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编辑出版领域也开始借助现代化技术来提高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效率,减轻编辑出版人员承担的工作压力。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能够充分满足新时期行业领域发展的需求,提高组稿、校对和排版等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本文主要立足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旨在为编辑出版领域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
编辑出版信息化的开展是大势所趋。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影响力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逐步拓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信息化的开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对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設的基础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科技期刊编辑水平的提高,也为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应具备以下几个基础条件。
(一)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的提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无形当中促进了科技期刊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而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的提升已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之一。科技期刊对内容的专业性以及信息的传播性要求较高。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展现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趋势和现有的发展水平,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挖掘已有资源背后的潜在信息,明确未来行业领域的研究方向。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出版工作效率,提高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加速信息之间的交互流通,保障出版信息的精准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在相关管理软件的支持下,稿件的质量、研究的可行性和内容的重复率等都能及时得到验证,从而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就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硬件设备的优化与软件系统的更新升级。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的支持,打造优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编辑出版人员与现代技术设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打造一体化的工作体系,提高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效率,强化对已有信息数据的利用率。编辑出版信息系统主要由基础办公系统、作者投稿系统以及专业审稿系统三大部分共同构成,而主模块之下又分布了具备不同功能的子模块,能够有效强化组稿、审核、校对以及排版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编辑人员专业素养的进步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由编辑出版人员负责。如果编辑出版人员的能力有所欠缺,那么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水平自然也难以获得显著的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交互平台的构建能够为编辑人员开拓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处理路径,使编辑人员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繁杂的基础信息。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仍然有待提升。如果信息技术只是编辑人员处理基础工作的工具,那么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也会有所降低。科技期刊的编辑部门应及时更新编辑人员的出版观念,强化编辑人员的信息意识,通过构建一支足够优质的编辑出版队伍,来优化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水平,以期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内容。
(四)信息资源的交互与共享
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平台具备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作用能够得到更加明确的体现,审稿人员、编辑人员以及平台作者能够被紧密连接在一起。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地考虑读者的需求,但很多时候,读者对科技期刊的了解程度较浅,信息的交互渠道匮乏。科技期刊只有不断提升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水平,并及时在平台上更新信息,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提升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平台之上还要定期发布高质量的文章以及免费的信息资源,不断拓展信息的交互范围,提高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水平现状分析
科技期刊编辑部门的日常工作繁杂细碎,既要开拓稿件的来源,提高稿件审核水平,还要落实基本的编辑、校对以及排版等各项工作。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虽然具备相应的优势,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难以充分满足编辑领域日益发展的需求。结合当前阶段国内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部分科技期刊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强化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但是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
首先,科技期刊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构建专业的信息共享平台,而平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但对科技期刊编辑部门而言,人员编制是有限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有其负责的工作领域,缺少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这使得编辑出版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仍然需要沿用传统的工作形式。如果强行将维护系统、管理系统的职责分发给编辑人员,不仅加剧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由于不是专业人员,其专业能力较差,也会使得科技期刊的信息化水平难以获得显著的提升。
其次,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较差。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专业能力,也有着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但是信息素养普遍不高。部分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甚至无法独立操作信息平台。这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水平难以获得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信息化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多年来,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已经在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形成了固有的编辑出版模式,而信息化编辑出版模式对编辑出版人员而言无疑是一种新型的工作形式。如若做出改变,编辑人员需要经历较长的适应期。因此,部分编辑出版人员仍然倾向于延续原有的工作模式。 三、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前期组稿的信息化建设
