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审美:基于书籍设计的美学观照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纸质图书作为审美对象,从美学角度对书籍设计进行思索和探讨。书卷审美可以分为内部的动态内容美与外部的静态形式美两个层面,文章重点以后者为论述对象,提出注重整体设计、加强认识并合理运用色彩、认真构思版式设计和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四个方面,以此作为提升图书美学价值的路径。
  [关键词]审美;书籍设计;色彩;美的法则
  书籍不仅是人类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在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书籍通过其精良的设计、考究的装帧、优美的排版等特点给予人们美的体验和感受。笔者尝试从美学、审美层面来探讨书籍与书籍设计,以期为出版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从而促进出版文化传播力发展。
  一、概念与探讨:基本思考架构
  书卷,指的就是书籍。中国古代的书籍,通常被装帧成卷轴,因此称作书卷。书籍,作为对书的总称,是用文字、图像或者其他有意义的符号经过编辑加工形成的知识文化信息,被记录在特定的载体上所呈现出来的非连续性、非定期性的出版物。这一特定载体,在不同的时代,因文字演变、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有所不同,主要有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缣帛等。尽管当下数字出版得到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但是纸质图书作为知识载体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也是基于现代纸质书籍这一物质形态。
  纸质图书对读者来讲有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读者可以触摸纸的肌理,嗅闻纸的味道,感受别致的装帧工艺,体味合理舒适的排版所带来的阅读愉悦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品味书卷之美。在这整个过程中,纸质图书所带来的美的体验也是多方面的。
  需要提及的是,美是一个较大的学术范畴,本文所讨论的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对美的需求是人的一种精神饥渴。然而,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下,对美的标准和判断是不同的。比如,谈到人的美,东西方的看法就有很大的差距,这在各自的绘画作品中就可以比较明显地得到体现。
  书籍作为特殊的商品,是人类知识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审美载体。所谓审美,其实是对某种对象所蕴含的美的领悟和体会,是审美的实践和活动。美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需求,可以简单理解为能反映人的积极意志、正面作用的一种本质精神。而这种本质精神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都会向往、追求的一种本能需求。书卷的审美是将图书,尤其是纸质图书作为审美对象和审美客体而进行的审美实践,在审美关系中其体现着设计者的审美观念、情趣、价值、经验及能力,以求激发读者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笔者认为,书卷审美作为受众审美体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内部层面,即读者进入书籍内容所营造的氛围和境界,被内容吸引,对书卷爱不释手,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从而形成的一种全神贯注、物我两忘、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却又暗潮汹涌般的微妙阅读审美体验感。此时的读者完全融入一种不自觉的阅读审美状态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沉浸于书卷特定的时空和情景里,达到了忘我的境地,审美进入极佳状态,美感呈现最大特点。这一审美过程与心理学上的“心流”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一层面的审美体验呈现的是一种内容上的动态之美。这是一种典型的内容审美体验。
  第二个层面是外部层面,即通过色彩、图片、文字、字体、版式、工艺、材料等要素或部件来进行有序组织的书籍设计形式,及其所造就的符合书籍内容、风格及美学原理的外部形态,能与读者的情感产生精神交流的一种审美感受。此时的书籍成为一种美的传达载体,这种外部层面的阅读审美,在审美趣味、情感交流上,与读者发生碰撞式、回流式的交互与共鸣。此处书籍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实体的可视、可触、可闻的形式上的静态之美。而本文所分析的是第二个层面。
  二、视角与分析:从美学视角对书籍设计进行审视
