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们判断一个作品的好坏时,不能完全以感性观点去看待,也不能完全以理性观点去看待。作品中理性更多还是感性更多不是绝对的。但凡是被大部分人接受的设计作品,其作品都能体现出是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产品。本文从三个角度:认识、思维和审美出发,阐释它们在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关键词:设计;理性;感性;结合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样的、多元的、跨界性大包容性强的学科。正因为如此,现今这门学科里出现了多样化的设计风格,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时常困惑设计师的一大难题就是:在设计里面到底是要感性更多还是理性更多才是合适的。目前市面上人们所见到的各类别的作品,能够被世人所广泛接受的大都是感性与理性的较好的融合体。无论是站在感性的角度还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作品都是不对的,不存在完全感情的作品或是完全理性的作品。任何高品质的设计作品皆不应该单纯的只包含感性或是理性元素,是要融合两种元素于一身。二者关系就像人的左右手,谁也离不开谁,需要互相帮组共同完成。
一、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所谓感性指的是感官带来的知觉,属于人对于事物的直接感知。一开始是借助感觉器官开展的,上述事物所包含的信息通过各类形式的形象来当做载体,借助眼观、耳听、嘴尝、鼻闻、手摸等形式传递到脑部.进而构成了视、听、味、触、嗅等感觉种类。感性实际上是以情感为出发点的,顺从知觉与心灵的指引,而理性则是顺从理智与大脑的判断。作为设计师对于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直接感知就是所谓的感性,拥有了它,设计师就拥有了展现自身意识的各种选择,选择的种类众多,使得其能够展示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而理性让人数理逻辑化,理性会使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思维更为清楚也更加理智,关注设计所具有的功能特征以及适应人的真实生活需要。就设计来讲,理性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绝对的理性设计也并非是好的,因为绝对理性实际上会受到本身需要的驱使,过分的关注作品所具有的功能作用与实用特征,以至于作者想表达的美观会受到约束。假如缺少这类理性逻辑思维,他可能将把原本一个传统的文化标志改的面目全非,没了将军折了兵,作为设计师是不合格的。
艺术设计初创时期,所进行的素材采集、归纳、整合的历程,属于由感性至理性的历程。就科学视角分析,通常有符合下列规律,先是对于事物开展定性分析,之后分析量方面的规律,量化分析让人可以迅速地掌握到事物实质。艺术源自生活,但是却超越生活。其指的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作品的源头皆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件作品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出作者所在的生活环境。没有生活中事物的原型、事情的信息,大脑将一片空白不会诞生任何东西。大脑一旦接受到了信息,可是只不过属于对于外界事物的纯粹感性展现,或是没有进行一点处理的原料,那么也是没有价值的。新事物永远向我们展示着无限的可能,它们的出现会给我带来灵感,但要将它们变成完美的艺术作品,还需要我们从这些事物中发现本质的东西。
二、思维——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设计者进行设计的时候,必然会运用到感性与理性两类思维。部分人会更加理性,部分人会更加感性。人处在理性之中,那么就更加偏向通过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可是当其处在感性之中,那么更偏向于通过直觉与情感进行思维。二者如同硬币的两面,是共同存在的。所以,进行作品创造的时候,设计人员应当把两种思维综合运用起来,通过感性方式来进行观察,通过理性方式来思考。
感性思维实际上属于理性思维扎根的基础,假如后者摆脱了前者,那么必然会枯萎掉落。而后者同時也是对前者进行整理归纳的有效手段,可以发挥指引的效用。克莱因曾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可以代替人类运算一切,为什么还需要设计人员拥有数学知识与能力呢?市场能够发现许多极佳设计理念并未获得有效地展现,究其根源就是设计人员缺少了足够的理性设计支撑,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构图原则,透视角度,人体比例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问题,很多时候是关涉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以及利用的。所以,高素质的设计人员需要应借助理性思维来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应该只凭借自己的感觉去设计,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设计结果。
三、审美——感性美与理性美
作品风格展现时期分成两种:其一,通过理性方式分析,感性方式展现,形成的是感性美;其二,通过理性方式分析和展现,形成的即是理性美。根据前文的阐述不难发现,无论何种审美,在初期所做的感性分析加之后期的理性处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最终呈现的风格上的侧重点不同罢了。上述两类审美的差异体现在,一个是关注气氛,一个是关注思考,并非某一个比另外一个更佳,仅仅为相应的背景与题材之下哪一类更加适宜于展现自身的目的与追求。
设计本身就是要服务于人的,设计实体组成了整个人类所处环境的内容,因此需要开展信息交流沟通。理性与感性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设计使得交流更加畅通和愉快境,能够让人心情愉悦,对于人身心都起到正面作用,使人拥有更高的情操、更加热爱生活。单纯地突出其中一方面,必然会导致设计剑走偏锋,同设计的原来目的相背离,正如天平的两端.谁也不能压倒谁而应该趋向于平衡。
四、总结
所有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必定是设计者深入思考锤炼后形成的,设计人员必须掌握感性与理性双重特征,并且将其有效地应用到设计里面。一件成功的作品,不仅需要具备严肃的理性内容,更需要具备轻松、愉悦的感性内容。总而言之,优秀的设计兼具感性与理性,彼此支持和配合,一个都不能少。唯有把二者糅合在一起,方可使得设计看起来如自然产物,方可展现设计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M]. 江苏技术出版社. 2014.3.
[2]胡宏述, 基本设计:理智理性和感性的孕育[M].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2008.
[3]李映彤,陈汗青 .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思考[J]. 包装工程,2007.
