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探究性学习的源泉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第七册第八单元内,安排了对生活中的数学“可能性”的预测,书中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摸出棋子的情境。但在教学时,我运用让学生猜一猜我手中的牌是红色或黑色来导入教学,学生兴趣较高。
  我拿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盒里有球,谁能从盒子里摸出黄色球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活动开始,几个学生摸出的都是白球,(在学生摸到第3个球时已经有个别学生已经猜出盒子里面没有黄球)当第4个学生摸出的还是白球后,我提问:“有没有人有意见?有没有其他想法?为什么大家都摸不到黄球呢?”
  生1:因为盒子里没有黄色的球。
  生2:盒子里都是白色球。
  我打开盒子让学生验证,真的全是白球,引导学生说出1号盒子里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摸出黄色球,学生确定这件事情发生是确定的。
  我拿出几个黄色球,当着学生面放入摇匀,问:“现在能摸出黄色球吗?”学生猜测、讨论,全部学生都回答:“可能”。我让学生继续摸,一些学生摸出的是白球,有一些学生摸出的是黄色球,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再问学生:“如果老师在盒子里面放入红色球、蓝色球、绿色球时会怎样?”
  生1:可能是黄色球。
  生2:可能是白色球、红色球。
  生3:盒子里面的球都有可能摸出。
  ……
  从而学生明白:现在盒子里摸出的球是不确定的。
  我又用课件显示例2,六幅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紧密相关的画面,我让学生观察,理解图意,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作出判断再作讨论。解决时,我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再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表述。“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当解决“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这件事时,学生有的说“应该用一定”;有的说“应该用可能”;有的说应该用不可能”。这时,我呈现出一段小资料说明每天都有人出生这件事情是确定的。马上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单是广州每天都有人出生,整个广东省,中国,甚至整个世界每天都会有人出生。”另一个学生:“那么地球不就爆满了?”另一个学生:“不会,现在中国不是进行计划生育吗?”学生说:“世界那么大,每天都有人去世啊。”我满意地笑了,并告诉学生说:“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要正确地面对生死。”
  当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围熟悉的情境,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什么事情发生是不确定的。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有同学说:“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一定会赢。”马上有学生反对说:“不对,这是我们的愿望,拔河比赛我想可能会赢,也有可能不会赢,比赛结果没有出,是不确定的”。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最后,我显出主题图,“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场景。(小小设计师)
  1.有一位喜欢唱歌的同学。你们能帮他设计一个骰子,无论怎么摇一定摇到唱歌吗?
  2.老师不想表演绕口令。谁能帮老师设计一个骰子,无论怎么摇都不可能摇到绕口令。
  3.讨论。你最喜欢哪些节目,在小组里说一说,把你们这组同学喜欢的节目设计成骰子,每次都有可能摇到它,(学生讨论分组设计)并用你们设计的骰子摇一摇,看看出现什么现象,其他同学记录情况。
  思考与评析:这节课是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度过的,学生的表现也是精彩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想: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动手实践(猜一猜),参与活动(摸一摸),自主探索(我是小法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小小设计师)而是单纯地一味讲授,学生还有那么高的学习兴趣吗?又怎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又怎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又怎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营造宽松、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
  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对话,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才显得生机勃勃。相反,教师如果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按部就班地教学,哪怕组织得再周密,设计得再巧妙的课堂,都不能与学生的心理发生共鸣。本节课采用了游戏导入,选取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能迅速地激发起来,大家在玩中感知“可能性”的乐趣,然后再用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感知了“一定”“不可能”“可能”。
  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节课以合作学习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游戏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运用直观法使学生进行观摩;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反复参与实验;运用分析法让学生进行猜测;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等,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合作学习为主线,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信息,拓展思路。本节课,我在“争当小法官”和“小小设计师”两个重要环节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互相交流,拓宽思维。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最后学生能完全自主学习。合作时,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再分工、交流、互动,要尊重事实,形成共识,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帮助和启发,探究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感知学习的乐趣。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这种教学实践,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只有学生主动获取所得到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转化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兴趣是探究学习的源泉。
  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绝对不是唯一依据。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最后放手让他们奔跑,不被教材所禁锢,大胆地让学生讨论交流。否则,学生就会失去自我、自信,也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多鼓励学生探索学习创新。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注重教学观念更新,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一定会迸发出五彩缤纷的火花。
  (责编 闫祥)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谓不高,但是学生的写作素材少得可怜。许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没什么可写,这其实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关。学生时代每天“三点一线”,接触的都是相同的人和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学习压力大,对身外之物似乎失去了观察的兴趣与心情。随着学生进入九年级,面临中考的现实,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作文分,这时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如何发现、
期刊
摘要:九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总是把重点放到文题解读之外。而实际上文题解读不当会给写作带来很多误区。本文就以一次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为例,呈现了写作中存在的三个误区,并提出材料作文文题解读的原则为准确、有序和深刻。  关键词:文题解读 净 误区 准确 有序 深刻  最近与几位九年级的同事一起探讨有关作文教学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到了九年级,教师重点就应是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或是主题的确立等,很少
期刊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今天的语文课堂可谓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更多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融入了课堂。纵观这些辅助补充的知识,一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紧贴文本。最近,我有幸观摩了小语教育界的几位大师以及众多青年才俊的经典课堂,聆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结合个人的几点思索,我发现通过更为精确、贴切的冷知识的穿插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会显得生机勃勃、无限精彩。  这些辅助补充的知识,我们可以用一个
期刊
摘要: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激发兴趣  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最主要的莫过于智力和情感因素。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
期刊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总起来说可用十个字来概括,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练”。“字词句段篇”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缩写,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体现;“听说读写练”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提炼,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只有夯实语文基础,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学生才能学好语文,顺利通过中考。  一、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升入初中起就应该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转变角色意识的要求并指出教师要由以往“传道、授业、解惑”传授者的意识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意识进行转变。这对教师无疑是个挑战,如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何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改革 主体性 留白艺术  留白艺术是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称之为“余玉”。它是以虚显实,以空显盈,虽无物而更似有物,在空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一个全新的课程理念,让语文课堂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和平台。大语文教学观认为,下课不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而是语文学习的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语文学习才会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比较赏析——拓展延伸”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新的课堂教学思路。“拓展延伸”环节既是对本课内
期刊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为王金战老师所带的2003届12班的班训,意思是一个人敢于挖掘潜力,挑战极限,就能超越自我。用伟人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王金战老师正是以此为教育目标,激励一批又一批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了培养高分高能的人才的梦想。有人认为高分和高能是对立的,其实高分与高能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而其能否统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进行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空间。以往枯燥的、单一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应该在课改中彻底颠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思考、提问、分析、解决问题,直到找到答案,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  一、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期刊
升入初三,学生课业负担加重。陌生的学科——化学,在对学生产生一定诱惑的同时,也使有些学生觉得高深莫测,甚至望而却步。学生会想:如果学习像游戏一样该有多好,如果考试的试题像圣诞老人从口袋里取出的一样样新奇的礼物该多好。如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各种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为学习插上快乐的翅膀,在化学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