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88337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很多老师在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观念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但教学又不尽人意。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不愿读或是泛泛地读、完成任务地读、有口无心地读。教学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言对人的心理具有暗示作用,会使人激起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具有极强的受暗示性,能够无意识地接受老师的启发、诱导。所以,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需设计优美精彩而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白浪滔天的万里大川,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在我们广西,有一个因山清水秀而闻名于世的地方,这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我们学习的《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将会把大家带到驰名天下的桂林,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那秀丽多姿的风景吧。”几句意境开阔的导语,形象鲜明的把桂林山水推到学生面前,真恨不得马上飞到桂林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感受、品味美的语言的同时,必定直觉地感知教师的谈话动机,激起情感共鸣,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形成阅读兴趣。
  2因趣利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适时有效的因趣利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把握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导向,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才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你对小主人公的表现有什么感想?请说说你的想法。”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3巧妙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有一位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4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为儿童时期打下基础极为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首位。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高年级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方法有很多,但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固然重要,但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不容轻视。英语作为文化基础课之一,也是综合素质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据我调查,职高学困生的比例占到了总人数的70~80%,也就是说,学困生转变的成败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  1深入调查,分析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1.1生源问题。多数初中阶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处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克服旧的办学理念,树立新的职业教育观,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坚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开办特色专业,更好地服务社会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核心价值 职业教育 可持续发展 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
【摘 要】 孙中山先生在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始终非常重视国家的现代化法治建设。他的法学思想也是在革命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孙中山先生的法律近代化思想特别精深,在整个国家近代化思想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与三民主义并行的。把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看成是建国方略,治国之纲。这是研究孙中山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孙中山 五权宪法 法治思想     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的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就谈不上什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了。因此,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政治课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1趣味引入,以趣激学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来自对新奇内容和新奇知识的追
期刊
1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
期刊
化学作为初中毕业年级开设的新学科,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在一年内学好它应该是既简单又困难的。简单是由于它是一门起始学科,从头学起;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知识点细、多;记忆多、实验多、探究多,但在考试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又小。所以,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否则,易使学生出现大面积掉队现象。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将学习欲望变为学习行动的心理动力,它
期刊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那么在聋校教学中如何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聋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呢?  1激发聋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是无法学习你所教学科的
期刊
【摘 要】 语文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而进行的。听、说、读、写不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部,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构筑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追求敏锐的思维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只有把语文素质教育放在人的发展的角度上,才能培养出新世纪国家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人的发展 常规语文能力 健全的人格 生活态度 思维能力    应试教育中人们只偏面地强调“读”与“写”的
期刊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语言文字的交流,也有眼神动作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分善良和真诚,多一点关心和亲和力,仔细呵护学生的心灵世界,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走入他们的心里,彼此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人文性,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语文课堂上应如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呢?  1营造民主宽容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1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