侧顾盼,欲放又收,欲行又止,结构亦松亦紧,亦拙亦巧。那种非秦非汉,非晋非魏,表现着取诸家之长,融会古今的格调,看起来很耐人寻味。
  早在七十年代中期,我和德利兄在一起共事,八十年代初,他考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美术工作室,我调到荣宝斋工作,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了,但仍经常在一起探讨书艺画艺。他才思敏锐,为人宽厚,勤奋好学,爱好广泛。从小吹笛子,拉二胡,手风琴都行,还能唱一手动听的卡拉ok。除此以外他还是个古董收藏迷,近年来他对古董的研究很有建树。而他最喜好的是读书,古今中外,涉及面相当广。他性格内向,做事谨慎,从不张扬,但有时语出惊人,在一起切磋艺术问题时我很爱听他的高见。
  德利,一九五五年出生,祖籍山东济南,也许是家传,也许是齐鲁文化的遗风深入骨髓,他试图通过绘画和书法找到与古人对接的契机。受家庭熏陶,德利自幼便养成了为人谦和,认真严谨的习惯。他八岁开始学画,十四岁开始学习书法,后又上美术中专,语言文学函授大学,最后我们一起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书法艺术专业。他曾跟我讲文革中期字帖几乎就见不到了,他父亲不知道从哪给他找了一本残破不堪的柳公权的“玄秘塔”字帖。他认真描摩了五年,最后那本字帖散了烂了,就实在不能用了,从此打下良好的书法功底,受益终身。
  德利从事电影美术设计专业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影视美术创作研究中。他曾先后担任过200余部长短影片的美术设计,并为300余部影片提写过片头字幕。其中《宋庆龄》《孟姜女》《丰碑》《刻在黑沃的土地上》《历史与未来的呼唤》等是均获政府大奖的影片。
  90年代初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与中央电视台合并,他又投身到电视美术设计的创作之中,并上领导岗位。担任美术部门的管理工作,带领他的一斑人马为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其他电视台的很多栏目进行美术设计创作。他主管的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戏曲《名段欣赏》栏目的美术设计工作,该栏目至今已经拍摄十二年之久,经常获得电视台及政府奖项。他工作勤奋且充满智慧,没做过管理工作,但他对管理工作头头是道,颇有见解。管理工作使他忙碌,劳累和充实,再忙他没有脱离他所热爱的艺术岗位和生产一线,没有放弃他的书法创作。影视工作的特点几乎没有休息日,但他把别人喝酒的时间,打牌的时间,应酬的时间,无所事事的时间,甚至睡觉的时间都用在对艺术的追求创作研究上,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德利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与古为友,与诗为友成了他对自己的修炼。平时他最喜欢研究古代诗词及文物书籍,喜欢收藏古代文物,常常为古文物中的文饰所感叹,尤其对汉唐文化,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对古代及近现代文人画家的作品,也是爱不释手。吴镇、陈老莲、龚贤、石涛、青藤、八大山人,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都成为他汲取艺术营养的重要源泉。他认为中国书画艺术一脉相承,书画同源,文人画是最有代表性,最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每一位有成就的文人画家,在书法艺术上无不具有高深的艺术功力和文化底蕴。即使是简单的落款都有令人神往的韵味。从而德利在自己的艺术追求中努力去探求艺术大家的风骨和格调,寻求艺术大师笔下的来自旷古的人为关怀。他认为完美的东西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书法创作应该追求自然天成,宁静和谐,真实大气。要做到这一点,书家必须保持自然的心态,平和的气息,传统的理念,以追求整体和谐的艺术感染力。
  德利的书法初入晋唐,“唐楷”,“二王”,“孙过庭”,他都下过一定的功夫,继而学习魏碑,后又致力于汉隶。他常说: “我学习书法走了不少弯路,随着眼光的不断提高感到真正掌握书法的真谛太难了,开始学习“唐楷”,“二王”一味的追求字型漂亮,“唐楷”,“二王”的字固然达到了艺术的颠峰,现在看感到太完美了。当我发现“龙门二十品”及“爨宝子”“爨龙颜”碑时,使我眼前一亮,感到有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现在我把眼光盯住了汉隶,汉碑那种伟岸博大,即古朴又平实,使我感到振奋心跳,吸取汉碑中的营养元素,才是成就书法的底蕴,有了这种积淀才能为书法的放开铺平道路。现在临习汉碑已成为我的日课,《石门颂》《张谴碑》《封龙山》《西峡颂》等都是我喜爱的临习范本,我的书法应从头学起。”
  这段话使我们看到他于传统探索之勤奋,涉猎之广泛,以及不断提升眼光竞取的思想意识,是他对传统深刻认识后的不满足,这种认识是现代书家都应具备的当代审美意识的必然思考。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始终将古代作品的精粹揉之于创作之中。他用笔起承转合,一应自然,特别是对细部的表现与刻画十分到位。如勾趯的化实为虚,引带的若断若续,似连非连,落笔方位的巧妙穿插,墨色的枯湿浓淡的自然变化,结字与章法对虚空的准确把握与理解等等,都显现出德利对书法技术和书法神韵的高度理解。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被多次录展国内各种展览,曾获得多种奖项。作品被多国国际友人收藏,受到北京书法界专家的好评和关注。淡薄名利,宁静致沅,德利做到了汶一点,他从不在馆名逐利下功夫,始终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对求字者德利总是无偿的认真对待,他说:“人家能看上我的字,喜欢我的字,我就非常高兴了。”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节奏,都使我们无法重温古人做书时的心境和情怀,曾经是我们深心追往的东西已经很难实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是生计的苦恼、物质的诱惑、功名的追逐,它们使人忙碌、使人劳顿,也容易使人的审美品位降低。对比之下,解读德利的书法作品,体味超脱、体味纯净、体味和谐、体味来自历史、来自与古人虔诚对话的美号陕乐。反扑归真,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时光飞逝,不惑之年的德利,依然每天忙忙碌碌地投入他的影视美术设计,管理工作,依然在偷得浮生半日闲时投入他深爱的书法创作,依然投入他的艺术思考。
