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文要素,指向习作表达的项目式阅读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的统整性,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以单元编排的教材为硬核,将《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对比阅读进行教学,聚焦单元要素,指向习作表达,从而进行项目的精心设计,以任务驱动学习,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形式,能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对比阅读教学 单元要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围绕某项任务进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主体,聚焦单元要素,构建真实的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多态势的深度学习语文,这也是项目式阅读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项目式阅读学习”的意义与条件
  基于单元编组的项目式阅读学习,是一类更贴近文本教学的探究,是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表达形式。在单元编组的逻辑下,“项目”的确定是核心问题,寻找对学生具有学习意义的驱动性主题至关重要。
  二、“项目式阅读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项目式学习的项目确定和内容设计,以教材为依托,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前认知经验,围绕一个学习项目,驱动式开展学习实践。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要素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其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为“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军神》为“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变化”。两篇课文分别是相对单一、比较含蓄的“内心世界”和相对复杂、比较细腻的“内心变化”。由此可见,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是在文本中层层深入、步步深化的。理清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助力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为此,笔者尝试以“《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对比阅读”为项目,以“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单元编排的要素为硬核,梳理两篇文本在描写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任务驱动下的深度学习,使课堂创生更生动、更有效。
  三、“项目式阅读学习”的驱动和抓手
  作为“两篇文本在描写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的学习项目驱动,以文本内容为重点,寻求了一个可供思辨的焦点作串联,最后形成学生的“项目学习报告”总结,其要点如下:
  以单元整组教学思想导入,把本单元的文本作为教学单位,作整体的教学规划。在已经厘清了本单元的重点字音和课文脉络后,再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阅读教学,以“比较”为抓手,深化对两篇精读课文主旨及表现手法的认识。
  从学生对文本的前认知入手,以“项目预学单”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如课前布置预学任务: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两篇文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以思維导图的形式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初步整理。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又能让教师梳理学情,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流程。
  聚焦本单元语文素养,在任务的驱动下,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辨,分析文本描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个课时可完成此项学习。实践流程如下:
  1.发现相同和不同
  有了课前思维导图的辅助,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基于对文本有了充分思考,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精彩纷呈:
  (1)相同点。
  背景:都发生在战争年代。
  选材:都是爱国主义题材。
  人物:都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领袖、伟人。
  描写手法:都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情节:主人公都承受了并且克服了巨大的痛苦。
  线索:都以人物的内心情感为线索串起全文。
  学生从内容、写作手法、篇章结构等多个维度梳理了全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关注到了单元要素在文本中的体现。
  (2)不同点。
  人物:毛主席、刘伯承。
  人物性格品质:①不搞特殊(毛主席),②坚毅(刘伯承)。
  情节:①心理描写,承受丧子之痛(毛主席)。②身体描写,承受皮肉之痛(刘伯承)。
  描写手法:①直接描写较多(毛主席)。②直接描写(刘伯承) 侧面描写(沃克医生)。
  主人公出现方法:①开头直写人名(毛主席)。②结尾揭秘人名(刘伯承)。
  在整理不同之处时,笔者看到了学生对文本敏锐的洞察力,有些甚至是笔者在备课中尚未发现的,这是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的深度思考。
  2.聚焦不同
  从描写方法上看,两篇文本的特别之处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用大量篇幅对毛主席进行细节描写,《军神》除了对主人公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还用了大量笔墨对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了侧面描写,来烘托主人公。
  教师带领学生聚焦单元要素下的分支,关注写法的特别之处,品读这两篇课文中有关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同方法。
  (1)聚焦《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将毛主席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呢?
  ①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些反常的举动就是为了表现毛主席的内心:压抑着失去儿子的悲痛。
  ②“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重复喊儿子名字,皱眉的细微动作,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学生明白写这些细节都是为了表达毛主席的内心:痛苦,悲伤,悔恨……
  学生在深度思考后明白,作者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都是为了表达毛主席作为父亲失去儿子的心情。   ③“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学生从本段描写中体会到了毛主席对儿子的思、爱、悔、念,更读出了他内心的矛盾:想见儿子,是一位普通父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想搞特殊,是一位国家领袖的胸怀。面对艰难抉择时,毛主席还是以大局为重,最后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这正是伟人宽大胸怀的体现。
  通读全文对毛主席的直接描写,学生感受到他作为普通父亲和伟大领袖的不易。
  (2)聚焦《军神》中描写刘伯承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将刘伯承的内心变化表现出来的呢?