组稿阶段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强化组稿工作的开展水平能够充分体现科技期刊的专业素养以及学术质量。优质的科技期刊通常拥有高质量的作者群。加强组稿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为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编辑人员无需长期陷入繁杂、枯燥的基础事务当中,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开展策划工作和组织工作,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科技期刊中涉及的许多内容不仅体现了当前阶段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同时也能够为后续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因此,科技期刊需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传播给读者,在尊重作者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信息,获取更高质量的稿件,拓展稿件的来源渠道,强化基础稿件的质量。编辑人员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及时与文章的作者取得联系,并就后续稿件发布的相关事宜进行沟通交流。相对传统的组稿形式而言,借助网络平台的沟通方式不仅更加轻松便捷,而且效率更高。科技期刊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稿件的在线处理效率,形成自上而下的编辑出版体系,明确编辑出版工作的流程。如果有作者通过在线投稿系统面向编辑部门投送稿件,编辑部门及编辑人员在收取稿件后,可借助信息化平台将回执信息反馈给作者。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可以借助已有的各类科技期刊网站,通过发布电子邮件或分析各类公告中的内容,及时与意向作者取得联系,结合科技期刊的出版定位,搜集更有价值的稿件内容,构建丰富的科技期刊资料数据库,面向范围更广的作者群体征集高质量的稿件,同时,吸引相关研究领域中的专业人员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人员关注科技期刊,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二)提高审核和编辑信息化水平
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对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以及核心价值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编辑人员应在充分了解稿件内容的基础之上,划定该稿件所属的研究领域,并及时与该领域的外审专家和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上述流程的落实难度普遍较大。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要重视信息化编辑出版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科技期刊能够采取机构虚拟化的形式,使编辑人员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编辑出版任务。作者借助在线平台提交稿件后,由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初步审核,如果稿件不能满足出版要求,可根据稿件情况选择退改或直接退稿。如果稿件的质量较高,能够通过初次审核,编辑人员需将稿件提交给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二次审核,根据专家反馈的信息,再判定该稿件是否具备出版价值,从而判定是否需要对稿件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果能够顺利通过二次审核,还应将稿件交由主编进行最终审核,最终判定该稿件是否能够录用。在整个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编辑人员需多次与稿件作者进行沟通和协调,在确定收稿之后,还需进行排版校对。各项工作皆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信息处理模式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更好地满足编辑出版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编辑出版人员也可以运用各类科研网站查询与稿件内容相关的学术领域的研究实况,借助数据库技术和其他网络技术打造更适宜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数据库,并对已经掌握的各类稿件进行细分,为后续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降低编辑出版工作的难度,提高稿件审读的效率。
(三)促进人工与软件校对的融合
传统的科技期刊稿件编辑模式会较多地依赖人力的支持,编辑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稿件信息进行校对,工作内容不仅十分繁杂,且极易受到人为操作误差带来的影响,导致稿件中的错别字未能及时更正、排版形式存在不规范性等问题的出现。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期刊,科技期刊涉及的内容多半是各类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专业性较强,且除了最基本的文字,往往还涉及特殊符号、表格、图片和专有名词等难度较大的信息。总体来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难度较大。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为编辑人员的校对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编辑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及时对专业名词、错别字等进行集中校对,检验的效率较高,校对的精准性也更强,相对人工校对更具优势。我们不能否认人工校对的优势,但网络技术能够弥补人工校对的不足。将人工校对与信息化校对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减轻编辑人员的校对压力,提高校对工作的效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人工校对与信息化校对的有机结合已然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开展的大势所趋。网络校对能够锁定不易被编辑人员察觉的细小误差,强化编辑校对工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四)实现排版印刷的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编辑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所具备的排版功能进行稿件的加工,使稿件能够满足出版的格式要求。编辑人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加强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编辑部与作者之间架起网络交流的桥梁,及时将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动向传递给作者,以更好地提升稿件质量。另外,针对编辑出版中涉及的部分工作环节,科技期刊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演示,从而有效强化排版质量,形成更加规范化的稿件。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期刊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打破传统单一发行模式的束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的高效传播。科技期刊可以在期刊页面上增加订阅二维码,开拓网上订阅渠道,便于读者以更加便捷的渠道获取科技期刊信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也可以借助信息交互网站将与科技期刊相关的内容推送给读者,加强与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及时将出版信息进行汇总,充分地了解各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实况,便于后续及时高效地完成组稿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科技期刊編辑出版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应对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效强化信息建设水平,使编辑出版工作不再只是传统的文字加工和整合,而是能够形成一体化的生产链条,集合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信息,在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水平的同时,为相关领域科研水平的进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健,赵立芹,单凝,等.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06):67-70.
[2]周小林,郭光金,雷艳,等.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自动化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85-186.
[3]张贺宝,王富伟.谈科技期刊发展中的网络信息化建设[C].苏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2002.
[4]王鹏举,沈悦林,龚勤,等. 我国省级科协系统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04):431-435.
[5]杨扬,屈忆欣,姜婷.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 2016(07):110-111.
