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障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思维认知;情感认识
一、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学学科研究成果和开拓创新的数学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初步调查。
笔者对灵山县乡镇初中生进行数学学习态度调查发现: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31%,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9%,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态度、方法、习惯上研究,发现其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表现为:退缩、上课反应迟缓、怕学习、怕作业、怕提问,尽力躲避教师。中小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学生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初中一年级学生遇到的问题依次是学习方法不適应(30%),课程进度快(19%),学习环境不适应(17%),课后作业多(12%),生理、心理不适应等。
二、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分类
1、心理障碍
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势心理、偏重结论、自卑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意志品格方面,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意义;他们往往决心很大,但行动很差,说的和做的相脱离。
2、思维认知障碍
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初中生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所以,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
3、意识障碍
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他们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心里怎么想就和父母老师怎么说,而是保留着很多自己的小秘密。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由此产生了反抗心理。
(二)中学生产生上述障碍的原因
1、情感认识方面
一些学生凭个人的爱憎情感学习,喜欢的学科就认真努力,刻苦钻研,不喜欢的就不愿学习,提不起精神,造成偏科。或者对某些老师有成见,上课有逆反心理,因而不愿学习这些老师所教的内容。
2、人格意志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由于成绩差,常受指责,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心理,其表现为不想学。目前,学校考试频繁,每考又排名次,甚至论“智”排座,成绩差的坐在边角或后面,形成一个“第三世界”。一些差生面对家庭、老师、同学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产生自暴自弃心理,认为反正学不好,学不学也无所谓。因此,他们抱着混的态度,混日混文凭,其表现为不要学。
三、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心理,实现积极主动发展国家教育
(一)师生情感交流
只有学生感到老师是值得信赖的,才会亲近老师,才愿意学好你教的课程。如果教师错误地批评了某些学生,应主动向学生道歉,以消除与学生在心理上的隔阂。在教学中要有热情,用自己的感情诱发感染学生的感情,引起师生间的共鸣。要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课上来,使其每天都希望你来上课。
(二)教学辅导政策
课堂上降低难度,放慢速度,增加坡度,运用心理学上的“门槛效应”。降低难度,以中下等生为教学起点,才能促使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课外加强差生辅导;着眼于鼓励、引导,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让他们抬起头来走出“第三世界”的阴影。用“名人效应”引导,让他们确立“你行我也行”的观念。在班级创设同学间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的和谐环境,消除他们受歧视、受冷落的自卑心态。加强素质教育,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一个人只要不断追求,总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家校联盟
当代青年的教育不单是靠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一位家长就能把一名学生教导好!当代青年的教育出要老师,家长,家庭,学校一起努力之外更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人士去关注,指导。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政策,家庭与学校若能联合沟通,探究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成长心理定能取得更好的能成效。
四、结束语
初中生也有一些个性差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数学素质已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基于此,数学课程应该更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且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平.如何克服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2]刘永春.优化数学学习思维品质的“教与学”.[J].高考期刊,2007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中学)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思维认知;情感认识
一、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学学科研究成果和开拓创新的数学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初步调查。
笔者对灵山县乡镇初中生进行数学学习态度调查发现: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31%,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9%,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态度、方法、习惯上研究,发现其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表现为:退缩、上课反应迟缓、怕学习、怕作业、怕提问,尽力躲避教师。中小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学生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初中一年级学生遇到的问题依次是学习方法不適应(30%),课程进度快(19%),学习环境不适应(17%),课后作业多(12%),生理、心理不适应等。
二、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分类
1、心理障碍
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势心理、偏重结论、自卑心理、迷惘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意志品格方面,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意义;他们往往决心很大,但行动很差,说的和做的相脱离。
2、思维认知障碍
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初中生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所以,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
3、意识障碍
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他们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心里怎么想就和父母老师怎么说,而是保留着很多自己的小秘密。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由此产生了反抗心理。
(二)中学生产生上述障碍的原因
1、情感认识方面
一些学生凭个人的爱憎情感学习,喜欢的学科就认真努力,刻苦钻研,不喜欢的就不愿学习,提不起精神,造成偏科。或者对某些老师有成见,上课有逆反心理,因而不愿学习这些老师所教的内容。
2、人格意志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学生由于成绩差,常受指责,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心理,其表现为不想学。目前,学校考试频繁,每考又排名次,甚至论“智”排座,成绩差的坐在边角或后面,形成一个“第三世界”。一些差生面对家庭、老师、同学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产生自暴自弃心理,认为反正学不好,学不学也无所谓。因此,他们抱着混的态度,混日混文凭,其表现为不要学。
三、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心理,实现积极主动发展国家教育
(一)师生情感交流
只有学生感到老师是值得信赖的,才会亲近老师,才愿意学好你教的课程。如果教师错误地批评了某些学生,应主动向学生道歉,以消除与学生在心理上的隔阂。在教学中要有热情,用自己的感情诱发感染学生的感情,引起师生间的共鸣。要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课上来,使其每天都希望你来上课。
(二)教学辅导政策
课堂上降低难度,放慢速度,增加坡度,运用心理学上的“门槛效应”。降低难度,以中下等生为教学起点,才能促使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课外加强差生辅导;着眼于鼓励、引导,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让他们抬起头来走出“第三世界”的阴影。用“名人效应”引导,让他们确立“你行我也行”的观念。在班级创设同学间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的和谐环境,消除他们受歧视、受冷落的自卑心态。加强素质教育,发展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一个人只要不断追求,总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家校联盟
当代青年的教育不单是靠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一位家长就能把一名学生教导好!当代青年的教育出要老师,家长,家庭,学校一起努力之外更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人士去关注,指导。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政策,家庭与学校若能联合沟通,探究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成长心理定能取得更好的能成效。
四、结束语
初中生也有一些个性差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这就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数学素质已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基于此,数学课程应该更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且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平.如何克服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2]刘永春.优化数学学习思维品质的“教与学”.[J].高考期刊,2007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