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政治课改革的成效:指导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调整。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教书,不育人;片面追求升学率;教法单一。改进措施:坚持方向、制定办法;加强师资;开辟新途径;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教学。
关键词:改革成效;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向中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课程。在中学的各科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是唯一的德育理论课。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言行举止文明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思想政治课从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估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要求过高,内容过深,严重地脱离了社会实际。知识的学习、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三者之间彼此分割。因此,要想实现“三个面向”是非常困难的。
近几年来,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这门课程更加接近社会、接近学生、接近实际。其中,把实现:“三个面向”和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是积极的、成功的、正确的。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改革后的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从初一的心里健康、道德、国情;初二的法律知识,到初三的社会主义建设常识;从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到高三的《政治常识》。内容由浅入深,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从公民的基本素质到公民的政治素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显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知识性和教育性相结合、针对性和系统性相结合,以及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因而具有思想性强、针对性强、时代性强和可读性强的特点。新教材既注意保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又不过分地强调原理和观点的教学,而是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首位。因而,改革后的思想政治课真正起到了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作用。在考核评估上,中考已把它纳入正式考试范围,高考文科必考且与课时比例想一致,虽然理科不考但也学到高三上学期结束,这种时间上的安排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的。
二、仍然存在的问题
1、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究其原因在于:
(1)、近些年来,国际形式多云变换,国内政治生活几多波折,各种思潮、观点层出不穷,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承受压力巨大,欲罢不忍,欲举不能。
(2)、片面追求升学率,也是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行为的导向。特别是在近几年的评定职称、晋级、评先进中。学历和分数是最重要的参考系数,是响当当的硬指标。这样在客观上就迫使教师自觉不觉地唯分至上、唯分第一。
2、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处于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初中特别明显),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三、改进措施
1、要想从跟本上改变和扭转这种状况,建议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方向,深刻地认识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所负担着的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的重任,尽快制定初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思想政治课教师从分的紧箍咒中解放出来,并保证督促中学思想政治课育人第一的原则真正加以执行和贯彻。
2、要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强育人意识教育,使他们明确育人问题就是给国家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3、有了正确的主导思想。还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力争寻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途径,从而完好地实现育人的目的。
4、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是一门是非常抽象的理论性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和良好的方式。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推进电化教学的进程,让学生在声形并茂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增长能力。此外,政治课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实践中去,考察、探讨社会,从而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得出正确的结论。用十分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在实践中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模糊认识。
关键词:改革成效;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向中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课程。在中学的各科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是唯一的德育理论课。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言行举止文明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思想政治课从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估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要求过高,内容过深,严重地脱离了社会实际。知识的学习、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三者之间彼此分割。因此,要想实现“三个面向”是非常困难的。
近几年来,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这门课程更加接近社会、接近学生、接近实际。其中,把实现:“三个面向”和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是积极的、成功的、正确的。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改革后的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从初一的心里健康、道德、国情;初二的法律知识,到初三的社会主义建设常识;从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到高三的《政治常识》。内容由浅入深,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从公民的基本素质到公民的政治素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显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知识性和教育性相结合、针对性和系统性相结合,以及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因而具有思想性强、针对性强、时代性强和可读性强的特点。新教材既注意保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又不过分地强调原理和观点的教学,而是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首位。因而,改革后的思想政治课真正起到了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作用。在考核评估上,中考已把它纳入正式考试范围,高考文科必考且与课时比例想一致,虽然理科不考但也学到高三上学期结束,这种时间上的安排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的。
二、仍然存在的问题
1、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究其原因在于:
(1)、近些年来,国际形式多云变换,国内政治生活几多波折,各种思潮、观点层出不穷,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承受压力巨大,欲罢不忍,欲举不能。
(2)、片面追求升学率,也是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行为的导向。特别是在近几年的评定职称、晋级、评先进中。学历和分数是最重要的参考系数,是响当当的硬指标。这样在客观上就迫使教师自觉不觉地唯分至上、唯分第一。
2、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处于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初中特别明显),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三、改进措施
1、要想从跟本上改变和扭转这种状况,建议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方向,深刻地认识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所负担着的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的重任,尽快制定初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思想政治课教师从分的紧箍咒中解放出来,并保证督促中学思想政治课育人第一的原则真正加以执行和贯彻。
2、要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强育人意识教育,使他们明确育人问题就是给国家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3、有了正确的主导思想。还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力争寻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途径,从而完好地实现育人的目的。
4、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是一门是非常抽象的理论性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和良好的方式。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推进电化教学的进程,让学生在声形并茂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增长能力。此外,政治课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实践中去,考察、探讨社会,从而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得出正确的结论。用十分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在实践中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模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