[6]居自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一二所《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编辑部.科技期刊编辑部的信息化建设[C].北京: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2010.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
编辑出版信息化的开展是大势所趋。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影响力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逐步拓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信息化的开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对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設的基础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科技期刊编辑水平的提高,也为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应具备以下几个基础条件。
(一)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的提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无形当中促进了科技期刊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而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的提升已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之一。科技期刊对内容的专业性以及信息的传播性要求较高。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展现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趋势和现有的发展水平,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挖掘已有资源背后的潜在信息,明确未来行业领域的研究方向。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出版工作效率,提高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加速信息之间的交互流通,保障出版信息的精准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在相关管理软件的支持下,稿件的质量、研究的可行性和内容的重复率等都能及时得到验证,从而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就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硬件设备的优化与软件系统的更新升级。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的支持,打造优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编辑出版人员与现代技术设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打造一体化的工作体系,提高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效率,强化对已有信息数据的利用率。编辑出版信息系统主要由基础办公系统、作者投稿系统以及专业审稿系统三大部分共同构成,而主模块之下又分布了具备不同功能的子模块,能够有效强化组稿、审核、校对以及排版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编辑人员专业素养的进步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由编辑出版人员负责。如果编辑出版人员的能力有所欠缺,那么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水平自然也难以获得显著的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交互平台的构建能够为编辑人员开拓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处理路径,使编辑人员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繁杂的基础信息。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仍然有待提升。如果信息技术只是编辑人员处理基础工作的工具,那么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也会有所降低。科技期刊的编辑部门应及时更新编辑人员的出版观念,强化编辑人员的信息意识,通过构建一支足够优质的编辑出版队伍,来优化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水平,以期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内容。
(四)信息资源的交互与共享
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平台具备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作用能够得到更加明确的体现,审稿人员、编辑人员以及平台作者能够被紧密连接在一起。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地考虑读者的需求,但很多时候,读者对科技期刊的了解程度较浅,信息的交互渠道匮乏。科技期刊只有不断提升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水平,并及时在平台上更新信息,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提升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平台之上还要定期发布高质量的文章以及免费的信息资源,不断拓展信息的交互范围,提高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水平现状分析
科技期刊编辑部门的日常工作繁杂细碎,既要开拓稿件的来源,提高稿件审核水平,还要落实基本的编辑、校对以及排版等各项工作。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虽然具备相应的优势,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难以充分满足编辑领域日益发展的需求。结合当前阶段国内科技期刊出版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部分科技期刊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强化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但是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
首先,科技期刊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构建专业的信息共享平台,而平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但对科技期刊编辑部门而言,人员编制是有限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有其负责的工作领域,缺少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这使得编辑出版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仍然需要沿用传统的工作形式。如果强行将维护系统、管理系统的职责分发给编辑人员,不仅加剧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由于不是专业人员,其专业能力较差,也会使得科技期刊的信息化水平难以获得显著的提升。
其次,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较差。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专业能力,也有着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但是信息素养普遍不高。部分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甚至无法独立操作信息平台。这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水平难以获得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信息化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多年来,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已经在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形成了固有的编辑出版模式,而信息化编辑出版模式对编辑出版人员而言无疑是一种新型的工作形式。如若做出改变,编辑人员需要经历较长的适应期。因此,部分编辑出版人员仍然倾向于延续原有的工作模式。 三、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前期组稿的信息化建设
