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属于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旨在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训练,促使学生了解各地方的文化知识,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促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旅游英语教学 融合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旅游业与石油业和汽车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三大产业,这标志着我国的旅游业已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人才。同时,课程的开设对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如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的有机融合,是英语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题展开探讨,希望能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促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融合之道
与一般英语课程教学不同,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属于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旨在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训练,促使学生了解各地方的文化知识,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导游基本业务的同时,深入了解我国文化的精华,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英语教学变得更有趣味。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知识
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以英语为载体,介绍导游相关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在导入传统文化知识时,要与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相吻合,从他们熟悉的话题入手。比如讨论“Women and Children”这一话题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背景,联想我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她们的生活习惯如何?缠足这个陋习又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一定接触,所以用这些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创设更合适的语言情境,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导游”角色,另两个学生扮演“游客”角色,就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词汇,比如三从(the three obedience);四德(the four virtues);妇德(morality);妇言(proper speech);男尊女卑(Men are superior)等。再以景点讲解——故宫为例,在介绍完景点讲解的方法之后,首先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用英语,结合PPT做一个8—10分钟的景点介绍。教师在学生做完讲解之后,可以针对其中讲到的内容作进一步文化知识的补充。比如为什么故宫又被称作紫禁城?“紫”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而紫禁城内却是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这两种色彩在中国被赋予怎样的内涵?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不仅能给学生教授一些常见的旅游英语表达方式,还能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景点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如此一来,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利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迁移作用实现有机融合
语言学家Rod Ellis指出:“所谓语言迁移,是指学生将他们掌握的关于母语的知识应用于另一种语言学习的一种过程。”在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强调语际间的消极影响,避免母语的迁移作用,即认为母语思维只会阻碍学生掌握第二种语言。其实,英汉两种语言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利用正迁移作用开展教学。比如“三思而后行”(think it twice before you act);“同舟共济”(in the same boat),两种语言表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从字面意思就可理解其内涵。在教学中,可以经常为学生适时添加一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知识,比如“八仙”(the Eight Immortals)、“齐天大圣”(the Great Sage Equaling Heave)、“孔子”(Confucius),等等。在对孔子作具体介绍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几则论语,让他们尝试用英语将这些论语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补充一些翻译得较好的译本供学生参考。用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汉译英的能力,培养了语用能力,还让旅游英语教学更生动、丰富。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对比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将外国的“情人节”与中国的“七夕节”进行对比;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西方文化加深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悟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彩纷呈。
3.以文化旅游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高校旅游英语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与旅游有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还要促使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与他人进行流利的英语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这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了有效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为学生安排调研任务,让他们以一定的旅游主题为线索,就中国传统文化展开调研。比如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调研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要求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英语短语和句子,将这些节日的渊源、风俗等内容流利地表达出来。同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特定的城市进行介绍,规定他们在景点讲解过程中,不能仅仅将讲解停留在对景点的外在描述上,还应努力挖掘景点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的景点讲解才是鲜活的,吸引游客的。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提高了自我学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气氛得以调动,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夯实了基础。
三、结语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深厚,意蕴深。旅游英语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大有裨益,理应得到高校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组织教学,从而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出去,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旅游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宏彬.旅游文化渗透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探析[J].高职就业,2010(10):164-165.
[2]王爱支,陶修宁.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鄂州大学学报,2011(11):70-71.
[3]吕海涛.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06):102-103.
[4]张海燕.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6):75-76.
[5]周养权.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旅游英语教学 融合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旅游业与石油业和汽车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三大产业,这标志着我国的旅游业已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人才。同时,课程的开设对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如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的有机融合,是英语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题展开探讨,希望能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促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融合之道
与一般英语课程教学不同,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属于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旨在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训练,促使学生了解各地方的文化知识,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接受导游基本业务的同时,深入了解我国文化的精华,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英语教学变得更有趣味。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知识
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以英语为载体,介绍导游相关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在导入传统文化知识时,要与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相吻合,从他们熟悉的话题入手。比如讨论“Women and Children”这一话题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背景,联想我国古代妇女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她们的生活习惯如何?缠足这个陋习又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一定接触,所以用这些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创设更合适的语言情境,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导游”角色,另两个学生扮演“游客”角色,就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词汇,比如三从(the three obedience);四德(the four virtues);妇德(morality);妇言(proper speech);男尊女卑(Men are superior)等。再以景点讲解——故宫为例,在介绍完景点讲解的方法之后,首先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用英语,结合PPT做一个8—10分钟的景点介绍。教师在学生做完讲解之后,可以针对其中讲到的内容作进一步文化知识的补充。比如为什么故宫又被称作紫禁城?“紫”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而紫禁城内却是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这两种色彩在中国被赋予怎样的内涵?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不仅能给学生教授一些常见的旅游英语表达方式,还能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景点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如此一来,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2.利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迁移作用实现有机融合
语言学家Rod Ellis指出:“所谓语言迁移,是指学生将他们掌握的关于母语的知识应用于另一种语言学习的一种过程。”在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强调语际间的消极影响,避免母语的迁移作用,即认为母语思维只会阻碍学生掌握第二种语言。其实,英汉两种语言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利用正迁移作用开展教学。比如“三思而后行”(think it twice before you act);“同舟共济”(in the same boat),两种语言表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从字面意思就可理解其内涵。在教学中,可以经常为学生适时添加一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知识,比如“八仙”(the Eight Immortals)、“齐天大圣”(the Great Sage Equaling Heave)、“孔子”(Confucius),等等。在对孔子作具体介绍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几则论语,让他们尝试用英语将这些论语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补充一些翻译得较好的译本供学生参考。用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汉译英的能力,培养了语用能力,还让旅游英语教学更生动、丰富。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对比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将外国的“情人节”与中国的“七夕节”进行对比;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西方文化加深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悟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彩纷呈。
3.以文化旅游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高校旅游英语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与旅游有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还要促使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与他人进行流利的英语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这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了有效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为学生安排调研任务,让他们以一定的旅游主题为线索,就中国传统文化展开调研。比如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调研我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要求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英语短语和句子,将这些节日的渊源、风俗等内容流利地表达出来。同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特定的城市进行介绍,规定他们在景点讲解过程中,不能仅仅将讲解停留在对景点的外在描述上,还应努力挖掘景点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的景点讲解才是鲜活的,吸引游客的。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提高了自我学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气氛得以调动,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夯实了基础。
三、结语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深厚,意蕴深。旅游英语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大有裨益,理应得到高校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组织教学,从而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出去,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旅游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宏彬.旅游文化渗透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探析[J].高职就业,2010(10):164-165.
[2]王爱支,陶修宁.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鄂州大学学报,2011(11):70-71.
[3]吕海涛.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06):102-103.
[4]张海燕.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6):75-76.
[5]周养权.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