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弹性空间 开创精彩无限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z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一个全新的课程理念,让语文课堂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和平台。大语文教学观认为,下课不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而是语文学习的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语文学习才会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比较赏析——拓展延伸”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新的课堂教学思路。“拓展延伸”环节既是对本课内容的有效巩固,又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引导,在语文教学中作用巨大。
  “拓展延伸”环节的设计应注重四个方面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听说与读写、个性与分享;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与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争取做到激活一点,拓展一片;激活一片,延伸无限。
  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束,课外学习的起点,“拓展延伸”要讲究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方法丰富多样;时机随处可见。目的在于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得点于课内,得面于课外。
  我在一线担任语文教学多年,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经验,认为可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延伸”的训练设计。
  一、多元解读
  文章的主旨尽管有着统一的认识,但并不能僵化理解,换一个角度,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针对课文中主旨的深入探讨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训练。
  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后,可设计三个思考题:(1)愚公真愚,智叟真智吗?(2)当今时代还要不要愚公精神?(3)愚公是“移山”好呢还是“搬家”好呢?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对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精神有更新更深的理解。
  二、比较阅读
  不同的文章,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进行比较阅读,容易发现作品的优劣,体会多样的趣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学习思想在北师大版的教材编排上有很好的体现。学习《静默草原》《草原散章》两文后,设计比较阅读点,让学生思考,一定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如:同是写草原之景,体会草原人与都市人在对草原的描写手法、表达感情和语言风格的异同。
  三、抛砖引玉
  在学习一篇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相似点的其他文章(同作者、同主题、同写法等),也可以通过对节选文章充满情趣的阅读,引导学生主动去读原文原著。如,学习《猫的故事》后,引导学生阅读梁实秋有关猫的系列作品;学习《贾芸谋差》《李逵见宋江》课文的时候,可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红楼梦》《水浒传》原著,从而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艺术写法等。
  四、归类整理
  对名言、诗句、成语、俗语、谚语的归类收集整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学习《夜雨诗意》后,可以整理有关雨的诗句。学习《孔孟论学习》《读书杂谈》后整理积累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等等。
  五、综合实践
  如学习《黄果树瀑布》一文后,可结合“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以下拓展训练:(1)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编写一份图文并茂的《黄果树景区览胜》小集子。(2)根据资料写一份导游词,并相互交流,看谁的更符合现场交流的场景。(3)可开展“台儿庄古城”风景名胜实地调查活动。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六、个性分享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农夫和蛇》等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改编表演课本剧,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加深了学生个性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分享能力。
  七、学以致用
  在课堂学习的创作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写法训练;在课堂学习的文章写法,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更换写法的训练。
  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设计如下拓展练习:(1)使用一系列动词写一段话,描述你玩过的一个游戏。(2)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仿造一个句子。又如学习《最后一片叶子》可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写出贝尔曼老人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画藤叶的情景,把课文侧面描写的方法改为正面描写,从而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对主题的深刻理解。
  以上这些拓展延伸训练的方法只是个人在课堂教学中的粗浅尝试,我坚信:只要我们认真践行新理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扣课堂内容,尊重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这块弹性空间定会绚丽多姿。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所谓“套子作文”就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总结出的作文套路,按部就班地“组装”作文,结构不过“并列”“对照”,素材无非“杜甫”“苏轼”等等,千篇一律,文中“无我”。  在一次高考阅卷中,我就发现很多篇作文都是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开篇,可见是“套子作文”教学下的产物。“套子作文”的流弊下,内容也好、结构也好、文辞也好尽是
期刊
现在高中教材中诗词的比重越来越大,诗词鉴赏也成为高考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比重也有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诗词鉴赏头绪多,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予以重视,找到方法并熟练应用,诗词鉴赏并不困难。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单一地以题提高能力。尤其是诗词鉴赏,单一地用练习题来学习,学生可能在某一类型题上有了一点提高,同时却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宗旨——语文味(文学味)。这
期刊
一、前言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十三岁的际遇》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抒情散文,既有踌躇满志的豪情大气,也有小桥流水的清新柔美。在教学此课时,我采用了深情漫步法,和学生一起阅读北大,感悟人生。  二、教学片段选录  (一)导语  “成功与失败并存,欢笑与泪水齐飞。”在生活的历程中,你是否也在积极准备,乘“不系之舟”撷取生活中最灿烂的珍珠?今天,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感情,和当时与我们同龄的田晓菲一起,共同进行北
期刊
为了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教育界很早就提出了关于“快乐作文”的写作理念。这个提法很好,它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但由于教育环境还没能根本改变,中国还是个大考场,应试教育还在有形无形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因此作文教学亦不例外,这让我们的学生面对作文时快乐不起来。  依我从教多年的经验看,学生害怕作文,第一是内容方面的因素。学生作文的命题往往强加给孩子们教化功能,把针对成人的意识形态灌输给孩子,这些意识形态往
期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谓不高,但是学生的写作素材少得可怜。许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没什么可写,这其实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关。学生时代每天“三点一线”,接触的都是相同的人和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学习压力大,对身外之物似乎失去了观察的兴趣与心情。随着学生进入九年级,面临中考的现实,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作文分,这时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如何发现、
期刊
摘要:九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总是把重点放到文题解读之外。而实际上文题解读不当会给写作带来很多误区。本文就以一次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为例,呈现了写作中存在的三个误区,并提出材料作文文题解读的原则为准确、有序和深刻。  关键词:文题解读 净 误区 准确 有序 深刻  最近与几位九年级的同事一起探讨有关作文教学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到了九年级,教师重点就应是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或是主题的确立等,很少
期刊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今天的语文课堂可谓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更多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融入了课堂。纵观这些辅助补充的知识,一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紧贴文本。最近,我有幸观摩了小语教育界的几位大师以及众多青年才俊的经典课堂,聆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结合个人的几点思索,我发现通过更为精确、贴切的冷知识的穿插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会显得生机勃勃、无限精彩。  这些辅助补充的知识,我们可以用一个
期刊
摘要: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激发兴趣  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最主要的莫过于智力和情感因素。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
期刊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总起来说可用十个字来概括,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练”。“字词句段篇”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缩写,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体现;“听说读写练”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提炼,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只有夯实语文基础,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学生才能学好语文,顺利通过中考。  一、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升入初中起就应该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转变角色意识的要求并指出教师要由以往“传道、授业、解惑”传授者的意识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意识进行转变。这对教师无疑是个挑战,如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何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改革 主体性 留白艺术  留白艺术是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称之为“余玉”。它是以虚显实,以空显盈,虽无物而更似有物,在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