  设计是指基于某种目的而采取的相关预先措施。书籍设计是对书籍这一特殊的商品对象(也是一类审美载体)进行的有利于读者阅读、使读者产生阅读舒适感和愉悦感的一种设计。书籍设计可以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使之产生消费欲望,而其现实、直接的目的是促进受众对书籍产生购买行为。引导读者对图书产生消费欲望,这是书籍设计者的主要任务。而其终极目的是提高书籍内容信息的品质,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力。
  书籍作为物,通过被设计这一行为实践,进而成为知识传输载体,通过其内容、形式与人产生交互作用。在人与物的交互过程中,书作为一处“景”,与特定的人(即读者)及其认识、情思、经验、感悟等精神所存在的内化系统,发生一定程度的碰撞和共鸣,从而润物无声地形成审美意象。此处的审美意象,即是在物(图书)所营造的“情境”,与人(读者)自身的“心境”作用下,所出现的“意境”。在这期间,阅读审美发生,人(读者)的愉悦感、充实感迸发,从而促使人具有很强的精神满足感。
  书籍设计是一种整体设计,通常以符合美的原理来进行外观上的呈现,体现着书籍的内容方向、设计者的审美立场、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品位与倾向,同时,还反映着工艺与材料的时代性,等等。书籍设计的直接目的是激发受众的美感经验,对受众产生审美作用,实现美的影响和商业价值。可以说,设计使书籍这一特殊的商品在产生审美附加值的同时,孕育着强烈的商业附加值。在书籍设计方面,有一点不可忽略,那就是“过犹不及”。对图书的设计,如果过于追求装饰意味,就如同制作精美的空盒子,使之成了纯粹的形式实体,继而失去了其本质属性。因此,书籍设计应注重书籍的功能性,以实用为出发点,以最大限度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为方向,辅以装饰性设计。
  受众之所以会对所看到的书籍产生购买行为,通常有兩个原因。一是个人强烈的现实需求,比如,升学考试、职称评定,就会产生购买行为。二是个人兴趣的使然,比如,有的读者喜欢艺术欣赏类,有的喜欢法律方面的,有的喜欢历史类,有的喜欢文学类,有的喜欢金融类;即便都是喜欢小说类的,也分历史类、传记类、言情类、武侠类、科幻类、侦探悬疑类等不同题材。购买图书,就如同我们日常吃饭,一是为了维持生存这一基本需求,二是为了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感,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存是基本的需求,生活则是需求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的产生、审美体验的参与和渗透至关重要。   三、实践与路径:书籍设计的审美构建
  鉴于前面所述,书籍设计如何让读者产生美好的有品质的审美体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通盘考虑——注重整体设计
  书籍设计不是简单的封面设计,而是一项需要全面把控的整体设计,它既包括内部的版式设计,也包括外部的装帧设计。内部的版式设计,包括文字的字体与字号选择、文字设计、字间距、行间距、版心规格、页码设计、图片与图表的整体排版等。除了对正文的书页进行设计,书籍设计者还必须要对扉页、版权记录页的主书名页进行设计。而对目录、插页、篇章页则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设计,但是设计风格应与全书风格保持一致。内部的版式设计重在引导读者的阅读走势,使其阅读过程更加舒适通畅,阅读效率更高,阅读体验更好。
  外部的装帧设计包含多个要素,涉及书的形态,包括开本、材质、工艺等;书的装订方式,比如,精装、平装、骑马钉装、散页装和线装等。从书籍装帧设计上,我们可以大体判断出一本书的内容倾向、风格类型等基本信息。比如,对一本右翻本的线装、布面、繁体字元素的书,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其为古籍或者为书法类的书籍。而一本骑马钉装的图书一般不会是页码过多、内容庞杂的书籍。在外部的装帧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封面设计,包括书脊、封面、封底设计,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书的勒口、护封、环衬等部件。如果是精装的成套图书,我们还需要考虑整体外包装的设计,如书套、书函、包装盒、手提袋等,甚至可以考虑设计书签、本子等。当然,有些部件并不是必须要设计的,可根据图书的营销需求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性设计。
  在对读者的视觉影响上,外部的装帧设计比内部的版式设计的影响更大。优秀的装帧设计是内容在视觉表达上的一种无声宣传和推广,对读者有着直观的影响,对图书有着直接的营销意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外部的装帧设计要与内部的版式设计和谐统一,在整体风格上应当保持一致,否则整体设计就会出现不伦不类等各种违和感,从而对书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为了更好地丰富读者的阅读审美体验,增强书籍与读者的交互,挖掘图书的价值,与图书相关的电子形式(电子书、音频书等)、文创衍生品等的策划设计也是很有必要的。同一本纸质书籍,与其相配套的电子版图书的设计,也要与纸质的风格统一,相关衍生品也应当在整体上保持一致。
  (二)动中肯綮——加强认识并合理运用色彩
