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要:在国内地铁车站建设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地域文化的植入,如何将现代的交通建筑和传统的地域文化结合好是放在每一个设计师面前的难题。郑州地铁一号线作为中原地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地域性的考虑尤为重要,设计师在传统与现代中不断找寻契合点,整个一号线的装饰方案对传统文化做了全新的诠释。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铁交通建筑
Abstract: in the domestic subway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more and more consideration to the implant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how the modern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e combined with good is on every designer of the problem before. Zhengzhou subway line one as the central plains article first subway line, the regional consider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tylist is i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tinuously find point, the adornment of the whole lin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e scheme of the new interpretation.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subway construction
中圖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项目概况及项目的定位
随着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车站也就成为了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由于地铁建设普遍存在任务重、资金紧、工期短等特点,同时又需兼顾后期运营、维护,因此在很长一段建设时期全国的地铁车站设计趋于雷同,缺少城市与城市之间、站与站之间的辨识度。而郑州地铁一号线作为中原地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从项目初始就把人文地铁提到了非常的高度。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现代化的地铁车站中如何将这些文化以恰当的方式去植入,去为大众所接受,同时也要符合交通建筑的功能与特征。这成为这次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郑州地铁近期规划6条线路;远期规划17条线路,从线网的角度出发,一号线将表现出什么样的主题?采用什么文化元素?在整条线网中的定位如何?采用何种手段表达更多精神层面的内容,文化植入度如何把握,这一系列问题都等待设计师去解答。
二、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北京、南京、广州、成都、重庆、西安、上海等地铁城市的调研和走访,发现近几年开始建设地铁的城市,在文化表达上的投入更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更愿意去表达传统文化,也就是将传统文化植入于地铁空间中。这样设计、施工及维护的难度都会增加。而广州、上海等城市相对强调通用性和标准性,这种做法相对比较成熟,比较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同时也符合地铁的功能性的要求。如何兼顾这两者,是这次地铁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手段和引入度的把握成为关键的因素。
调研后得出几个指导性的原则:
1. 一线一景
首先确立“一线一景”为主要基调来保持每条线路的一致与完整;而在一线一景的基础上,一站一景可以局部突出该站的主题,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线网的角度出发,郑州近期规划6条线路,远期规划17条线路。一线一景显然是符合未来发展的模式。
2.主题性
原则确立后要给整个一号线赋予一个贯穿所有站点的主题,使其精神内涵上有一定的关联性,突出整个一号线的文化特征。结合郑州的线网规划,一号线在方位上横穿东西,沟通了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地区;在时间连贯古今。贯穿了古代历史遗迹及代表郑州当代风貌的新区域。整条线站点的选位经过精心策划,可以说是整个线网的“总纲线”。前期中央美院在线网概念设计中将“厚重中原”的主题赋予了一号线。厚重中原可以理解成三个层面的内涵。地理概念:代表河南作为中国地理中心,铁路中心的重要作用,展现郑州作为中原崛起龙头的核心地位;时间概念:展现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敦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发展概念:表现新世纪背景下郑州逐渐从历史的郑州走向未来的郑州,从河南的郑州,走向中国的郑州、走向世界的郑州的美好前景。
3.文化引入度
通过对各地既有地铁站的考察发现,对于郑州这样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车站的装修如果完全脱离郑州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性是不合适的,缺少城市的个性和辨识度。但是如果装饰元素出现过多,导致整个空间视觉繁琐,导致影响标识系统的功能与空间动线连续性,这样的做法更不复合大流量的交通空间设计的要求。因此文化符号只能适当的引用,在整合空间中的比例不能太少更不能太多。如果要用一个量化的数据来规范20%-30%最为恰当。
