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信息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时代的必然需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较少,使这门课程不受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去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 实现 高效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主要考试科目,是副课,许多学生和家长不是很重视,在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玩游戏、上网冲浪的时刻,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想当然地就有这样的一个等式,那就是“信息技术课=上网+玩游戏”。这个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上网和玩游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形式而已。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创新学习、辅助学习的能力。为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步,提升对信息技术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人人都有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兴趣人人都感兴趣,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表面上看来现代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然而大多数的学生感兴趣的是借助信息技术课上机的机会遨游于网络之中。因而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就应加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兴趣,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难以在上机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學以致用,那么再大的兴趣也是难以达到信息技术的教育目的。因而要想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信息,那么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知识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动态的、创意的画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时,讲解CPU、内存条、主板、主机、显示器等计算机配件,如果光用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就不可能取得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提升学生兴趣为目的,与自助课件相配合开展单元组合教学
有时信息技术几部分的教学内容之间有较大的联系,如果只单独讲解其中某一部分,就难以取得有效的成绩。好比老师只是把计算机主机给学生拆卸,而没有要求或者不管学生能否将拆卸的零配件进行组装。因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采用自助课件与单元组合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把一大部分的内容利用一节课给学生进行整体介绍,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则需要利用2到3个课时完成。从引入→练习→完成作品→内部交流→推选优秀作品→评价→完善作品等一系列的课程安排,让计算机水平各异的学生有事可做,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在提高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基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精心策划上机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上机操作与基础知识学习一样重要,大部分学生对上机操作的兴趣十分浓厚,此时就需要教师抓住契机在培养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兴趣的同时维持这种学习兴趣,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但必须对上机操作进行精心的策划,否则一场不成功的上机实践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上机操作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地改进学习效果,并在上机操作之前给学生强调上机目的和注意事项,使其明确学习任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给学生足够空间,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注重的是教师为中心,学生都是被动性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的手脚被极大的束缚,这也是整体提出新课改的主要目的之一,将教师从传统的主体地位转换到主导地位,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地位转化到主体地位,手放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再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以WORD绘图工具为例,教师可以将图文并茂的海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去做一份一样的海报,那么学生在这一任务完成过程中带着好奇与疑惑去打造一样的海报,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发挥的过程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而并不是传统的一味的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完成,这样就将学生的创造性在襁褓中扼杀了。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采用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方法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当堂订正反馈练习作业,学生希望得到正确答案的欲望最为迫切,思维活动也处于最佳状态。一是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后,让做错的学生举手,教师抓紧巡视,发现具有共性之错的,马上予以集体讲评,学生动手更正。这样缩短了错误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停留时间,有效地把错误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避免学生把错误的知识当做正确的越练越牢固,造成难以纠正的问题;二是通过师生对答案,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应采用个别面批辅导的形式,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纠正过来。这种个别错误,教师千万不要集体订正,否则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混淆,使本来没错的也导致了错误痕迹存在。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的不断总结和实践。尤其是当前信息时代和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基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与自助课件相配合开展单元组合教学,基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精心策划上机操作,手放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采用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方法,致力打造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董书霞.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07年05期
[2]刘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26期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 实现 高效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主要考试科目,是副课,许多学生和家长不是很重视,在学生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玩游戏、上网冲浪的时刻,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想当然地就有这样的一个等式,那就是“信息技术课=上网+玩游戏”。这个等式显然是不成立的,上网和玩游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形式而已。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创新学习、辅助学习的能力。为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步,提升对信息技术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人人都有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兴趣人人都感兴趣,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表面上看来现代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然而大多数的学生感兴趣的是借助信息技术课上机的机会遨游于网络之中。因而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就应加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兴趣,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难以在上机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學以致用,那么再大的兴趣也是难以达到信息技术的教育目的。因而要想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信息,那么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知识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动态的、创意的画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参与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时,讲解CPU、内存条、主板、主机、显示器等计算机配件,如果光用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就不可能取得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提升学生兴趣为目的,与自助课件相配合开展单元组合教学
有时信息技术几部分的教学内容之间有较大的联系,如果只单独讲解其中某一部分,就难以取得有效的成绩。好比老师只是把计算机主机给学生拆卸,而没有要求或者不管学生能否将拆卸的零配件进行组装。因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采用自助课件与单元组合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把一大部分的内容利用一节课给学生进行整体介绍,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则需要利用2到3个课时完成。从引入→练习→完成作品→内部交流→推选优秀作品→评价→完善作品等一系列的课程安排,让计算机水平各异的学生有事可做,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在提高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基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精心策划上机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上机操作与基础知识学习一样重要,大部分学生对上机操作的兴趣十分浓厚,此时就需要教师抓住契机在培养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兴趣的同时维持这种学习兴趣,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但必须对上机操作进行精心的策划,否则一场不成功的上机实践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上机操作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地改进学习效果,并在上机操作之前给学生强调上机目的和注意事项,使其明确学习任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给学生足够空间,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注重的是教师为中心,学生都是被动性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的手脚被极大的束缚,这也是整体提出新课改的主要目的之一,将教师从传统的主体地位转换到主导地位,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地位转化到主体地位,手放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再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以WORD绘图工具为例,教师可以将图文并茂的海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去做一份一样的海报,那么学生在这一任务完成过程中带着好奇与疑惑去打造一样的海报,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发挥的过程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而并不是传统的一味的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完成,这样就将学生的创造性在襁褓中扼杀了。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采用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方法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当堂订正反馈练习作业,学生希望得到正确答案的欲望最为迫切,思维活动也处于最佳状态。一是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后,让做错的学生举手,教师抓紧巡视,发现具有共性之错的,马上予以集体讲评,学生动手更正。这样缩短了错误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停留时间,有效地把错误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避免学生把错误的知识当做正确的越练越牢固,造成难以纠正的问题;二是通过师生对答案,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应采用个别面批辅导的形式,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纠正过来。这种个别错误,教师千万不要集体订正,否则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混淆,使本来没错的也导致了错误痕迹存在。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的不断总结和实践。尤其是当前信息时代和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基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与自助课件相配合开展单元组合教学,基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精心策划上机操作,手放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采用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教学方法,致力打造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董书霞.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07年05期
[2]刘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