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笔者通过研究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要针对学生个性,多增加一些阅读素材,还要将阅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带有情感的阅读,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的越来越重要。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增加更多的词汇量,除了这些对语文学习的好处外,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阅读能力有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跟着慢慢提高,因此教学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笔者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出培养阅读能力策略,希望对小学教育有所帮助。
一、当前小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阅读兴趣不浓
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学习注意以兴趣培养为主,但是当前大部分小学教师教学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主要目标,课堂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中的过程一般是教师先读、学生跟着教师节奏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调模式,学生在阅读中习惯跟着教师的节奏读书,阅读中没有理会文章的主旨和要表达的意思,阅读没有目的性,学生的兴趣一般,阅读纯碎是为了教师的提问和完成布置的作业。再者,教师往往让学生课下将文章背过,然后提问,学生背诵课文中不注意语调和语速,阅读中没有情感交流,只是对文章内容记忆很深刻,没有从文章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内涵,阅读失去语文学习的意义。
2、阅读内容狭窄,没有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年龄小,个性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并与别人分享。当前,学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素材一般都是课本内容或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下读物,学生的兴趣不浓,当前很多学生的爱好比较广泛,他们喜欢一些小说、卡通或者漫画题材的读物,然而这些读物在学校中涉及很少,教师也不会针对不同学生增加这些读物,最终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爱好,他们不会主动的去阅读,也不会去结合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针对学生爱好,增加一些范围比较广的语文阅读素材。
3、课堂阅读与生活实践脱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终是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生活的美好,要懂得珍惜生活。但是,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大都集中在课堂小范围内,学生在阅读中思维受到很大限制,没有带有真情实感的去阅读,阅读中易走神,没有带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去欣赏文章的美感,课堂小范围阅读虽然能短时间内让学生记忆住内容,但是并不利于养成学生长期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1、改变阅读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大量的自主阅读时间,改变阅读教学模式,课堂中以学生文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去阅读,并從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情景阅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语言的艺术》中,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兴趣,知道如何自带情感和如何掌握语速,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采用相声、剧本、故事的载体形式进行有区别的阅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学会如何进行表达,如何阅读才能更加打动听者并带有真实感。情景阅读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自己所理解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体现出来,更直接的教会学生理解阅读的内涵,从而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增加阅读素材,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针对课本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中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情况,给他们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课外读物,漫画中带有生动的图片和夸张的语言,同时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是各个年龄段学生都比较喜欢的读物,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教育意义比较好的漫画。再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改变一些坏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中总是喜欢一个语调,教师要提醒他根据文章内容适当提高或者降低语速,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发音不标准,教师要提醒他注意唇舌力度。总之,教师要扩大学生阅读的范围,帮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读物,还要帮助学生纠正阅读中的错误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课堂阅读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
阅读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实践,最终也要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中去。课堂小范围阅读很难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的阅读思维被有效的限制住了。因此,教师要适当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劳动,比如在教学《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阅读课文,从课文中体会祖国的伟大,阅读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丝绸之路的由来和发展,然后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去博物馆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之处,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再去阅读课文时,便有了自己的情感,阅读中增加了自己很多潜意识的思维,阅读更有意义,效果也更好,满足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标准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教师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注意阅读兴趣的培养,多采用情景教学,同时要结合学生爱好,增加阅读素材,让学生主动去喜欢上阅读,阅读还要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带有情感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2):19-20.
[2]王贺玲.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12):76-7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的越来越重要。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增加更多的词汇量,除了这些对语文学习的好处外,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阅读能力有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跟着慢慢提高,因此教学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笔者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出培养阅读能力策略,希望对小学教育有所帮助。
一、当前小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阅读兴趣不浓
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学习注意以兴趣培养为主,但是当前大部分小学教师教学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主要目标,课堂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中的过程一般是教师先读、学生跟着教师节奏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调模式,学生在阅读中习惯跟着教师的节奏读书,阅读中没有理会文章的主旨和要表达的意思,阅读没有目的性,学生的兴趣一般,阅读纯碎是为了教师的提问和完成布置的作业。再者,教师往往让学生课下将文章背过,然后提问,学生背诵课文中不注意语调和语速,阅读中没有情感交流,只是对文章内容记忆很深刻,没有从文章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内涵,阅读失去语文学习的意义。
2、阅读内容狭窄,没有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年龄小,个性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并与别人分享。当前,学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素材一般都是课本内容或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下读物,学生的兴趣不浓,当前很多学生的爱好比较广泛,他们喜欢一些小说、卡通或者漫画题材的读物,然而这些读物在学校中涉及很少,教师也不会针对不同学生增加这些读物,最终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爱好,他们不会主动的去阅读,也不会去结合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针对学生爱好,增加一些范围比较广的语文阅读素材。
3、课堂阅读与生活实践脱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终是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生活的美好,要懂得珍惜生活。但是,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大都集中在课堂小范围内,学生在阅读中思维受到很大限制,没有带有真情实感的去阅读,阅读中易走神,没有带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去欣赏文章的美感,课堂小范围阅读虽然能短时间内让学生记忆住内容,但是并不利于养成学生长期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1、改变阅读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大量的自主阅读时间,改变阅读教学模式,课堂中以学生文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去阅读,并從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情景阅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语言的艺术》中,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兴趣,知道如何自带情感和如何掌握语速,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采用相声、剧本、故事的载体形式进行有区别的阅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学会如何进行表达,如何阅读才能更加打动听者并带有真实感。情景阅读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自己所理解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体现出来,更直接的教会学生理解阅读的内涵,从而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增加阅读素材,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针对课本进行阅读教学,在阅读中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情况,给他们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课外读物,漫画中带有生动的图片和夸张的语言,同时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是各个年龄段学生都比较喜欢的读物,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教育意义比较好的漫画。再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改变一些坏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中总是喜欢一个语调,教师要提醒他根据文章内容适当提高或者降低语速,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发音不标准,教师要提醒他注意唇舌力度。总之,教师要扩大学生阅读的范围,帮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读物,还要帮助学生纠正阅读中的错误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课堂阅读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
阅读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实践,最终也要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中去。课堂小范围阅读很难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的阅读思维被有效的限制住了。因此,教师要适当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劳动,比如在教学《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阅读课文,从课文中体会祖国的伟大,阅读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丝绸之路的由来和发展,然后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去博物馆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之处,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再去阅读课文时,便有了自己的情感,阅读中增加了自己很多潜意识的思维,阅读更有意义,效果也更好,满足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标准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教师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注意阅读兴趣的培养,多采用情景教学,同时要结合学生爱好,增加阅读素材,让学生主动去喜欢上阅读,阅读还要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带有情感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2):19-20.
[2]王贺玲.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