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欣赏促自信,以期望激动力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有教无类”,告诉世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潜质生也是受教育者,教师对他们应抱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但潜质生也有他的特殊性,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就给潜质生转化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方法。面对潜质生,教师更要多一份期待和坚守。
  一、基本情况
  小董是我任教班级里的一个男生,对他的最初印象源于他的一手字,不管写字时间多仓促,他的字总是那么整洁、遒劲。但是他的背诵默写着实让我头疼。每次默写检测时,其他学生不是全部默写出,就是只稍微漏几个字,整体都能过关;而小董的情况就相当糟糕,常常是默写了前面几句,后面的就全空着,或者干脆一个字也不写。考试时,10分的填空题他只能得一两分,甚至零分。
  这一度让我非常恼怒。绝大多数学生能默写过关,说明我给的时间足够充裕了。你说他学习态度不认真吧,上课时很少见他开小差的,作业一般能按时完成,而且书写相当整洁。早读课,看起来他也总是在认真地背。说他学习能力差,尤其是记忆力严重有缺陷吧,但能进重点班,学习能力也差不到哪里去。
  跟他交流,他总是低着头,他的话特别少,只能是我用是非问,他用点头或摇头作答。从他的动作中我了解到,他也花时间去背,而且花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但要记住真的很吃力,背的时候好像都背出来了,但一到默写时脑子就一片空白了。我实在想不通一个写字那么认真细致的人怎么就会背不出呢?
  二、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我想起我在教学《十八岁和其他》一文时,让学生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并且让孩子写回信。当时小董的信和他父亲的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信中有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字里行间透着一名军人的威严。而小董的信更多表达的是希望父亲放手,相信他。于是我请来了小董的父亲,通过交流,我了解到他父亲是家里的权威,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寄予了许多希望,也就有了许多规定,儿子稍有差错,父亲就要来一番说教,也不许母亲护着儿子。尽管父亲希望小董有男子汉气概,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儿子却渐渐变得懦弱、不自信,这样的他更遭到父亲的不满。在父亲眼中,小董有很多不足,是个有严重缺陷的人。我很惊讶一个父亲对儿子有这样的评价。
  (二)自身因素
  小学里有许多背诵内容,小董背诵时稍有出错,就会遭到父亲的指责,结果他连会背的都忘记了。慢慢地,他觉得自己在背诵方面很差劲,一提背诵就心慌。同时,尽管父亲说训斥他是因为爱他,但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没人爱的孩子。
  (三)学校原因
  背诵是学校教学中常见的检测手段。最初小董在背诵默写中,难免会出错。社会上唯分数论的观念让教师只看到表面现象,忽视小董的内心世界,可能还要求他多花时间,这就给了他无形的压力。于是小董只能无奈地在背诵这片汪洋大海中艰难浮沉。
  三、类型诊断
  有一种学习困难叫记忆障碍,是指一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技能的状态,分为由病理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记忆障碍和由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暂时性记忆障碍。从小董的背诵障碍形成过程来看,他应该属于后者。从心理学上看,他可能是从小缺少爱,特别是母爱,所以主管背诵的感性思维没有得到适时的开发和发展,导致背诵所需的想象等功能缺失,从而导致背诵能力的欠缺。
  四、转化策略和过程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像小董这样的背诵障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所以,我确定了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转化策略。
  (一)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家校合力
  家庭教育是小董出现背诵障碍的源头,所以很有必要从源头开始治理。我多次跟小董的父亲沟通,让他多理解孩子,多一点与孩子爱的互动,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而不是责怪,让孩子早日走出自卑自弃的泥潭。得到父亲的认可一直是小董的愿望,父亲态度的转变让小董内心的压力有所减轻。
  (二)及时给予有效奖赏,让他获得成功体验
  小董在家长和教师的责备声中长大,逐渐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于是我用心及时发现他身上的点滴进步,抓住时机予以表扬和鼓励。比如他只能默写几句时,我就肯定他写字的准确率;能完整地默写一段了,表扬他默写出的数量多了。我经常在课堂内外真诚而自然地表达对他的认可,有时是一句简单的口头表扬,有时是一个表示成功的手势,有时是肯定欣喜的表情……很多时候,人对自己的认识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对一个自信心严重不足的人来说。慢慢地,我发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背诵默写时也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了。
  (三)帮助他合理归因,培养和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
  有研究发现,在高中学习中,智力因素对学习成就的贡献率仅为22%,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就的贡献率是59%。通过对小董学情的分析,可以确定他的背诵障碍更多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多次的背诵受挫,小董就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记忆力。我帮他分析,他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他思考的痕迹,这说明他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只是他自己不愿相信罢了。他很相信我的话,不再把原因归结为他天生背诵能力差了。
  为了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我帮他确立合理的背诵目标,并且具体到单元目标、每周计划、每日目标等。在帮他努力实现目标时,我还帮助他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在觉醒状态进行识记、注意记忆内容的层次、先理解后记忆等。其实在小董的学习中,学习技巧是次要的,当他认识到有人在用爱的目光关注他,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收获认可,他的自我效能水平就会提高,这样他就会积极主动地使用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有效传达我对他的积极期望
  以我对小董的了解,他是个做事踏实也愿意付出努力的人,而且他很聪明。只不过之前他的种种努力被他人否定,慢慢地他就否定了自己。我通过种种途径如私下交流、课堂及时评价、作业中的书面评语等,向小董表达我对他的积极期望。一次我在网上下载一个文件,却无法下载成功。当时,他正在旁边等默写,开始就这么静静地站着,没有表情,后来看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就轻轻地说了一句:“老师,可能是你的IE版本太旧了。”后来,我照他的话去操作,果然成功了。我夸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精准,他害羞地低下了头。我趁热打铁,告诉他其实背诵对他来说也是小菜一碟,现在会背的段落越来越长了,相信以后会一次性过关。
