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张守忠
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动物喜欢玩耍。可是,动物玩耍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还常常充满危险,甚至可能致命。既然如此,动物为什么还要冒险去玩耍呢?科学家研究发现,玩耍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食物和睡眠。
在科教片《动物世界》中你或许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年轻的野山羊一边跳,一边扭动着身躯,似乎有意要展现它优美的躯体;在白茫茫的北极地区,狼在雪地里欢快地相互追逐;在北美山区,一只美洲虎幼崽紧跟在母亲后面蹦蹦跳跳地走出洞穴,不时跑到母虎前面,用爪子轻轻拍击着母亲的鼻子;一群猕猴吃饱后,兴高采烈地做着后空翻动作;一只黄莺站在树枝上,将石子丢进树下的一个玻璃缸里,石子撞击玻璃发出的叮当声似乎让它感到很开心……
快速逼近,然后迅速撤退,这是邀请伙伴玩追逐游戏。此时动物会忽左忽右地做各种机动动作,而且为了让伙伴对它感兴趣,它会放松四肢,嬉戏着靠近对方,此时它的身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可伸缩的橡皮带。这种动作实际上是一种动物语言,相当于在说,“来,与我一起玩!”
耍闹期间,动物们会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使游戏能继续下去。如果一只动物玩得过于粗野,游戏就会立刻终止。动物们为了玩得高兴,常常会反转角色,比如一只身强力壮或处于统治地位的动物四爪朝天地躺在地上,假扮下属,而一只体弱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动物则扮作它的“上司”。
[蒂瓜克和埃迪]
刚出生的北极熊幼崽不足1千克,而且又聋又瞎,在出生后的头一个月里,它们除了吃奶,就是睡觉,什么都不能干。但是,当它们长到稍大一点后,母亲就开始教它们怎样玩耍了。蒂瓜克是芝加哥伯利克费尔德动物园的一头雌性小北极熊,出生没几天就被母亲抛弃了。动物管理员知道,蒂瓜克如果不能学会玩耍和如何与其他同伴交往,它将来就不会拥有自己的家庭。但是,怎样才能教会一只年龄仅一岁的北极熊玩耍呢?管理员决定给它找一个年龄相仿、体重大致相同的小朋友。
埃迪是一只来自加拿大加町动物园的雄性小北极熊,喜欢玩耍,看上去非常适合作蒂瓜克的玩伴。埃迪是由母亲抚养大的,知道怎样玩耍。于是,管理员将它们两个撮合到了一起。
起初,蒂瓜克和埃迪分别居住在两个相邻的洞穴里。管理员每周给它们调换一次生活区域,以便让它们熟悉对方的气味。两个月后,当它们最终脸对脸相遇时,埃迪想邀请蒂瓜克玩耍,但蒂瓜克却不予理睬。埃迪为了讨好蒂 瓜克,送给它很多玩具,从圆球、飞盘到提桶、套圈,不下十几样,但蒂瓜克对这些东西丝毫不感兴趣。
管理员非常担心,但埃迪并没有放弃。它邀请蒂瓜克与它一起玩弓身游戏,但蒂瓜克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最后,蒂瓜克跑向埃迪,与它一起玩起了追逐游戏。它跟在埃迪后面疾跑,它们忘情地玩耍着。到埃迪该回家的时候了,蒂瓜克仍恋恋不舍地跟在它的后面。最后,蒂瓜克与埃迪一起回到了埃迪的洞穴中。
研究表明,动物的智商越高,它们玩的时间就越长。大象的玩耍时间大于马,黑猩猩的玩耍时间大于短尾猿,狼比兔子玩得多,鹦鹉的玩耍时间更是超过了鸭子和麻雀。聪明动物不仅玩耍的时间长,玩耍方式也更加复杂,更具创造性。当然,最会玩的动物当属黑猩猩和我们人类。
这是否意味着玩耍有助于大脑发育呢?科学家发现,情况的确如此。玩耍对大脑的锻炼就像举重锻炼肌肉一样。科学家甚至将玩耍称为“大脑的食物”。