组稿阶段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强化组稿工作的开展水平能够充分体现科技期刊的专业素养以及学术质量。优质的科技期刊通常拥有高质量的作者群。加强组稿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为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编辑人员无需长期陷入繁杂、枯燥的基础事务当中,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开展策划工作和组织工作,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科技期刊中涉及的许多内容不仅体现了当前阶段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同时也能够为后续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因此,科技期刊需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传播给读者,在尊重作者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信息,获取更高质量的稿件,拓展稿件的来源渠道,强化基础稿件的质量。编辑人员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及时与文章的作者取得联系,并就后续稿件发布的相关事宜进行沟通交流。相对传统的组稿形式而言,借助网络平台的沟通方式不仅更加轻松便捷,而且效率更高。科技期刊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稿件的在线处理效率,形成自上而下的编辑出版体系,明确编辑出版工作的流程。如果有作者通过在线投稿系统面向编辑部门投送稿件,编辑部门及编辑人员在收取稿件后,可借助信息化平台将回执信息反馈给作者。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还可以借助已有的各类科技期刊网站,通过发布电子邮件或分析各类公告中的内容,及时与意向作者取得联系,结合科技期刊的出版定位,搜集更有价值的稿件内容,构建丰富的科技期刊资料数据库,面向范围更广的作者群体征集高质量的稿件,同时,吸引相关研究领域中的专业人员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人员关注科技期刊,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二)提高审核和编辑信息化水平
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对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以及核心价值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编辑人员应在充分了解稿件内容的基础之上,划定该稿件所属的研究领域,并及时与该领域的外审专家和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上述流程的落实难度普遍较大。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要重视信息化编辑出版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科技期刊能够采取机构虚拟化的形式,使编辑人员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编辑出版任务。作者借助在线平台提交稿件后,由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初步审核,如果稿件不能满足出版要求,可根据稿件情况选择退改或直接退稿。如果稿件的质量较高,能够通过初次审核,编辑人员需将稿件提交给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二次审核,根据专家反馈的信息,再判定该稿件是否具备出版价值,从而判定是否需要对稿件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果能够顺利通过二次审核,还应将稿件交由主编进行最终审核,最终判定该稿件是否能够录用。在整个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编辑人员需多次与稿件作者进行沟通和协调,在确定收稿之后,还需进行排版校对。各项工作皆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信息处理模式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更好地满足编辑出版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编辑出版人员也可以运用各类科研网站查询与稿件内容相关的学术领域的研究实况,借助数据库技术和其他网络技术打造更适宜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数据库,并对已经掌握的各类稿件进行细分,为后续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降低编辑出版工作的难度,提高稿件审读的效率。
(三)促进人工与软件校对的融合
传统的科技期刊稿件编辑模式会较多地依赖人力的支持,编辑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稿件信息进行校对,工作内容不仅十分繁杂,且极易受到人为操作误差带来的影响,导致稿件中的错别字未能及时更正、排版形式存在不规范性等问题的出现。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期刊,科技期刊涉及的内容多半是各类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专业性较强,且除了最基本的文字,往往还涉及特殊符号、表格、图片和专有名词等难度较大的信息。总体来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难度较大。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为编辑人员的校对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编辑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及时对专业名词、错别字等进行集中校对,检验的效率较高,校对的精准性也更强,相对人工校对更具优势。我们不能否认人工校对的优势,但网络技术能够弥补人工校对的不足。将人工校对与信息化校对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减轻编辑人员的校对压力,提高校对工作的效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人工校对与信息化校对的有机结合已然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开展的大势所趋。网络校对能够锁定不易被编辑人员察觉的细小误差,强化编辑校对工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四)实现排版印刷的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编辑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所具备的排版功能进行稿件的加工,使稿件能够满足出版的格式要求。编辑人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加强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编辑部与作者之间架起网络交流的桥梁,及时将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动向传递给作者,以更好地提升稿件质量。另外,针对编辑出版中涉及的部分工作环节,科技期刊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演示,从而有效强化排版质量,形成更加规范化的稿件。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期刊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打破传统单一发行模式的束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的高效传播。科技期刊可以在期刊页面上增加订阅二维码,开拓网上订阅渠道,便于读者以更加便捷的渠道获取科技期刊信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也可以借助信息交互网站将与科技期刊相关的内容推送给读者,加强与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及时将出版信息进行汇总,充分地了解各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实况,便于后续及时高效地完成组稿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科技期刊編辑出版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应对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效强化信息建设水平,使编辑出版工作不再只是传统的文字加工和整合,而是能够形成一体化的生产链条,集合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信息,在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水平的同时,为相关领域科研水平的进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健,赵立芹,单凝,等.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06):67-70.
[2]周小林,郭光金,雷艳,等.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自动化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85-186.
[3]张贺宝,王富伟.谈科技期刊发展中的网络信息化建设[C].苏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2002.
[4]王鹏举,沈悦林,龚勤,等. 我国省级科协系统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04):431-435.
[5]杨扬,屈忆欣,姜婷.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 2016(07):110-111.
[6]居自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一二所《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编辑部.科技期刊编辑部的信息化建设[C].北京: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