其他文献
人人体内都有一位“全科医生”,但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把她忽略了。健身气功锻炼,就是要唤醒她,把她动员起来,为我们的健康长寿服务。  古希腊医学泰斗希波克拉底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是帮助本能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让“病人的本能”真正成为“病人的医生”。这里所说的人体本能就是自然界最完善、最精密、最先进的人体自愈康复系统,这个系统使人类在没有医生的环境中延续到现在。人体本能是源于自然
期刊
初看袁振西的画,笔不笔,墨不墨,让人一开始很难接受。很多人看了之后连呼上当,都说不懂。  不懂?这就对了!二十世纪出了一个黄宾虹,从者众,应者响,真正懂得其中堂奥的又有几个?尽管当代山水画坛里形从意随者云集,捡到些皮毛便沾沾自喜,学得深透的毕竟是少数。袁振西就是一个异数。  每个人的审美习惯更多地受到他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经验及价值取向的影响,故而众口难调,不同艺术风格、不同艺术样式很难让不同的人达成
期刊
一般来说,具有诗性情怀的人,总是很富于感受力和想象力,甚至想象的成分大于现实的部分,而一旦进入想象的空间,在心里往往呈现出具体清晰的形象或画面。牛敏就具备这种独特的诗的思维气质和天性,不仅因为她常常写一些诗和小说,而重要的是她习惯并擅长诗的思维方式。应该说,这是从事艺术创作很需要又很重要的素质。这一组画每一幅都以山为主角,而每一块山又都缥缈如影,恍恍惚惚,山顶上孤零零的小树更像灵芝,奇异地生长在苍
期刊
艺术的情调更多的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传统绘画中的水与墨的交融,色彩与位置的经营,都是为了更好的传递一种情愫,这种情愫是艺术家瞬间的理念审美的闪现,虽然这种闪现是艺术家个人经验的诠释,但这种从虚幻的意念转移到可视的绘画作品上来,除了艺术家本人对画面把握的功力外,艺术家心理活动的变化往往决定了作品情愫的蕴含和传达,牛敏最近的山水作品给我的视觉和心理感应就是:悠悠我吟,深谷弥散。  牛敏的山水作品比较注
期刊
把叹息  藏在心里  成小小的核    把慌乱  丢进泥土  再掩盖一些尘沙    也许心疼会慢慢发芽  长出枝叶  光沁润着树冠  影带走流年    我喜欢在暮春的好季节  独自说话  看窗外五彩的阳光  像极了深处记忆的温暖    这温度真的是我喜欢的  那么温润  那么多浪漫的五彩丝    轻柔舞蹈  溜过房间的窗幔  柔柔地落在脸上    停下来  温暖就涌到肩头  想你的时候  水拂着脸
期刊
梅墨生在当今画坛是一个特殊的符号。许多人都说,他的艺术风格和处世之道一样,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对此梅墨生说:“误解我的人,会说我清高,怪,不合群,不随大流。理解我的人,认为我独往独来。艺术史上真正不朽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开宗立派,他是领先人物,这样的人物会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可,流芳百世;还有一种人独立于时尚之外,从来不随波逐流,甚至独立于主流文化之外。”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如约来到了国家画院
期刊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言简意赅,例如文中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关于《三字经》一文的作者,主要说法有三:  一、明代《广州人物传》、《广东新语》,清代《大云山房记》以为作者应是宋
期刊
新碶,这座崛起在宁波北仑的滨海新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纵横交错、碧波荡漾的岩泰河水系自南向北缓缓流入海口。她因拥有13公里深水航线而被称为“黄金水道”。  2011年金秋十月,新碶街道健身气功活动站的功友们,沉静在节日般的欢乐中。全区从十多个站点选派出1160名习练者,要参加北仑区举办的“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启动仪式暨全国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宁波北仑大会”表演。运动员身着鲜艳的练功服
期刊
摘要:1926—1931年间席卷国内和南洋的古装类型片及其“本事”,迄今为止的研究只局限在电影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学术史上基本处于双重失语状态。早期古装类型片的产生源于商业驱动、剧本荒、民间文学和受众趣味等多重因素,更受到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以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语境下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层制约。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与其“本事”虽然同为一体,但由于电影化的改塑和市场化嫁接,二者又存在着某种
期刊
在水中绽放的瓣瓣灵芽,犹如自心中馥郁不败的觉华;在手中摩挲的把把砂壶,有似自性中圆满含光的月轮。“羡诗客,慕僧家”。诗、画、书、禅、茶、壶,自古为文人雅士不得不习之艺,不得不尚之趣。无画境不足以发诗情,无书理不足以益画境,无禅心不足以究书理,无茶道不足以醒禅心,无壶器不足以显茶道。种种方便施设,最后统归于性灵之升遐。  中华禅茶文化和禅画艺术的当世传承者——月照上人引诗、书、画、禅皆人茶道,即茶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