有科学家研究过袋鼠、树袋熊和袋熊等有袋动物的脑容量与玩耍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喜欢玩耍的有袋动物的脑容量要高于不喜欢玩耍的动物。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观察袋熊的头抵游戏、袋鼠的拳击游戏和袋獾的摔跤游戏,最后得出结论,喜欢玩耍的动物不仅显得更为活泼、有趣,而且它们的大脑也更加发达。
玩耍是如何促进大脑发育的呢?科学家认为,刚出生的动物,其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常常会过剩,如果这些“多余”的连接不被使用,它们就会消失。动物玩耍时会使用更多的连接通路,久而久之,其大脑中就会建立起新的神经连接路径。在玩耍刺激下,大脑会随着动物身体的生长得到改善。
有袋动物的脑容量会随着睡眠的增加而减少,“如果你老打瞌睡,你就会变傻。”树袋熊一天要睡20个小时,它们玩得很少,因此脑容量也很小。
即使是动物,所有的玩耍活动都要以相互信任和充分合作作为基础,而欺骗在玩耍中是不会被原谅的。如果一只动物老是在欺骗别人,其他动物就不会与它玩了。动物玩耍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如果一只动物邀请另一只动物玩耍,对方表示同意,它们就会制定一个君子协定,相当于说:“如果你愿意与我玩,我就愿意与你玩。我不会伤害你。我不会咬你的眼睛。我不会打你太重。我不会试图控制你。”动物的玩耍信号非常清晰。如果一只动物违反了协定,它就很难再找到玩伴了。玩耍对于动物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可以说不会玩的动物将来很可能短命。
过去,大部分行为学家认为,只有人类才有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能力。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动物实际上也有公平感和正义感。遵守规则的玩耍活动使它们更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公平玩耍有助于非人类动物活得更长、更成功的证据。
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动物喜欢玩耍。可是,动物玩耍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还常常充满危险,甚至可能致命。既然如此,动物为什么还要冒险去玩耍呢?科学家研究发现,玩耍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食物和睡眠。
在科教片《动物世界》中你或许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年轻的野山羊一边跳,一边扭动着身躯,似乎有意要展现它优美的躯体;在白茫茫的北极地区,狼在雪地里欢快地相互追逐;在北美山区,一只美洲虎幼崽紧跟在母亲后面蹦蹦跳跳地走出洞穴,不时跑到母虎前面,用爪子轻轻拍击着母亲的鼻子;一群猕猴吃饱后,兴高采烈地做着后空翻动作;一只黄莺站在树枝上,将石子丢进树下的一个玻璃缸里,石子撞击玻璃发出的叮当声似乎让它感到很开心……
快速逼近,然后迅速撤退,这是邀请伙伴玩追逐游戏。此时动物会忽左忽右地做各种机动动作,而且为了让伙伴对它感兴趣,它会放松四肢,嬉戏着靠近对方,此时它的身体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可伸缩的橡皮带。这种动作实际上是一种动物语言,相当于在说,“来,与我一起玩!”