[4]刘鸥, 对理性与感性在设计中的认识[J]. 工业设计,2011.
[5]鲁道夫·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关键词:设计;理性;感性;结合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样的、多元的、跨界性大包容性强的学科。正因为如此,现今这门学科里出现了多样化的设计风格,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格局。时常困惑设计师的一大难题就是:在设计里面到底是要感性更多还是理性更多才是合适的。目前市面上人们所见到的各类别的作品,能够被世人所广泛接受的大都是感性与理性的较好的融合体。无论是站在感性的角度还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作品都是不对的,不存在完全感情的作品或是完全理性的作品。任何高品质的设计作品皆不应该单纯的只包含感性或是理性元素,是要融合两种元素于一身。二者关系就像人的左右手,谁也离不开谁,需要互相帮组共同完成。
一、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所谓感性指的是感官带来的知觉,属于人对于事物的直接感知。一开始是借助感觉器官开展的,上述事物所包含的信息通过各类形式的形象来当做载体,借助眼观、耳听、嘴尝、鼻闻、手摸等形式传递到脑部.进而构成了视、听、味、触、嗅等感觉种类。感性实际上是以情感为出发点的,顺从知觉与心灵的指引,而理性则是顺从理智与大脑的判断。作为设计师对于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直接感知就是所谓的感性,拥有了它,设计师就拥有了展现自身意识的各种选择,选择的种类众多,使得其能够展示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而理性让人数理逻辑化,理性会使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思维更为清楚也更加理智,关注设计所具有的功能特征以及适应人的真实生活需要。就设计来讲,理性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绝对的理性设计也并非是好的,因为绝对理性实际上会受到本身需要的驱使,过分的关注作品所具有的功能作用与实用特征,以至于作者想表达的美观会受到约束。假如缺少这类理性逻辑思维,他可能将把原本一个传统的文化标志改的面目全非,没了将军折了兵,作为设计师是不合格的。
艺术设计初创时期,所进行的素材采集、归纳、整合的历程,属于由感性至理性的历程。就科学视角分析,通常有符合下列规律,先是对于事物开展定性分析,之后分析量方面的规律,量化分析让人可以迅速地掌握到事物实质。艺术源自生活,但是却超越生活。其指的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作品的源头皆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件作品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出作者所在的生活环境。没有生活中事物的原型、事情的信息,大脑将一片空白不会诞生任何东西。大脑一旦接受到了信息,可是只不过属于对于外界事物的纯粹感性展现,或是没有进行一点处理的原料,那么也是没有价值的。新事物永远向我们展示着无限的可能,它们的出现会给我带来灵感,但要将它们变成完美的艺术作品,还需要我们从这些事物中发现本质的东西。
二、思维——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设计者进行设计的时候,必然会运用到感性与理性两类思维。部分人会更加理性,部分人会更加感性。人处在理性之中,那么就更加偏向通过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可是当其处在感性之中,那么更偏向于通过直觉与情感进行思维。二者如同硬币的两面,是共同存在的。所以,进行作品创造的时候,设计人员应当把两种思维综合运用起来,通过感性方式来进行观察,通过理性方式来思考。
感性思维实际上属于理性思维扎根的基础,假如后者摆脱了前者,那么必然会枯萎掉落。而后者同時也是对前者进行整理归纳的有效手段,可以发挥指引的效用。克莱因曾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可以代替人类运算一切,为什么还需要设计人员拥有数学知识与能力呢?市场能够发现许多极佳设计理念并未获得有效地展现,究其根源就是设计人员缺少了足够的理性设计支撑,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构图原则,透视角度,人体比例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问题,很多时候是关涉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以及利用的。所以,高素质的设计人员需要应借助理性思维来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应该只凭借自己的感觉去设计,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设计结果。
三、审美——感性美与理性美
作品风格展现时期分成两种:其一,通过理性方式分析,感性方式展现,形成的是感性美;其二,通过理性方式分析和展现,形成的即是理性美。根据前文的阐述不难发现,无论何种审美,在初期所做的感性分析加之后期的理性处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最终呈现的风格上的侧重点不同罢了。上述两类审美的差异体现在,一个是关注气氛,一个是关注思考,并非某一个比另外一个更佳,仅仅为相应的背景与题材之下哪一类更加适宜于展现自身的目的与追求。
设计本身就是要服务于人的,设计实体组成了整个人类所处环境的内容,因此需要开展信息交流沟通。理性与感性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设计使得交流更加畅通和愉快境,能够让人心情愉悦,对于人身心都起到正面作用,使人拥有更高的情操、更加热爱生活。单纯地突出其中一方面,必然会导致设计剑走偏锋,同设计的原来目的相背离,正如天平的两端.谁也不能压倒谁而应该趋向于平衡。
四、总结
所有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必定是设计者深入思考锤炼后形成的,设计人员必须掌握感性与理性双重特征,并且将其有效地应用到设计里面。一件成功的作品,不仅需要具备严肃的理性内容,更需要具备轻松、愉悦的感性内容。总而言之,优秀的设计兼具感性与理性,彼此支持和配合,一个都不能少。唯有把二者糅合在一起,方可使得设计看起来如自然产物,方可展现设计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M]. 江苏技术出版社. 2014.3.
[2]胡宏述, 基本设计:理智理性和感性的孕育[M].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2008.
[3]李映彤,陈汗青 .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思考[J]. 包装工程,2007.
[4]刘鸥, 对理性与感性在设计中的认识[J]. 工业设计,2011.
[5]鲁道夫·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