  色彩本身有其内在的强大能量,在它安静的表面之下,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人的心理、生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影响人的情绪,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例如,看到粉红色,人们会产生柔软和温和的情愫,几乎在世界范围内粉红色都是女婴商品的主色调。看到蓝色,人们会有平静、清凉、放松之感。色彩在产品宣传和营销上面有着强大的沟通作用,它塑造着产品的品牌,深刻影响着产品的形象,对产品本身产生很大的美化作用,具有“先色夺人”的效果。在书籍设计中,色彩可以作为最粗略的内容概述来定位一本书,表现出图书的风格。比如,少儿美术类的图书采用的色彩一般是鲜亮活泼的,几乎不会用到特别沉闷的暗色调;相反,侦探类小说则几乎不会采用特别明艳的高纯度色彩作为主基调。
  色彩是书籍的一种特殊包装,是其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位的设计要素。高品质的书籍设计会促进并提高图书的整体品质,显示出其对内容的相辅相成、内外兼修的作用和价值。书籍设计为图书内容服务,图书内容又赋予书籍设计以深度。好的内容与好的设计,珠联璧合,共同提升图书的价值和传播力。
  简而言之,在书籍设计时,色彩应当作为关键要素,值得设计人员进行重点考虑。而如何更加合理地运用色彩,则需要书籍设计者审慎思考。
  (三)分毫析厘——认真构思版式设计
  版式是书籍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因书籍的特殊本质属性,在对其设计时,内容与形式应当协调,有效结合。书籍作为一种具体的设计对象,设计者在获取其内容的基础上,认真构思设计其形式至关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畢达哥拉斯认为,和谐是美,并指出“杂多的统一”是和谐美的基本品格。在书籍设计中,需要涉及的元素也是“杂多的”,比如,文字、符号、色彩、版式以及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工艺等。好的书籍设计会将这些繁杂的要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呈现能带给受众美感的形式,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书籍所承载的具体内容和信息其实是通过一本书的正文书页来表现的。作为书心和版心,正文书页以集合型的物质形态来呈现,其在书籍的内部版式设计上构成了体量的最大占比。因此,书籍的版式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版心的呈现方式。
  版心设计方面,首先需要考虑位置和大小,其次需要经营文字、符号、间空、图案、图表、页码等更具体的要素。简单来说,版心的位置有多种,如靠左、靠右、偏上、偏下、居中、靠近翻口、靠近订线等;版心大的,周空会小一些,反之,版心小的,周空会大一些。此外,版心的大小可以作为对图书类型、风格的一种补充说明。比如,小说类的图书通常版心会设置得大一些;而鉴赏类的图书通常则是大周空、小版心。在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下,可以根据图书的特点、性质、类别等情况来合理选择版心的大小。这方面的设计对图书风格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排版没有处理好,就会直接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而字体的选择和运用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范,不同字体的选择所代表的层级和行距与字距的设计会对读者的阅读体验起到直接的引导
  作用。
  (四)强化审美——运用美的形式法则
  美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虽然在不同地域、历史、民族、风俗等背景下的人对其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但在特定的时空及人文条件下,美具有一定的法则和共性规律。美的形式法则,包括比例、协调、对比、节奏、均衡、统一、动感、对称、参差、韵律,等等。在设计书籍时,设计者有必要通过美的普遍规律和法则,来寻求图书内容在视觉传达方面的最大限度的美的呈现。
  出类拔萃的书籍设计作品,通常是在共性规律中追寻独特个性和表现鲜明特征的。即在大多数法则中,探索美的共有形式法则和规律;在共有形式法则和规律中,又追求出类拔萃。这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书籍设计,看似是以美的形式创造出的技术层面概念,实则其具有技术层面下的审美内涵。这个审美内涵使得书籍设计对图书本身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四、结语
  出版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其核心是传播出版物的内容给读者,而在此过程中,其也进行着一种美学传播。读者通过图书不仅可以获取人类精神文化知识,也可以感受阅读所带来的美感体验,并行不悖。优秀的书籍设计从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让书籍的动态内容美与静态形式美得以传播,形成书卷审美,促进图书美学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 朱光潜.朱光潜谈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耿相新.论出版史研究中的定位分析方法[J]. 现代出版, 2020(03):46-56.
