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中提出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上要创造性地利用文本,使之言之有据;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有说话的舞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拓展说话的空间。
关键词:文本语言;活动实践 ;口语交际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然而,课堂上能落落大方地站起来,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地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学生胆小害羞,不敢发言,即使被老师硬提起来,也是声音细小、语无伦次。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文本,让学生有说话的依据
从新课程的标准,到教材编写都明显反映了学习语言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朗读、背诵,纵观教材,都把朗读、背诵放在最突出的位置,通过阅读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规范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它的最大特征是整体性和综合性。教材中向我们指明了学生的阅读方向。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时选择这样的精美语言:上次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是《鲁滨孙漂流记》。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清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扉页上面有几行字……
巧借这些语言让学生朗读、感悟、体验这本书对我来讲就是“传家宝”。感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懂。很轻松地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口语语言。其实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练习说话的好内容。因此,我深入挖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延伸。从学生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语言交际的水平。
二、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有说话的舞台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教材的每一单元都专门安排了口语交际的训练。我能认真对待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充分准备。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在说话中学会说话,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1. 我是主演
课堂上学生是主演。教师要巧妙地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课本剧的口语语言,而表演的过程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后,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学生三人一组,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一人演廉颇,一人演蔺相如,一人演韩勃,学生很感兴趣,课间都在排练,反复推敲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态、语气。演时,学生穿上服饰,拿上道具,那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活灵活现,真像一个个小演员。表演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到廉颇的知错就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这样的表演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相机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一举两得。
2. 我是善辩手
每一篇精美的文章深入分析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只有进行思维碰撞才能推进理解的深入,因此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辩论场。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紧紧围绕三句精美语言:(1)他在轮椅上做了四十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言合成器来实现。(2)嘴巴已经歪成“S”形,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3)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想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
辩论:我们眼中的霍金是一个怎样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敬佩霍金顽强勇敢的伟大人格,有欣赏持之以恒的毅力,也有同学警示自己要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健康体魄……这样,通过语言文字的积累,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学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3. 我是记者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口语交际时,能当众说话,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采访、当记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
当记者时明确要求:(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讲述基本的故事。(2)能根据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评价,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案例:教学《鞋匠的儿子》时,先引导学生进入记者角色,明确采访的对象虽然出身贫寒,但靠他出类拔萃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其次明确采访的内容:①当您听到别人嘲讽您作为一个鞋匠的儿子时有什么感想?②您认为,作为一名鞋匠的儿子成为一名美利坚共和国总统,您依靠的是什么?③请问您今后的打算。被采访的同学感到无比的自豪,他们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第三步是记者总结陈词,展现学生语言的概括总结能力。最后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举办的采访现场,和学生一起读书、辩论、欣赏、提高……
三、以生活为阵地,拓展学生说话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课文为“例子”,让学生进入生活,感受生活,体验语文的本色的质朴回归。教学《秋天》一文时,学生在课堂上也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但绝不能就此收手,我又组织学生来到校园外面,轻手抚摸梧桐的树干、叶片,亲自享受桂花树的清香,并拢双手捧起秋天的河水,几人合作从树上摘下又红又甜的苹果……
重新回到课堂里,老师情不自禁地结合文章感慨:同学们,我们走进秋天,仰望天空万里无云,感受到秋风能打滚,苹果穿红袄,玉米裂开了嘴向我们微笑,面对这样的秋天,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清淡的桂花香味,让我回味无穷。我终于明白了‘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意思。”
“捡起手掌一样的梧桐树叶,我就想起了我爷爷的手,摸在手心里,痒痒的。”
“今天老师带我们走出校园,我就是那只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风筝,在哪里飞啊飞啊呼吸着甜甜的空气,真是沁人心脾。”
……
实践证明,只要树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实现“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杨秀英.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之我见[J].才智,2008(9).
[2]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淮安市城东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文本语言;活动实践 ;口语交际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然而,课堂上能落落大方地站起来,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地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学生胆小害羞,不敢发言,即使被老师硬提起来,也是声音细小、语无伦次。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文本,让学生有说话的依据
从新课程的标准,到教材编写都明显反映了学习语言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朗读、背诵,纵观教材,都把朗读、背诵放在最突出的位置,通过阅读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规范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它的最大特征是整体性和综合性。教材中向我们指明了学生的阅读方向。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时选择这样的精美语言:上次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是《鲁滨孙漂流记》。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清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扉页上面有几行字……
巧借这些语言让学生朗读、感悟、体验这本书对我来讲就是“传家宝”。感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懂。很轻松地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口语语言。其实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练习说话的好内容。因此,我深入挖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延伸。从学生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语言交际的水平。
二、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有说话的舞台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教材的每一单元都专门安排了口语交际的训练。我能认真对待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充分准备。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在说话中学会说话,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1. 我是主演
课堂上学生是主演。教师要巧妙地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课本剧的口语语言,而表演的过程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后,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学生三人一组,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一人演廉颇,一人演蔺相如,一人演韩勃,学生很感兴趣,课间都在排练,反复推敲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态、语气。演时,学生穿上服饰,拿上道具,那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活灵活现,真像一个个小演员。表演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印象,进一步感受到廉颇的知错就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这样的表演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相机对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一举两得。
2. 我是善辩手
每一篇精美的文章深入分析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只有进行思维碰撞才能推进理解的深入,因此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辩论场。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紧紧围绕三句精美语言:(1)他在轮椅上做了四十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言合成器来实现。(2)嘴巴已经歪成“S”形,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3)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想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
辩论:我们眼中的霍金是一个怎样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敬佩霍金顽强勇敢的伟大人格,有欣赏持之以恒的毅力,也有同学警示自己要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健康体魄……这样,通过语言文字的积累,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学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3. 我是记者
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口语交际时,能当众说话,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采访、当记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
当记者时明确要求:(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讲述基本的故事。(2)能根据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评价,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案例:教学《鞋匠的儿子》时,先引导学生进入记者角色,明确采访的对象虽然出身贫寒,但靠他出类拔萃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其次明确采访的内容:①当您听到别人嘲讽您作为一个鞋匠的儿子时有什么感想?②您认为,作为一名鞋匠的儿子成为一名美利坚共和国总统,您依靠的是什么?③请问您今后的打算。被采访的同学感到无比的自豪,他们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第三步是记者总结陈词,展现学生语言的概括总结能力。最后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举办的采访现场,和学生一起读书、辩论、欣赏、提高……
三、以生活为阵地,拓展学生说话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课文为“例子”,让学生进入生活,感受生活,体验语文的本色的质朴回归。教学《秋天》一文时,学生在课堂上也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但绝不能就此收手,我又组织学生来到校园外面,轻手抚摸梧桐的树干、叶片,亲自享受桂花树的清香,并拢双手捧起秋天的河水,几人合作从树上摘下又红又甜的苹果……
重新回到课堂里,老师情不自禁地结合文章感慨:同学们,我们走进秋天,仰望天空万里无云,感受到秋风能打滚,苹果穿红袄,玉米裂开了嘴向我们微笑,面对这样的秋天,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清淡的桂花香味,让我回味无穷。我终于明白了‘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意思。”
“捡起手掌一样的梧桐树叶,我就想起了我爷爷的手,摸在手心里,痒痒的。”
“今天老师带我们走出校园,我就是那只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风筝,在哪里飞啊飞啊呼吸着甜甜的空气,真是沁人心脾。”
……
实践证明,只要树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实现“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杨秀英.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之我见[J].才智,2008(9).
[2]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淮安市城东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