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圈里的“另类”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过知青,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后考入了原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大)油画专业,毕业后又公费派到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两年油画。他不爱卖画,也不爱办展览,他就是画家易台华。
  在画家圈里,易台华老师可算得上“另类”,他的画很少卖,也不喜欢在社交场合混际,更没有办画展。他的家里,墙上挂的,地上摆着的,都是他的油画作品。他告诉我们,他天天都要画画,一天大概画个两三个小时,要是画风景画,一天大概需要画四个小时,在他所创作的众多油画作品中,他对自己的风景画作品十分得意。站在易老师家客厅中,细细品味他的作品,无不是用色浓重明亮,对比鲜明,洒脱的线条处理一如他本人,刚接触之时话不多,一旦话匣子打开便侃侃而谈,为人十分的爽朗风趣。
  从童年时代开始,绘画便是易台华老师心头所爱。年轻时他曾到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前苏联油画,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多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要题材,再现历史的真实场景、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既有恢宏的叙事场景,也有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既有深刻批判社会黑暗面,有讲述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也有人民群众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对生活的希望。总体而言,前苏联油画不论从题材、形式再到内容,都真实且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百态。
  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诚然,艺术家若照本宣科,照搬眼前所见,毫无感情注入,这件艺术品注定成为一件没有灵魂的摆设。这世间顶尖的艺术品正是因为它内在所蕴藏的艺术家对世间、对生命个体的感悟,注入了艺术家本人的感情,因而打动人心并且流芳百世。易台华老师尽管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两年,接受前苏联艺术教育,但他的作品,尤其是风景画却与前苏联油画艺术大相径庭。他的油画作品饱含了他本人的热情与激情,画中景象,并非简单的客观现实再显,而是经过内心激情的加工以后最终呈现在画布之上。他的笔法洒脱不羁,用色鲜艳大胆,对比强烈,构图饱满,善于利用光与影的关系塑造人物与空间,增强人物立体感,拓宽空间视野,画面充满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他笔下的街景,用多种明丽的色彩,狂放不羁的画法描绘出清晨街道上的人们上班上学的场景,极具生活气息。尽管并非是用准确细致的笔触细细地描绘出街景,但洒脱的笔法、亮丽的色彩却使整幅画面更显生气,只因画家心中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创作的过程中注入到画中,使画作自完成之时起便富有灵气。另外一幅描绘街景一角的作品,黄昏时分安静的街道上空无一人,静悄悄的,像在等待谁的探访。色彩对比强烈,整幅作品大幅度地使用暗色调,只有少数鲜明的橙色与黄色点缀在画面之上,使得画面色调协调,不至于给人以过于清冷的感觉。如果他笔下的街景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那么描绘大自然的作品便是富含了寧静淡泊的气息。秋景图,以俯视的视角,绘出一行白鸟飞翔在金黄一片的世界上空的画面,整体视野开阔,画面宁静恬淡,风格高雅,一扫秋天给人萧瑟的印象;池塘荷花,静静地在池塘里或等待绽放或展开美丽的容颜,荷花娇而不媚,艳而不俗,背景清淡的用色与荷花娇艳的用色使画面色调得到平衡。
  人物画也是易老师的拿手好戏。在他家墙上挂着一幅大型的苗族少女群像图,少女们穿着盛装,体态婀娜。与其他画作相比,这幅作品笔触更为细致,全画最为突出的是站在最前排的一位苗族少女,体态、表情与衣服上的花纹首饰都被画家的画笔细致地记录下来,她目视前方,眼角微微含笑,似乎远方有着她的期盼。阳光照射在少女们的身上,照射在她们所佩戴的银饰上,泛着耀眼的银光,与阴影处相互配合,使少女们更显立体感而富有生命力。
  素描是一位油画画家的基本功。在与易台华老师交谈的过程中,他拿出了他在80年代所创作的速写素描作品给我们欣赏。易老师十分珍惜他的这些速写素描画作,每一幅画上看不到一丝折痕,也没有一点脏污破损。他从画夹中一幅一幅作品拿出来,每拿一幅作品都向我们进行介绍。这些速写素描作品以人物素描为主。从他的这些速写素描作品中,不难看出前苏联时期的艺术特色。其中有两幅石膏像素描,构图严谨、笔触精细,把石膏像人物坚毅、肃穆的神态完美地复刻在画纸上,具有前苏联时期艺术的影子。而其余的速写作品,都线条利落,人物情态尽显。
  静静欣赏易台华老师的油画作品,可以体悟到画中易老师胸中的激情与对生命的热爱。他所画的树木,犹如一团团火焰在燃烧着,燃烧这的正是他生命的热情,激烈的感情。一日不可无画,画画已经成为易老师生命的一部分,他用画笔书写心中澎湃的激情,画布是他抒发他汹涌热烈的激情的所在地。他因爱画,所以不愿卖画展画,这种对艺术纯粹的爱,促使着他创作出更多饱满生命热情的作品。
