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大类分流工作机制优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流流程的杂乱、培养方式的不当以及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分流效果,也不符合“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目的,只有进一步优化分流细则、加强教学改革,并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才更好实现大类招生、分流优质培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本科生  大类分流  优化
  【基金项目】2018年贵州财经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8JGZZC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08-01
  1.大类分流的意义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指高校在招生时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在大一新生进校时不分专业,待学生完成通识课程及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之后,根据学生意愿进行专业选择,继而分流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培养社会调适性强、知识面广的学生。
  2.本科生大类分流现状分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现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改革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高校都有尝试,这也成为很多学者在教学改革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效激发了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创新,但由于大类分流有很大的专业、地区差异,究其现状来说,还是有很多问题。
  2.1分流模式多样,分流流程杂乱
  就全国而言,推行大类招生的时间不一,高校之间有所差异,尤其在地方性高校中,受学科專业、学生素质差异较大等影响,分流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这造成了分流有“1+3”、“1.5+2.5”等多种模式,尤其是半学期的分流严重影响课程开设及班级日常管理,另一方面,高校培养不唯学习论,设置了分流细则,有学生活动竞赛等方面加分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分流流程不一,且事先没有对比与指导,导致分流流程存在学生加分标准不科学、现场操作不规范等杂乱的情况。
  2.2培养方案固化,分流培养不当
  很多高校的大类招生都是在尝试阶段,培养方案没有有效跟上,虽然有改革的地方,但很多还是沿用过去的,相对固化,就存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的不科学、不合理,这就导致“培养跟不上分流”的现象,最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不一,甚至有的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3社会思潮冲击,专业选择盲目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没有较为科学的依据,甚至对专业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更不用谈专业要求、学科前景等问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定位剖析,选择专业是觉得现在哪个热门就选哪个,有的觉得别人选,自己也选,甚至有抓阄的情况,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让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偏差,专业选择较为盲目,甚至跟风,可能产生“专业失衡”,即有的专业爆满,有的专业冷门,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专业学科的建设。
  3本科生大类分流工作机制优化策略
  3.1制定适宜分流细则,优化分流流程
  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学校师资、课程等方面,结合国家、社会的需求,制定事宜的分流细则,要求细则明确分流依据、分流现场操作流程、专业介绍等较为全面信息,分流时间也在双数学期,这样从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都会比较好开展,同时建议成立分流工作小组,方便学生咨询了解。且分流细则应该在学生入校时就下发,让参加分流的学生在进校就对分流有总体认知,明确知道自己未来可选择的专业及相关要求等,利于流程优化。
  3.2 改革教学管理方式,优化分流效果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绝大部分比重是取决于教学管理方式,如果继续沿用不合适的教学管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分流效果,也是副作用于人才培养的。改革教学管理方式需要根据专业的设置、分流的模式、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譬如范式改革课程的设置建议以通识课进行,可以对老师的授课进行横向比较,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结合市场需求,针对性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学生管理队伍的配置中可以考虑加强教学中的联系,进而实现分流效果的提升。
  3.3 剖析专业前景,巩固分流思想
  学生对专业的盲目选择,如果再不加以正确积极引导,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不进、不想学的现象,最终与人才培养背道而驰,甚至也会影响专业学科的建设。剖析专业前景包括对专业背景的介绍及未来前景的发展等,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专业见面座谈会、本科生导师联系引导、定期系列专业讲座等,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专业,在学生工作中还可以成立学生专业学术社团,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继而实现对学生分流后的专业思想进行巩固,最终利于专业分流稳定性,推动学生培养与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彭亚君,徐筑燕,魏媛等. 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7):82-83.
  [2]孔庆聪.我国本科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专业分流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围绕以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探索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提出以“问题型”教学的题目的优化、展开“问题型”教学的细部深化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设计方法,同时展示了教学实践的成果。  【关键词】建筑设计 问题导向 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56-01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中医教学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不断革新当前的中医教学模式,结合中医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特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中医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中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47-01  1.加强学生对中医知识的
期刊
【摘要】本文章的核心是通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由组建工作室,并且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基础组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学生工作室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2017 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工作室为平台”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ZJGXM11。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从《薄膜材料与技术》课程的特点与现状出发,并结合材料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改革方法、考核方法以及实践意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薄膜材料与技术 材料专业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材料表面与界面》国际化专业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经费支持;扬州大学高端人才支持计划和优秀骨干教师计划(李大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已广泛应用于中等职业课堂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和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信息化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信息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 中职数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37-02 
期刊
【摘要】开展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在线开放课程在整体教学中的教学质量,推动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当前,构建高校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本论文将针对指标体系中涉及的内容展开阐述。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课题项目】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研究,江苏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的计算练习课,对学生掌握数学的技能、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练习课中以“兴趣、灵动、理解、预设”来实施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练习课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兴趣 灵动 理解 预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36-02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首先要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课程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
期刊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培养具备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新型数控加工人员,服务于现代工业生产。为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能力。本文主要针对数控加工技术与模具实训教学相分离的弊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模具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策略作出深入探讨。  【关键词】数控
期刊
【摘要】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传统农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存在严重弊端,农学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是当前之需。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高水平农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即是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求。因此,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对传统农学专业进行创新模式探索,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一体的课程学习、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为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农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农学专业 创新模式 实践教学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