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不仅通读,还要熟读、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就是一个例子:本教材为了使学生识记单词,共安排了三个循环,由浅入深地结合单词把拼读规则、音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循环是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单词中字母的排列,教会学生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单音;第二个循环是第九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在这一循环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读40个国际音标符号和学会一些拼读规则;第三个循环是第十七单元至第二十九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归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进一步学会一些常用的拼读规则和几个国际音标符号。老师如果注意到教材的这个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忆单词,不是教学生死背拼读规则,而是教学生在读、记单词时会用拼读规则,就是看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能基本正确地读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词的读音,能拼出这个词来。学生具备了把词的膏与形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词义,他们记词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第65课有这样一个句子Could l have a ful-lone,please?第66课有一个句子:Cod d you help rile,please?第69课有What do youwant?/l dontwanttoputit away,第7l课有Do youhave aknife?第73课有D0 you like it?以上这些句子无论从功能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重点,但为什么《教师用书》把它们定为“三会”呢?如果我们仔细钻研教材就会发现,这些语言现象在后面的课文里将不断出现,现阶段只要求“三会”,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如果不了解教材的内容,把上面这些句子定为当堂必须达到“四会”掌握的内容,不仅在课上练,而且还要留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就会加重学生负担。教学就没有抓住重点。由此看来,哪些词是要求“四会”、“三会”、“两会”和“一会”,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备课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识识问题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
教学中要重视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过程中使用实物和图片,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和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这些词。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调活动,就能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证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据这个规律。为了防止遗忘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结合新词复习旧词、结合新句型复习旧句型、结合新内容复习旧内容等都是常用的一些教法。当学到一个新词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拼出已学过的与这个新词有关的一串词。当学生在堂上你一个我一个地拼读这些词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很浓。这样做既起到复习作用,又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气氛,课上花的时间少,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经常性的复习,效果是显著的。
三、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
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钻研教材,一方面是了解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学生比钻研教材更难,因为教材是固定了的,而学生的思想是经常变化的,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老师如不注意这一点,就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此外,配合这套教材有一本写得很详细的教师用书,这本教师用书是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用的,切不可原封不动地照搬教师用书的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每项练习内容。因为教师用书的编写者不可能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而作为教师就应在备课、教课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全部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班上的实际使用教师用书,更不可以为有了教师用书就可以不备课,那样做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结果。
总之,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备一节好课更难。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掌握教法,就能备出一节很好的优质课来。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不仅通读,还要熟读、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就是一个例子:本教材为了使学生识记单词,共安排了三个循环,由浅入深地结合单词把拼读规则、音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循环是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单词中字母的排列,教会学生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单音;第二个循环是第九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在这一循环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读40个国际音标符号和学会一些拼读规则;第三个循环是第十七单元至第二十九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归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进一步学会一些常用的拼读规则和几个国际音标符号。老师如果注意到教材的这个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忆单词,不是教学生死背拼读规则,而是教学生在读、记单词时会用拼读规则,就是看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能基本正确地读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词的读音,能拼出这个词来。学生具备了把词的膏与形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词义,他们记词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第65课有这样一个句子Could l have a ful-lone,please?第66课有一个句子:Cod d you help rile,please?第69课有What do youwant?/l dontwanttoputit away,第7l课有Do youhave aknife?第73课有D0 you like it?以上这些句子无论从功能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重点,但为什么《教师用书》把它们定为“三会”呢?如果我们仔细钻研教材就会发现,这些语言现象在后面的课文里将不断出现,现阶段只要求“三会”,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如果不了解教材的内容,把上面这些句子定为当堂必须达到“四会”掌握的内容,不仅在课上练,而且还要留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就会加重学生负担。教学就没有抓住重点。由此看来,哪些词是要求“四会”、“三会”、“两会”和“一会”,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备课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识识问题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
教学中要重视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过程中使用实物和图片,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和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这些词。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调活动,就能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证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据这个规律。为了防止遗忘现象的发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结合新词复习旧词、结合新句型复习旧句型、结合新内容复习旧内容等都是常用的一些教法。当学到一个新词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拼出已学过的与这个新词有关的一串词。当学生在堂上你一个我一个地拼读这些词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很浓。这样做既起到复习作用,又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气氛,课上花的时间少,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经常性的复习,效果是显著的。
三、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
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钻研教材,一方面是了解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学生比钻研教材更难,因为教材是固定了的,而学生的思想是经常变化的,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老师如不注意这一点,就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此外,配合这套教材有一本写得很详细的教师用书,这本教师用书是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用的,切不可原封不动地照搬教师用书的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每项练习内容。因为教师用书的编写者不可能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而作为教师就应在备课、教课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全部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班上的实际使用教师用书,更不可以为有了教师用书就可以不备课,那样做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结果。
总之,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备一节好课更难。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掌握教法,就能备出一节很好的优质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