4.现代的手法
在当下的工业发展和技术前提下,地域文化或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必须转变与创新,它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因此必须突出“现代”表现出跨越性。因此整个地铁车站的前提定位为“现代中原地区重要城市的交通建筑”。艺术表现上展现出“古择技法古也新”。
在确立了上述各项原则后,在设计具体车站方案前先建立从一个基本车站的模型着手
将车站的顶棚分为中央区域——A区和两侧区域——B区;柱面分为中央区域——C区和两端区域——D区。由于在地下车站箱型结构体系下B区通常集中各种管线,需要吊顶设计简洁实用,便于拆卸维护,A区则有条件获得更为高敞的空间,可以在此区域多做变化及体现文化符号。柱面也同样如此在D区各站采用统一的造型、色彩,C区则载入各自车站的文化元素,色彩、材质、图案都形成个性化特征。由此整条线路各个站点就有了统一性,同时也能突出各个车站的区域文化。这种基本逻辑关系的确立,为接下来具体车站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三、 文化元素的提炼
1.简述文化提炼原则
“厚重中原”这个主题如何去体现,诸多文化元素如何取舍,哪些既能代表厚重的中原文化,又与一号线的站点相契合。而在现代化地铁车站这一交通建筑中表达文化性应更应该注重“意”的抒发,去抽象的表达文化元素或者运用根本不表达任何具体文化的元素进而又代表中国情结的表现手法引入设计当中来让使用者体验到文化感同样非常重要,凭借地铁强烈的传播力,来发扬中原地铁厚重的文化感。这些元素应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一种质感,可以是一种色彩,可以是一段墙,可以是一些碎片……凡是让人能够唤起某些联想、某段记忆的都可以去表达。郑州的厚重多少文字都挖掘不完,车站用装饰表达文化更不可能追求全面。只需要去抒发出某些“意”、某种“情”。
装饰材料以铝材(方管、圆管、挂片、铝板、铝网)、搪瓷钢板、花岗岩、陶板等建材为主,以不同的造型、质感搭配体现设计的主题。
2.文化元素
郑州作为商代的都城留下了很多的历史遗迹“文字起源——甲骨文”、 “货币起源——贝币、玉器”、姓氏起源、青铜器起源。这些商代的文化元素是这条线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他河南文化的代表如豫剧、钧窑、彩陶、造字技术也可以在一号线中的以体现。
3.色彩元素
一号线标志色为红色,与“厚重中原”及中国传统特色相吻合,为了强调一号线及其识别性,在一号线的设计方案中体现以红色为主的色彩渐变体系,来强调整条线的整体性及识别性,灌输式的强调,在使用者角度能很快明确自己当处的位置。
4. 材质的选用
每一种想法最终都需要靠具体的材质去体现,这是抽象的概念转换为现实迈出的最为坚实的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选用的材质要能够体现相应的文化元素,又要适应地铁车站巨大的客流,同时构造又要简便合理利于安装施工及后期的维护。因此,主材的考虑上仍然选用石材、搪瓷钢板、烤瓷铝板、金属天花这些交通建筑中的主流材质,这些材质变化多,表现丰富,。考虑到一些特殊的效果,还将选用钧瓷片、铜雕、彩色玻璃、陶瓷等特殊材质
四、 典型站点的文化表现
1. 紫荆山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紫荆山系商代旧城址的一部分,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几千年来,由于风沙堆积和洪水冲淹,大部分城墙已埋入地下。现在,旧时紫荆山公园和公园南山两处露出地表长度约一千公尺,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素的提取:模拟商代古城墙的厚重感觉,简洁的墙面,凝重大气,凸现中原文化的厚重感,并诠释出现代都市的容纳形包容性。运用饕餮纹的元素,饕餮纹是在青铜器文明时期就开始发展的古老的传统纹样,在紫荆山站的设计里面加入这种古老的符号元素,通過新材质新技术给它以现代的诠释,用这种手段来反映新郑州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氛围下也不失传统文化的底蕴,而是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里面展现新的气象。
2. 东明路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东明路车站的设计主题是“百家姓”。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可以看到,在古老的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姓氏文化。姓氏在我国发展的悠久历史中有过划分世族,维护世族宗法的重要作用。东明路的“百家姓”主题,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古老姓氏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建立完整的社会制度文化体系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表现:主要元素表达运用不同字体表现姓氏元素,运用文字的平面机理形式,展现厚重的文化沉淀,同时结合快速交通概念表现人们追根溯源的愿望。象征着文字对中国早期社会的构筑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新郑州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新郑州作为郑州发展的前沿,体现了郑州在新时代发展下的最新气象。在新郑州区随处可以看到有独特设计理念的新建筑和新环境。与此同时,郑州的大部分地区仍旧保留着文化古都的古老气息。在地铁一号线将这些过去和未来串联起来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古今传承”的主题来反映在新郑州站上,希望通过将古老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过去和未来的元素相互交融下反映新郑州的新风貌。
