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是一个关注生命的新世纪,因此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新的语文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成为学生的乐园,张扬学生个性,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其在乐园中张扬个性呢?
一、营造美好的情境,让学生张扬情感
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用心品读就会动心、动情。然而,小学生对情感的理解比较浅薄,要想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个性化发展,就必须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为学生营造文章的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文章中,在愉悦的、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张扬个性。如《广玉兰》一课,作者主要是从广玉兰的花瓣、形态、叶片三方面描写广玉兰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品读,学生喜欢哪部分就学习哪部分,读好哪部分;想跟谁学就找谁一起学;想用什么方式学习就用什么方式学习。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的和同桌展开讨论,有的动手画自己所喜爱的广玉兰花的形态,还有的小组合作,边读边表演……教室到处洋溢着轻松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在学生充分朗读品味后,我稍做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便更加透彻了。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喜欢的花,抓住其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许多学生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把自己喜欢的花描述得十分逼真。整节课,学生在兴趣高涨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也获得个性化发展。
二、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在“动”中发展
生活是部“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取之不尽。《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也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在书本中学,还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的语文更具生命力。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提倡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观察生活,并想方设法开展语文交流课,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动”起来。
1.走进生活空间,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郊游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春天到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丽。春游后,教师可让学生写一篇赞美春天的文章或一首小诗,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句保护蝌蚪的广告语。学生走进了自然,与生活交融,说的欲望自然很高,每个学生的语言都是自身真情的流露。又如,学习了《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为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可让学生通过采访老师、家长和同学,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调查当地水资源情况等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写一份保护当地水环境的建议。再如,在学习《给予是快乐的》一文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的活动,通过孤寡老人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使学生更深切地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样,语文知识的学习就会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关注自然和社会,学会与人交际和相处。这样学生不仅发展了思维,还锻炼了生活实践能力。
2.兴趣先导,激发求知欲望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就注意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如在下雪的时候,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小雪花,带领学生堆雪人、打雪仗,感受雪的美妙;春雨绵绵时,我引领学生去感受春的清新;荠菜长出来了,我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认识荠菜、挖荠菜……这样学生不仅有了亲身的体会,还充满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然后,我引导他们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于是,关于雪的童话,关于雨的小诗……就展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些充满童趣又不乏深度的诗句从他们的笔下迸发出来,平时积累的知识一下子倾泻而出。又如教学课文《爬天游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我便利用多媒体将天都峰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了解了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时,学生便产生了真情实感,能领悟到文中人物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笑”中张扬个性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的话语犹如一股股甘甜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品尝到努力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笑中自信地抬起头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增添学习的信心;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闪动着个性的音符。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开放、互动、真实、多维的新课堂,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责编 张翼翔)
一、营造美好的情境,让学生张扬情感
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用心品读就会动心、动情。然而,小学生对情感的理解比较浅薄,要想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个性化发展,就必须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为学生营造文章的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文章中,在愉悦的、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张扬个性。如《广玉兰》一课,作者主要是从广玉兰的花瓣、形态、叶片三方面描写广玉兰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品读,学生喜欢哪部分就学习哪部分,读好哪部分;想跟谁学就找谁一起学;想用什么方式学习就用什么方式学习。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有的和同桌展开讨论,有的动手画自己所喜爱的广玉兰花的形态,还有的小组合作,边读边表演……教室到处洋溢着轻松而又热烈的学习气氛。在学生充分朗读品味后,我稍做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便更加透彻了。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喜欢的花,抓住其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许多学生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把自己喜欢的花描述得十分逼真。整节课,学生在兴趣高涨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也获得个性化发展。
二、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在“动”中发展
生活是部“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取之不尽。《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也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在书本中学,还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的语文更具生命力。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提倡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观察生活,并想方设法开展语文交流课,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个性特长,使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动”起来。
1.走进生活空间,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如郊游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春天到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丽。春游后,教师可让学生写一篇赞美春天的文章或一首小诗,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句保护蝌蚪的广告语。学生走进了自然,与生活交融,说的欲望自然很高,每个学生的语言都是自身真情的流露。又如,学习了《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为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可让学生通过采访老师、家长和同学,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调查当地水资源情况等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写一份保护当地水环境的建议。再如,在学习《给予是快乐的》一文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的活动,通过孤寡老人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使学生更深切地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样,语文知识的学习就会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关注自然和社会,学会与人交际和相处。这样学生不仅发展了思维,还锻炼了生活实践能力。
2.兴趣先导,激发求知欲望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就注意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如在下雪的时候,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小雪花,带领学生堆雪人、打雪仗,感受雪的美妙;春雨绵绵时,我引领学生去感受春的清新;荠菜长出来了,我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认识荠菜、挖荠菜……这样学生不仅有了亲身的体会,还充满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然后,我引导他们用笔记下自己的感受。于是,关于雪的童话,关于雨的小诗……就展现在了我的面前。那些充满童趣又不乏深度的诗句从他们的笔下迸发出来,平时积累的知识一下子倾泻而出。又如教学课文《爬天游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我便利用多媒体将天都峰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了解了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时,学生便产生了真情实感,能领悟到文中人物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笑”中张扬个性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的话语犹如一股股甘甜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品尝到努力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笑中自信地抬起头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增添学习的信心;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闪动着个性的音符。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开放、互动、真实、多维的新课堂,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