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阅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创新潜能的特点,近些年,高考语文科目中阅读部分所占比重逐年递增。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性阅读,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好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02-01
1 高中语文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由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板块上的理念可知,新课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而研究性阅读的最基本特征恰恰与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不谋而合,研究性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阅读为基础,使学生不再处于等待状态,而是“在做中学”,动态地主动探求对文章的多重解读,初步形成多维的立体的文章解读思维,而这些恰恰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因此,研究性阅读是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应对语文高考考纲的重要手段。研究性阅读所倡导的方法与理念是科学应对高考开放式考题的有效方法,在平时极力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是帮助考生达到这种水平的有效措施。
2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的特性。教师在把握这些特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并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去发现 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来。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创新和终身发展当作培养目标,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同时,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大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约束地大胆质疑,提出他们所想到的任何问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研究的态度、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承认、多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性阅读的甜头。
3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角色转换
“研究性阅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因而,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通才教师,做研究型教师,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改变了教师过去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使教学过程出现不可预知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又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
4 借助网络辅助教学,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利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非常利于制造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4.1 文本情境延伸,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获得美感与享受
讲授《雨巷》一课时,先通过图片演示漂亮的丁香花,并配上古代关于丁香的诗歌,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去感受、去感叹丁香的漂亮和丁香花本身所带的“愁”的象征意义。静止的文本完全“活”起来了,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入感知体验的思维活跃状态。《祝福》《边城》等教材选编小说均被改编成了电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观赏电影与阅读文本相结合的方式解读小说人物,解读小说寄寓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精彩,同时也评析演员的表演。改变过去单一的文本品读方式,而学生对这种多维的教学模式更感兴趣,对教材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4.2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的能力
讲授屈原的《离骚》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者,我们布置了一道探究题《走进屈原》,内容可以涉及屈原的生平、作品、对屈原的认识、有关屈原的习俗、传说等方方面面。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查阅等方式,自主查找资料,学生甚至能对屈原的作品娓娓道来,对屈原在创作《离骚》时的心境描摹得入情入理,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5 进行阅读针对训练,总结解题思路
高考冲刺阶段,文本阅读直接为高考答题服务,这就要求学生把已錘炼到手的阅读技能迁移实践,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合作式讨论。此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由发展的空间放给学生,让学生多方位展现问题思考的角度,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虽然只是建立在讲授式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性教学模式,但它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得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紧张而又不失色彩。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02-01
1 高中语文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由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板块上的理念可知,新课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而研究性阅读的最基本特征恰恰与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不谋而合,研究性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阅读为基础,使学生不再处于等待状态,而是“在做中学”,动态地主动探求对文章的多重解读,初步形成多维的立体的文章解读思维,而这些恰恰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因此,研究性阅读是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应对语文高考考纲的重要手段。研究性阅读所倡导的方法与理念是科学应对高考开放式考题的有效方法,在平时极力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是帮助考生达到这种水平的有效措施。
2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的特性。教师在把握这些特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并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去发现 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来。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创新和终身发展当作培养目标,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同时,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大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约束地大胆质疑,提出他们所想到的任何问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研究的态度、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承认、多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性阅读的甜头。
3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角色转换
“研究性阅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因而,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通才教师,做研究型教师,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改变了教师过去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使教学过程出现不可预知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又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
4 借助网络辅助教学,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利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非常利于制造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4.1 文本情境延伸,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获得美感与享受
讲授《雨巷》一课时,先通过图片演示漂亮的丁香花,并配上古代关于丁香的诗歌,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去感受、去感叹丁香的漂亮和丁香花本身所带的“愁”的象征意义。静止的文本完全“活”起来了,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入感知体验的思维活跃状态。《祝福》《边城》等教材选编小说均被改编成了电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观赏电影与阅读文本相结合的方式解读小说人物,解读小说寄寓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精彩,同时也评析演员的表演。改变过去单一的文本品读方式,而学生对这种多维的教学模式更感兴趣,对教材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4.2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的能力
讲授屈原的《离骚》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者,我们布置了一道探究题《走进屈原》,内容可以涉及屈原的生平、作品、对屈原的认识、有关屈原的习俗、传说等方方面面。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查阅等方式,自主查找资料,学生甚至能对屈原的作品娓娓道来,对屈原在创作《离骚》时的心境描摹得入情入理,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5 进行阅读针对训练,总结解题思路
高考冲刺阶段,文本阅读直接为高考答题服务,这就要求学生把已錘炼到手的阅读技能迁移实践,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合作式讨论。此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由发展的空间放给学生,让学生多方位展现问题思考的角度,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虽然只是建立在讲授式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性教学模式,但它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得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紧张而又不失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