设计表现:新郑州站的建筑设计元素为古琴今韵,古典的意境现代的建筑形式,注定室内设计须跟随建筑形式,使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4. 二七广场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三商文化即由商人、商业、商品衍生出的文化,是中国商丘的品牌文化。商丘是三商文化的发源地,华商始祖王亥的故里,商朝建都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 贝币是早期中国实物货币之一,早在夏代末年,贝就可能成为交换媒介。商代贝币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以便于携带,其学名为“货贝”。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又用仿制贝代替,有石贝、蚌制贝、骨贝、铜贝等。
设计表现:二七广场为郑州著名的商业区,各大商场环绕二七塔周围,运用抽象的古币元素体现商业文化,体现著名的中原品牌文化——三商文化。整体感觉现代、夸张,强调时尚都市感。
5. 会展中心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希望通过古老的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过去和未来的元素相互交融下反应新郑州的新风貌。
设计表现:设计中取具有现代造型特点的曲线作为空间的承载构架,并取当地民俗特征为元素造型为点缀并配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力求做到历史与现代相互碰撞又和谐共生的现代空间。
6. 郑州火车站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郑州火车站扼守国家中部中原腹地,位居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心,是连接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大动脉的核心十字枢纽,素有全国铁路“心脏”之称,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战略地位。
设计表现:新站译新,老站承老。由于郑州的历史中心地位,将承载这过去铁路的总总记忆的绿皮车作为装饰展现在车站的空间中。在新与旧的碰撞中,它一定是震撼的,一定是打动人的。每个车窗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段抹不去的回忆。
7. 桐柏路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陶瓷文化。中原是我国古老瓷器文化繁盛的重要地区,其中尤为重要的官窑瓷器“鈞窑”、“汝窑”就是典型的代表。
设计表现:桐柏路站以形如“鈞窑”“汝窑”的瓷片为本站的装饰元素,并选择两个窑口的瓷器色彩——青釉、海棠红为色彩基调。古老的元素用现代的手法去表现,并且呈现在一个完全简洁、现代的空间中时,就换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结论: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总要组成部分,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拓展了城市结构,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时地铁又是一个城市的另一张名片,另一道城市景观,在车站装饰中适度的表达地域文化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和拓展,增添城市的人文魅力。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铁交通建筑
Abstract: in the domestic subway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more and more consideration to the implant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how the modern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e combined with good is on every designer of the problem before. Zhengzhou subway line one as the central plains article first subway line, the regional consider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tylist is i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tinuously find point, the adornment of the whole lin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e scheme of the new interpretation.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subway construction
中圖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项目概况及项目的定位
随着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车站也就成为了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由于地铁建设普遍存在任务重、资金紧、工期短等特点,同时又需兼顾后期运营、维护,因此在很长一段建设时期全国的地铁车站设计趋于雷同,缺少城市与城市之间、站与站之间的辨识度。而郑州地铁一号线作为中原地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从项目初始就把人文地铁提到了非常的高度。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现代化的地铁车站中如何将这些文化以恰当的方式去植入,去为大众所接受,同时也要符合交通建筑的功能与特征。这成为这次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郑州地铁近期规划6条线路;远期规划17条线路,从线网的角度出发,一号线将表现出什么样的主题?采用什么文化元素?在整条线网中的定位如何?采用何种手段表达更多精神层面的内容,文化植入度如何把握,这一系列问题都等待设计师去解答。