  [4] [日]西野嘉章.装订考 [M].王淑仪,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5] [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 [M].吴彤,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新闻网APP“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专题中,专家话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也构建着某种社会现实。话语内容主要围绕疫情防控展开,力图获取多方对疫情防控的共识和支持,协调共同行动,降低疫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话语的词汇使用情况、语法运用特征及连贯性表达程度,都从不同层面反映出话语文本的特征。国家主流价值导向、社会语境、疫情动态、专家知识体系、言论表达场合都是影响专家话语表达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国家出版基金“三农”类项目数据分析和选题策划建议启示》一文中筛选出的340个“三农”类项目数据为基础,按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对其中的农业学科类项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把握国家出版基金对该类项目资助的学科方向和规律,为出版单位规划此类项目选题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国家出版基金;农业学科项目;学科分布;选题方向  在服务“三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农业学科和涉农学科体
期刊
[摘要]为了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农业科技期刊的品牌化与转型必须耦合发展,办刊模式也应探求多样化,而这势必会对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和能力提出多元化的要求。因此,此类科学编辑除了要提升传统科技编辑技能(学术素养与专业素养),还必须根据期刊的发展动向做好职业规划,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自我,寻求多元化发展,从而在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化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成为中坚力量。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学编辑;农业期刊;
期刊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农业科技报道有了新的要求,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强化农业创新科技支撑、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为农业科技报道带来了新的方向。文章抽取《农民日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间各个版面中的农业科技报道为研究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体裁和报道内容几个类目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为今后农业科技报道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期刊
[摘要]立足国内科技前沿、聚焦重大科技突破、强调内容服务政治是科技类主题出版选题的特征。基于此,科技类主题图书的策划要做到高站位,重谋划,广布局。要做好此类图书策划工作,必须发挥总编辑的领导能力、总编室的导向把握能力、科技专家的专业能力与编辑的生产力。同时,出版社内部要建立学习制度与沟通制度,以帮助策划主体提高策划能力。  [关键词]主题出版;科技出版社;选题策划  主题出版工程自2003年起实施
期刊
[摘要]社区新闻是适应社会、媒体和信息发展而诞生的根植于普通市民的新闻。它不是简单的家长里短,而是社会时代风貌的映射。本文以大连地区乐椿轩社区为例,从社区特点入手做好社区新闻报道,从报道对象及产出目标入手做好社区新闻报道,从坚持正确导向入手做好社区新闻报道三个方面对“如何做好社区新闻”进行科学探析,以期挖掘社区新闻的深度及内涵。  [关键词]乐椿轩;社区;新闻报道  做好社区新闻报道,必须从社区特
期刊
岁末年初,在中国广电已经获得4.9GHz频段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2020年将在北京等16个城市部署5G网络之际,有24位行业核心领导为我们带来了广电5G部署第一手信息,他们分别来自广电总局、北京电子学会、IABM(国际广播商联合会)、各级省市电视台、一线技术大岗位和广电企业,详细解读北京、上海、湖南、江西、南京、郑州、吉林、厦门、武汉、嘉兴等地区的5G发展战略。内容涉及的干货包括5G+4K/8K
期刊
[摘要] 《中国鸟类图志》(上下卷)是一部具有国际水准的鸟类学术著作,集生物志书的全面性、科学性、自然真实性、欣赏性于一体,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项目工作量浩大,从策划到组织实施,再到图书出版,历时5年,编辑出版难度极大,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则是该国家级图书出版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 《中国鸟类图志》;国家级图书出版项目;图书编辑;主观能动性  生
期刊
[摘要]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误读的出现频率增大,对现实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新闻误读与“媒体的误读”“文学的误读”有较大区别,平台的产品逻辑、媒体的编码惯性、公众的情绪在场都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新闻误读否定了所涉新闻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公众基于此所产生的其他解读虽然也可能具有创造性或带来积极效果,但这并不是新闻信息传播“消除不确定性”的本意所在。  [关键词]新闻;误读;社交媒体  新闻传播是一个双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7—2019年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主办的15种学术期刊栏目设置、载文、作者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一是栏目数量差异较大;二是栏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三是所有栏目中,“教育教学研究”类栏目载文量最高,且校内作者发文比例最高;四是绝大多数期刊进行了特色化发展探索。针对栏目设置整体性、系统性不足,重点、特色栏目设置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所有栏目进行科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