  利用任务表格,抓住关键字词,回顾故事情节,梳理刘伯承的表现,在细节中体会刘伯承从容镇定、坚毅的品质。
  写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更加深了学生对刘伯承钢铁般意志的钦佩,突显了刘伯承“军神”的形象。
  3.完善项目学习报告
  在兩篇文章的比较中,学生发现了两篇文本的价值,明白了依据不同的情境描写主人公的内心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课堂上,一旦有新发现,学生就会适时丰富自己的项目式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完成了“项目学习报告”。
  4.实战演练:词句段运用
  依托两篇文本中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此方法,表达人物的内心。
  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部分提供了三组例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久别重逢
  笔者进行了5个分任务式驱动教学:
  ①引导学生从三组例句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交流“例句是如何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出来的”。
  ②围绕提供的要练笔的三种情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聚焦场景讨论:人们可能会做出哪些举动?表情可能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学生尽情想象。
  ③在交流打开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情景进行仿写。
  ④完成仿写后,全班学生交流猜测场景内容和主人公内心活动。猜测成功,描写目的完成。
  四、“项目式阅读学习”的归纳和总结
  本次项目化学习,依托《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两篇文本,通过品读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再依托本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部分,指导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由品读文本文字到实际小练笔的语用操练,使学生初步尝试如何表达人物的内心。
  教师以任务驱动方式,将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进行比较教学,再将词句段运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尝试仿写。整堂课学生有品读、有思考、有语用练笔,充分发挥了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双线组元”特点,在项目式中实现了深度学习。
其他文献
洋葱有营养吗?  洋葱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蔬菜,它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血压、降血糖。可惜它的味道比较重,大多数时候只能用来做配菜。  切洋蔥为什么会流泪?  洋葱里有一种叫“蒜氨酸酶”的物质,它一旦与空气接触就会产生刺激性气体,促使眼睛流泪。不过,这种酶不耐低温,而且易溶于水。所以,将洋葱冷冻半小时,或者将其放在水里切就不会流眼泪了。
撰稿:汪元 朱宇琛 许捷 祝梦阳    有段话这么描述儿子眼中父亲形象的变化:   5岁时,儿子说:“爸爸什么都懂,真了不起!”   15岁时,他说:“爸爸许多地方说得不对!”   25岁,他说:“老头子什么都不懂,迂腐得很!”   35岁,他说:“爸爸说得也有些道理。”   45岁,他说:“爸爸当初的意见果然英明!”   到了55岁,儿子感叹:“天哪!如果当时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就好了……”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指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本文所涉及的“微写作”可以理解为“微型写作”,是初中语文写作中一种短小而精炼的表达,主要是运用200字左右或者200字以内的文字叙述故事、描述场景、说明事物、抒发情感、阐述观点的写作,其特点是即时性、写作时间短、针对性强、操作简单,可以自由地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写
【摘要】对课文语言的关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常规教学中对这一板块的呈现稍显零散。本文尝试从“文体”的角度以点带面切入语言教学,根据不同文体呈现出的不同语言特点,促进学生对文体语言的理解运用,以及对文体结构的把握和文体思维的生长。   【关键词】语言 文体 思维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关注语言教学,提升言语能力,日渐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
人为什么会打嗝?  目前还没有充分科学依据解释人类究竟为什么会打嗝。但有个很有趣的推测:人类打嗝和一些两栖动物很像。这些动物通过挤压口腔、关闭声门来阻止水进入肺中,所以“打嗝”很可能是人类在演化階段遗留下来的现象。  打嗝也要重视  打嗝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时候不必过于关注。但是,如果出现连续不断的打嗝,甚至持续好几天,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摘 要】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节奏明快,容易记忆和传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诗教学,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诗人生活背景、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文本内涵解读、组诗教学的意义、写作方法的习得等方面,引导学生加深对古诗本质和内涵的理解,领悟古诗凝聚的文化精髓,从而打破现在的教学现
你需要准备:深色卡纸、白纸、金色彩笔、干净的玻璃瓶  1.剪一张长1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卡纸。在顶端剪出弧形,然后把底边折一下,做成一个小支架。  2.画一个白色的小妖怪,剪下來,粘在卡纸的上半边,然后在下半边画几颗亮闪闪的小星星。  3.把小支架粘在桌子上,在前面放一个玻璃瓶(相距约8厘米),向瓶子吹气。小妖怪动了吗?  停不下来的空气  向瓶子吹气,小妖怪却摇晃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空
【摘要】《桃花源的故事》是松居直、蔡皋以中国东晋文人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为蓝本而创作的图画书。本文将从散文原作、创作背景等出发解读文本,探究主题,从了解图画书的叙事方式、发现图画中暗藏的秘密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散文原作 创作背景 叙事方式 图画的秘密  一、文本赏析  每个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记忆,神话传说就是这个记忆最好的载体。它们仿佛一
【摘要】為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做到“会学善思”。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以生为本,自学为先,为“会学善思”提供舞台;二、革新课堂,合作互动,为“会学善思”创造契机;三、归纳总结,自主探究,为“会学善思”拓宽渠道。  【关键词】会学善思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所谓“会学”就是在教学中学生能做到自主学习、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语文要素”作为其中一条主线被分解到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和课后习题中。教师紧扣课后习题开展教学,不但能找准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还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版语文教材 课后习题 语文要素  统编版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其中,“语文要素”又被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