耍闹期间,动物们会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使游戏能继续下去。如果一只动物玩得过于粗野,游戏就会立刻终止。动物们为了玩得高兴,常常会反转角色,比如一只身强力壮或处于统治地位的动物四爪朝天地躺在地上,假扮下属,而一只体弱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动物则扮作它的“上司”。
[蒂瓜克和埃迪]
刚出生的北极熊幼崽不足1千克,而且又聋又瞎,在出生后的头一个月里,它们除了吃奶,就是睡觉,什么都不能干。但是,当它们长到稍大一点后,母亲就开始教它们怎样玩耍了。蒂瓜克是芝加哥伯利克费尔德动物园的一头雌性小北极熊,出生没几天就被母亲抛弃了。动物管理员知道,蒂瓜克如果不能学会玩耍和如何与其他同伴交往,它将来就不会拥有自己的家庭。但是,怎样才能教会一只年龄仅一岁的北极熊玩耍呢?管理员决定给它找一个年龄相仿、体重大致相同的小朋友。
埃迪是一只来自加拿大加町动物园的雄性小北极熊,喜欢玩耍,看上去非常适合作蒂瓜克的玩伴。埃迪是由母亲抚养大的,知道怎样玩耍。于是,管理员将它们两个撮合到了一起。
起初,蒂瓜克和埃迪分别居住在两个相邻的洞穴里。管理员每周给它们调换一次生活区域,以便让它们熟悉对方的气味。两个月后,当它们最终脸对脸相遇时,埃迪想邀请蒂瓜克玩耍,但蒂瓜克却不予理睬。埃迪为了讨好蒂 瓜克,送给它很多玩具,从圆球、飞盘到提桶、套圈,不下十几样,但蒂瓜克对这些东西丝毫不感兴趣。
管理员非常担心,但埃迪并没有放弃。它邀请蒂瓜克与它一起玩弓身游戏,但蒂瓜克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最后,蒂瓜克跑向埃迪,与它一起玩起了追逐游戏。它跟在埃迪后面疾跑,它们忘情地玩耍着。到埃迪该回家的时候了,蒂瓜克仍恋恋不舍地跟在它的后面。最后,蒂瓜克与埃迪一起回到了埃迪的洞穴中。
研究表明,动物的智商越高,它们玩的时间就越长。大象的玩耍时间大于马,黑猩猩的玩耍时间大于短尾猿,狼比兔子玩得多,鹦鹉的玩耍时间更是超过了鸭子和麻雀。聪明动物不仅玩耍的时间长,玩耍方式也更加复杂,更具创造性。当然,最会玩的动物当属黑猩猩和我们人类。
这是否意味着玩耍有助于大脑发育呢?科学家发现,情况的确如此。玩耍对大脑的锻炼就像举重锻炼肌肉一样。科学家甚至将玩耍称为“大脑的食物”。
有科学家研究过袋鼠、树袋熊和袋熊等有袋动物的脑容量与玩耍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喜欢玩耍的有袋动物的脑容量要高于不喜欢玩耍的动物。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观察袋熊的头抵游戏、袋鼠的拳击游戏和袋獾的摔跤游戏,最后得出结论,喜欢玩耍的动物不仅显得更为活泼、有趣,而且它们的大脑也更加发达。
玩耍是如何促进大脑发育的呢?科学家认为,刚出生的动物,其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常常会过剩,如果这些“多余”的连接不被使用,它们就会消失。动物玩耍时会使用更多的连接通路,久而久之,其大脑中就会建立起新的神经连接路径。在玩耍刺激下,大脑会随着动物身体的生长得到改善。
有袋动物的脑容量会随着睡眠的增加而减少,“如果你老打瞌睡,你就会变傻。”树袋熊一天要睡20个小时,它们玩得很少,因此脑容量也很小。
即使是动物,所有的玩耍活动都要以相互信任和充分合作作为基础,而欺骗在玩耍中是不会被原谅的。如果一只动物老是在欺骗别人,其他动物就不会与它玩了。动物玩耍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如果一只动物邀请另一只动物玩耍,对方表示同意,它们就会制定一个君子协定,相当于说:“如果你愿意与我玩,我就愿意与你玩。我不会伤害你。我不会咬你的眼睛。我不会打你太重。我不会试图控制你。”动物的玩耍信号非常清晰。如果一只动物违反了协定,它就很难再找到玩伴了。玩耍对于动物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可以说不会玩的动物将来很可能短命。
过去,大部分行为学家认为,只有人类才有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能力。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动物实际上也有公平感和正义感。遵守规则的玩耍活动使它们更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公平玩耍有助于非人类动物活得更长、更成功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