  当然,我不会用我对他的期望来衡量他的学习结果,如果这样,就是在给他施压了。我更多关注他的进步,真诚道出我依照他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期望。我深信皮革马利翁效应会在他身上发生。
  背诵障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的解决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小董在背诵上最直观的改变就是,10分的填空题他一般能拿7分了。当然教育不是冰冷的分数、也不是机械的训练,让我最欣慰的是他现在喜欢与人交往,不再孤独地存在于自己的世界中了。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小董的背诵还需要我和他的共同坚持。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孩子,我看着你长大》一书的作者吴樱花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让语文在诗意中绽放,让生命在工作中亮丽。”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指导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现在以《像山那样思考》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目标如何影响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并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结果。  《像山那样思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
期刊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直接决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活动都与班主任密切相关。高中学生心智趋于成熟,行为与思想趋于独立,一旦与班主任关系紧张,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总的来说,班主任既要树立在班级里的威信,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  一、树立威信  班主任的威信是在其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树立起来的。 
期刊
这幢掩映在一片绿色中的小洋楼,我已经不记得来过几次了。历史感、寂静感是它带给所有来访者的感受。“这是迄今保持最完好的建校初期的一幢平房,曾经叫音乐楼。2011年9月27日,衢州二中教育国际交流陈列室正式揭牌成立。”这简单的介绍,我已数不清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说过多少次。  当然,一点儿也不厌倦,反而,每次走进陈列室,望着四周的展板以及这300多件记载着二中人十多年外事交流的“宝贝”时,我就为自己
期刊
2000年,我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Red Wing),作为衢州二中的第四任交流教师在此开展为期半年的教育交流工作。那个宁静温暖的地方让我魂牵梦萦。  在那宁静温暖的地方,景色是如此地令人如痴如醉。雷德温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只有约16000人口的一个小镇,位于美国中部,北邻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从这一直往南,南北贯穿整个美国。境内湖泊星罗棋布,风光宜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条件优越,小镇简直是一个大
期刊
能够游历世界上不少的国家让我深知自己是一名幸运儿。当能去中国衢州二中任教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满怀憧憬、激动万分,但同时心生畏惧:长达三个月的中国行将会是一次与众不同却又十分不易的经历。我会对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那幸福美满的家庭万分牵挂;我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少,对汉语一窍不通;我对自己能否应对文化差异、能否适应饮食习惯以及能否被别人接受很是担忧。但我实在找不出一个更好的机会来结识地球另一端的人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怕教,学生畏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由来已久,虽有调侃的意味,却也生动地反映了广大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周安民老师敢于把文言文教学作为他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有他个人兴趣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源于他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他生活的这一方水土,也为他的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余姚是江南
期刊
编 者 按  本刊2012年第3期的“前沿”栏目曾以专题的形式,探讨了长兴县试验初级中学“全程助学法”的价值取向以及学校层面的实施策略、探索之路等。本期,我们再刊发一组“全程助学法”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中如何运用的文章,以飨读者。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可见预习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
期刊
编 者 按  不亲身到衢州二中体验一番,不实地考察一下衢州二中的教育国际交流陈列室,其实不能完全体会衢州二中开展外事交流活动的定位之高、工作之实。本期“视点”,我们以衢州二中正在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采访了潘志强校长,并约请了包括外教在内的多位教师撰文畅谈自身在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这一组文章,既有深入的探讨、理性的思考,又有感人的故事、深刻的体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的呈现,让广大读
期刊
【标题】 厚实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品质  【作者】 鲁国权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1年第07期;转载于《初中语文教与学》2011年第12期  【标题】 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化学实验创新探究  【作者】 付小勤,曾幼淼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1年第09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1年第12期  【标题】 谈谈对特异性免疫的教学指导  【作者】 梅籍琪 
期刊
一百多年前,温州中学就诞生在秀丽的浙南大地上。从那一刻起,她就奔涌着独特的文化血脉。被章太炎赞誉为“三百年绝等双”的国学大师孙诒让先生为了开启民智、富强国家,于1902年亲手创办了这所学校。这位大教育家既重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又注重学生国学根基的打造,既倡导学生投身社会活动,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理念从此浸透在温州中学的血液之中,成为每一个学子的文化禀赋——传统就这样深深地扎下了根。  于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