二、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北京、南京、广州、成都、重庆、西安、上海等地铁城市的调研和走访,发现近几年开始建设地铁的城市,在文化表达上的投入更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更愿意去表达传统文化,也就是将传统文化植入于地铁空间中。这样设计、施工及维护的难度都会增加。而广州、上海等城市相对强调通用性和标准性,这种做法相对比较成熟,比较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同时也符合地铁的功能性的要求。如何兼顾这两者,是这次地铁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手段和引入度的把握成为关键的因素。
调研后得出几个指导性的原则:
1. 一线一景
首先确立“一线一景”为主要基调来保持每条线路的一致与完整;而在一线一景的基础上,一站一景可以局部突出该站的主题,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线网的角度出发,郑州近期规划6条线路,远期规划17条线路。一线一景显然是符合未来发展的模式。
2.主题性
原则确立后要给整个一号线赋予一个贯穿所有站点的主题,使其精神内涵上有一定的关联性,突出整个一号线的文化特征。结合郑州的线网规划,一号线在方位上横穿东西,沟通了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地区;在时间连贯古今。贯穿了古代历史遗迹及代表郑州当代风貌的新区域。整条线站点的选位经过精心策划,可以说是整个线网的“总纲线”。前期中央美院在线网概念设计中将“厚重中原”的主题赋予了一号线。厚重中原可以理解成三个层面的内涵。地理概念:代表河南作为中国地理中心,铁路中心的重要作用,展现郑州作为中原崛起龙头的核心地位;时间概念:展现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敦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发展概念:表现新世纪背景下郑州逐渐从历史的郑州走向未来的郑州,从河南的郑州,走向中国的郑州、走向世界的郑州的美好前景。
3.文化引入度
通过对各地既有地铁站的考察发现,对于郑州这样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车站的装修如果完全脱离郑州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性是不合适的,缺少城市的个性和辨识度。但是如果装饰元素出现过多,导致整个空间视觉繁琐,导致影响标识系统的功能与空间动线连续性,这样的做法更不复合大流量的交通空间设计的要求。因此文化符号只能适当的引用,在整合空间中的比例不能太少更不能太多。如果要用一个量化的数据来规范20%-30%最为恰当。
4.现代的手法
在当下的工业发展和技术前提下,地域文化或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必须转变与创新,它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因此必须突出“现代”表现出跨越性。因此整个地铁车站的前提定位为“现代中原地区重要城市的交通建筑”。艺术表现上展现出“古择技法古也新”。
在确立了上述各项原则后,在设计具体车站方案前先建立从一个基本车站的模型着手
将车站的顶棚分为中央区域——A区和两侧区域——B区;柱面分为中央区域——C区和两端区域——D区。由于在地下车站箱型结构体系下B区通常集中各种管线,需要吊顶设计简洁实用,便于拆卸维护,A区则有条件获得更为高敞的空间,可以在此区域多做变化及体现文化符号。柱面也同样如此在D区各站采用统一的造型、色彩,C区则载入各自车站的文化元素,色彩、材质、图案都形成个性化特征。由此整条线路各个站点就有了统一性,同时也能突出各个车站的区域文化。这种基本逻辑关系的确立,为接下来具体车站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三、 文化元素的提炼
1.简述文化提炼原则
“厚重中原”这个主题如何去体现,诸多文化元素如何取舍,哪些既能代表厚重的中原文化,又与一号线的站点相契合。而在现代化地铁车站这一交通建筑中表达文化性应更应该注重“意”的抒发,去抽象的表达文化元素或者运用根本不表达任何具体文化的元素进而又代表中国情结的表现手法引入设计当中来让使用者体验到文化感同样非常重要,凭借地铁强烈的传播力,来发扬中原地铁厚重的文化感。这些元素应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一种质感,可以是一种色彩,可以是一段墙,可以是一些碎片……凡是让人能够唤起某些联想、某段记忆的都可以去表达。郑州的厚重多少文字都挖掘不完,车站用装饰表达文化更不可能追求全面。只需要去抒发出某些“意”、某种“情”。
装饰材料以铝材(方管、圆管、挂片、铝板、铝网)、搪瓷钢板、花岗岩、陶板等建材为主,以不同的造型、质感搭配体现设计的主题。
2.文化元素
郑州作为商代的都城留下了很多的历史遗迹“文字起源——甲骨文”、 “货币起源——贝币、玉器”、姓氏起源、青铜器起源。这些商代的文化元素是这条线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他河南文化的代表如豫剧、钧窑、彩陶、造字技术也可以在一号线中的以体现。
3.色彩元素
一号线标志色为红色,与“厚重中原”及中国传统特色相吻合,为了强调一号线及其识别性,在一号线的设计方案中体现以红色为主的色彩渐变体系,来强调整条线的整体性及识别性,灌输式的强调,在使用者角度能很快明确自己当处的位置。
4. 材质的选用
每一种想法最终都需要靠具体的材质去体现,这是抽象的概念转换为现实迈出的最为坚实的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选用的材质要能够体现相应的文化元素,又要适应地铁车站巨大的客流,同时构造又要简便合理利于安装施工及后期的维护。因此,主材的考虑上仍然选用石材、搪瓷钢板、烤瓷铝板、金属天花这些交通建筑中的主流材质,这些材质变化多,表现丰富,。考虑到一些特殊的效果,还将选用钧瓷片、铜雕、彩色玻璃、陶瓷等特殊材质
四、 典型站点的文化表现