其他文献
2005年,辜柳希首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赛,就斩获了第39届全国“金凤凰”原创旅游品、工艺品设计大奖赛的设计创新奖金奖、技术技艺创新奖银奖、优秀作品奖三项佳绩。这些骄人的成绩对于原来从来没有意识要去参加国家任何展览大赛、只知道勤勤恳恳地经营自己的木雕厂和创作木雕艺术作品的辜柳希来说,荣誉实至名归。之后的八年间,辜柳希可谓潮州木雕的“获奖专业户”,各种奖项接踵而至……辜柳希的木雕艺术也在这一系列密集
期刊
人类爱上了人类  爱的死来活去  但总是得不到  因为从来没有去真心爱过人类的主人  永远不会知道真爱也不会遇到真爱  永远找不到真爱  感受不到天地之间的爱  那不叫爱  爱是伟大的  它的伟大意义就是内心有没有感受到了《它》  世界上你所看的是人造一面  远离了事实  世界的事实是一个密秘  如果人类知道的事实的那一天  人们说  我会接受任何惩罚  不要渴望另一个世界的天堂  珍惜眼前的天堂
期刊
我认识王友智先生是先认识他的书法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位朋友家中我看到了友智先生写的一幅草书。顿时眼前一亮,似見龙蛇飞舞,气贯山河,氤氲着一篇浓郁的诗意情境雨与厚重的文化气息。  我知道,真正的草书是书家性情与性格的直接表达,诗意的纵情呈现,胸中激情的奔涌入形,灵魂中心源的神韵飞扬。正如古人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  这次,我走近友智的草书作品《离骚》,就犹
期刊
一  王冰的书法我读了多年,面目在不断变化,功力在不断地增强,书外的和书内的蕴藉愈来愈多,人也随着道与艺的双进而变得更加平和。书法除了自身的本体外,有很多赋值的东西,传统从来都是清晰的也是模糊的,书法的传统与人的习惯并行双构,每一个笔端的变化都包含着巨大的人的因素和这个人特殊的书法阶段的状态。  王冰是沿着书法的陡坡攀缘的人,入道愈深,更见风光,更见变化。他如今就工作在书法的圣殿——碑林,眼目所触
期刊
史载,壶早于商代至汉代已在我国流行,古人以壶包容天机与审时度势之哲理。古往今来,壶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并在茶道的渗透中,从容地诠释东方的伦理、美学与生活智慧。  宜兴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繁荣于当代。明代聞龙在《茶笺》中对紫砂壶有:“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描述。紫砂壶承载着历史悠久的儒家与道家文化,除了卓越的使用功能外,其“温文尔雅而不张扬”的品性与内涵,颇吻合国人的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125-01    《语文课程标准》里有这样几句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何利用小班化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那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在日常
期刊
孙庆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潮州刺绣工艺设计30多年。他创立的“立体双面绣”的独特工艺令人拍案叫绝,独树一炽。  潮绣是潮州的主要传统工艺品,自清代以来刺绣艺术在潮州民间十分兴盛。潮绣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实用装饰品上。家家摆绣框,户户有绣娘,在清代,绣房工人大多是广州人和潮州人,潮州绣工技巧高超,远近闻名,特别是很多男子也都精于绣工,这是其他地方所罕见的。孙庆先就是从小受到母亲耳濡目染喜欢上
期刊
画家梁镰芝自己说,他曾经是个叛徒。他背离了美术学院教育体系所灌输的传统具象的唯美价值,将触角伸向了意象绘画。然而,意象主义美学的某些束缚令他更加向往自由,于是他再次反叛,他走向了抽象绘画的无边疆野。  而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绘画,是一个毫无必然关联的多维体系,梁镰芝之所以背叛了前两者,取决于他创作思维中跳跃的因素,而当这些因素从跳跃状态坠落时,必然落入人的思维空间所感知到的常态化模式,这令肆意想
期刊
方成(漫画大师):题赞王友智先生书法:“穷变化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李铎(中国书协顾问、中国书协原副主席):“王友智书法老辣、苍茫、豁达、大度,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王友智先生的字要是放在水边就会像龙一样游走。很活动。”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先生的狂草雄浑不失潇洒,厚重不失灵动,沉着而又痛快,而且大气磅礴,当中透露着很重的文化气息
期刊
潮州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续,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形成了三大老字号。张氏“裕德堂”招牌,从1930年树立至今,已历经百年沧桑岁月。但,张氏做壶的历史,可追溯到更早以前,而这段延续百年的故事的开始,则起源于一只被打破的孟臣壶。  缘起一把“孟臣壶”  作为“裕德堂”第四代传人,张瑞端回首家族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分。谁都没想到,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