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讲授法在传授知识和发展技能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我国学生的基本功扎实,被世人称道,但这仅仅是数学教育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巩固第一步成功的同时,要注意走好第二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数学交流的提出,正是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功能进行反思的结果。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途径;作用
本文对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及实验作用进行了探讨及研究。
一、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在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实现数学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
2、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是在一般语言的现成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基础和工具。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这三种数学语言在表达数学时,常常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对三种语言的互译能力,使他们学会数学地交流,这是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3、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通常是由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课堂讨论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学会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課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知识的理解。
4、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能力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等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练习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还包括了“听”与“说”两种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5、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所谓写数学,就是让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写知识小结。(2)写解题反思。(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4)写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对提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实验效果分析
1、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改善数学学习的态度。
数学交流的介入,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因为数学交流中对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成功体验,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自我表现等无不给予学生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极大地保护和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在交流的课堂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习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既有学生活动的自主探索过程,又有教师的适度指导,还有学生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学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数学交流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观念的提高和转变,而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转变又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同时数学交流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帮助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主体意识的提高,必然推动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使数学学习活动的效益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途径;作用
本文对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及实验作用进行了探讨及研究。
一、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在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实现数学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
2、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是在一般语言的现成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基础和工具。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这三种数学语言在表达数学时,常常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对三种语言的互译能力,使他们学会数学地交流,这是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3、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通常是由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课堂讨论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学会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課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知识的理解。
4、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能力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等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练习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还包括了“听”与“说”两种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5、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所谓写数学,就是让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写知识小结。(2)写解题反思。(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4)写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对提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实验效果分析
1、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改善数学学习的态度。
数学交流的介入,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因为数学交流中对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成功体验,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自我表现等无不给予学生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极大地保护和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在交流的课堂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习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既有学生活动的自主探索过程,又有教师的适度指导,还有学生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学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数学交流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观念的提高和转变,而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转变又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同时数学交流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帮助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主体意识的提高,必然推动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使数学学习活动的效益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