1. 紫荆山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紫荆山系商代旧城址的一部分,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几千年来,由于风沙堆积和洪水冲淹,大部分城墙已埋入地下。现在,旧时紫荆山公园和公园南山两处露出地表长度约一千公尺,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素的提取:模拟商代古城墙的厚重感觉,简洁的墙面,凝重大气,凸现中原文化的厚重感,并诠释出现代都市的容纳形包容性。运用饕餮纹的元素,饕餮纹是在青铜器文明时期就开始发展的古老的传统纹样,在紫荆山站的设计里面加入这种古老的符号元素,通過新材质新技术给它以现代的诠释,用这种手段来反映新郑州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氛围下也不失传统文化的底蕴,而是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里面展现新的气象。
2. 东明路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东明路车站的设计主题是“百家姓”。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可以看到,在古老的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姓氏文化。姓氏在我国发展的悠久历史中有过划分世族,维护世族宗法的重要作用。东明路的“百家姓”主题,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古老姓氏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建立完整的社会制度文化体系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表现:主要元素表达运用不同字体表现姓氏元素,运用文字的平面机理形式,展现厚重的文化沉淀,同时结合快速交通概念表现人们追根溯源的愿望。象征着文字对中国早期社会的构筑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新郑州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新郑州作为郑州发展的前沿,体现了郑州在新时代发展下的最新气象。在新郑州区随处可以看到有独特设计理念的新建筑和新环境。与此同时,郑州的大部分地区仍旧保留着文化古都的古老气息。在地铁一号线将这些过去和未来串联起来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古今传承”的主题来反映在新郑州站上,希望通过将古老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过去和未来的元素相互交融下反映新郑州的新风貌。
设计表现:新郑州站的建筑设计元素为古琴今韵,古典的意境现代的建筑形式,注定室内设计须跟随建筑形式,使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4. 二七广场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三商文化即由商人、商业、商品衍生出的文化,是中国商丘的品牌文化。商丘是三商文化的发源地,华商始祖王亥的故里,商朝建都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 贝币是早期中国实物货币之一,早在夏代末年,贝就可能成为交换媒介。商代贝币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以便于携带,其学名为“货贝”。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又用仿制贝代替,有石贝、蚌制贝、骨贝、铜贝等。
设计表现:二七广场为郑州著名的商业区,各大商场环绕二七塔周围,运用抽象的古币元素体现商业文化,体现著名的中原品牌文化——三商文化。整体感觉现代、夸张,强调时尚都市感。
5. 会展中心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希望通过古老的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过去和未来的元素相互交融下反应新郑州的新风貌。
设计表现:设计中取具有现代造型特点的曲线作为空间的承载构架,并取当地民俗特征为元素造型为点缀并配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力求做到历史与现代相互碰撞又和谐共生的现代空间。
6. 郑州火车站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郑州火车站扼守国家中部中原腹地,位居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心,是连接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大动脉的核心十字枢纽,素有全国铁路“心脏”之称,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战略地位。
设计表现:新站译新,老站承老。由于郑州的历史中心地位,将承载这过去铁路的总总记忆的绿皮车作为装饰展现在车站的空间中。在新与旧的碰撞中,它一定是震撼的,一定是打动人的。每个车窗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段抹不去的回忆。
7. 桐柏路站
文化内涵的引入:陶瓷文化。中原是我国古老瓷器文化繁盛的重要地区,其中尤为重要的官窑瓷器“鈞窑”、“汝窑”就是典型的代表。
设计表现:桐柏路站以形如“鈞窑”“汝窑”的瓷片为本站的装饰元素,并选择两个窑口的瓷器色彩——青釉、海棠红为色彩基调。古老的元素用现代的手法去表现,并且呈现在一个完全简洁、现代的空间中时,就换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结论: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总要组成部分,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拓展了城市结构,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时地铁又是一个城市的另一张名片,另一道城市景观,在车站装饰中适度的表达地域文化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和拓展,增添城市的人文魅力。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