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能性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有的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有的节日是法定的,如世界环境日、中国人口日等。
(1)节日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因此节日蕴涵着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并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思想品德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或一定阶段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些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些节日如世界环境日、中国人口日等,还有西方的一些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也隐含着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如感恩节隐含学会感恩的价值观,运用感恩节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价值观,这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一致的。因此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可能性。
(2)苏州市教育局的《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三项规定》)使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时间上的可能性。2007年寒假来临之际,苏州市教育局下发《三项规定》。其中关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方面,明确规定学校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小学每天下午3时20分后、初中每天下午4时后,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课外活动。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苏州市教育局的《三项规定》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这使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可能。
二、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1)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对节日进行必要的筛选。一年中有上百个节日,把每一个节日都拿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符合实际,也费时费力,这就要求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节日进行筛选。对节日进行筛选要符合以下标准:①要贴近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若把2月24日的第三世界青年日、3月5日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等节日拿来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肯定是不符合实际的,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②要选择那些更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等的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3月12日的中国植树节、3月16日的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3月22日的世界水日、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月1日的国际劳动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5月第三个星期日的全国助残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的父亲节、7月1日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日、7月7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10日的中国教师节、9月第三个星期二的国际和平日、10月1日的国庆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的感恩节、12月4日的中国法制宣传日、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
(2)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教育对象及节日的特点。一方面,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小学生重在感性认识。为此,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运用其所能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笔者在运用感恩节对初三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采用了以下方法:①播放韩红所作所唱歌曲《天亮了》,并让学生叙述歌曲《天亮了》所隐含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②学生结合故事及自身的实际讨论应怎样对待父母;③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④学生发表感言,感言的主题为如何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心。另一方面,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节日的特点。对不同的节日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节日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如笔者在运用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对初三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采用了以下内容和方法:①让学生调查本地某一河流水资源的状况;②学生交流调查的结果并发表感言;③让学生共同倡议并写下有关倡议书。
(3)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要重视节日,特别是要重视一些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等的节日。如举办一些重大的活动庆祝节日。2005年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这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环境,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要支持与配合学生完成教师在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所布置的一些活动、任务等。如笔者上面所提到的调查本地某一河流的水资源状况,再如学生是否真的以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心,这些都特别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与配合。而在日趋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家庭、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对一些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容易忽视,可以说一切是为了分数。有时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活动或任务,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做,更有甚者是替孩子做。学校对一些活动也不给予时间及其他方面的支持。这些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得以完善。
三、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1)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有效性。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有效性是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节日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以节日为载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一个方面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答案。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寓于节日之中,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更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就能更好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陶。再加上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有效性。
(2)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以节日为载体,对完成这一任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蕴涵着保护环境的价值观;5月第三个星期日的全国助残日蕴涵着助人为乐的价值观;5月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和6月第三个星期日的父亲节蕴涵着孝敬父母的价值观。运用母亲节和父亲节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孝敬父母,这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另外,运用节日将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价值观融入节日的活动中,使人们经过节日的熏陶,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价值观。如将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一价值观融入7月1日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和10月1日的国庆节等节日活动中,逐渐地让人们热爱中国共产党,这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有的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有的节日是法定的,如世界环境日、中国人口日等。
(1)节日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因此节日蕴涵着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并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思想品德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或一定阶段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些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些节日如世界环境日、中国人口日等,还有西方的一些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也隐含着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如感恩节隐含学会感恩的价值观,运用感恩节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价值观,这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一致的。因此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可能性。
(2)苏州市教育局的《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三项规定》)使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时间上的可能性。2007年寒假来临之际,苏州市教育局下发《三项规定》。其中关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方面,明确规定学校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小学每天下午3时20分后、初中每天下午4时后,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课外活动。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苏州市教育局的《三项规定》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这使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可能。
二、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1)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对节日进行必要的筛选。一年中有上百个节日,把每一个节日都拿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不符合实际,也费时费力,这就要求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节日进行筛选。对节日进行筛选要符合以下标准:①要贴近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若把2月24日的第三世界青年日、3月5日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等节日拿来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肯定是不符合实际的,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②要选择那些更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等的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3月12日的中国植树节、3月16日的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3月22日的世界水日、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月1日的国际劳动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5月第三个星期日的全国助残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的父亲节、7月1日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日、7月7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10日的中国教师节、9月第三个星期二的国际和平日、10月1日的国庆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的感恩节、12月4日的中国法制宣传日、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
(2)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教育对象及节日的特点。一方面,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小学生重在感性认识。为此,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运用其所能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笔者在运用感恩节对初三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采用了以下方法:①播放韩红所作所唱歌曲《天亮了》,并让学生叙述歌曲《天亮了》所隐含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②学生结合故事及自身的实际讨论应怎样对待父母;③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④学生发表感言,感言的主题为如何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心。另一方面,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节日的特点。对不同的节日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节日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如笔者在运用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对初三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采用了以下内容和方法:①让学生调查本地某一河流水资源的状况;②学生交流调查的结果并发表感言;③让学生共同倡议并写下有关倡议书。
(3)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要重视节日,特别是要重视一些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等的节日。如举办一些重大的活动庆祝节日。2005年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这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环境,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要支持与配合学生完成教师在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所布置的一些活动、任务等。如笔者上面所提到的调查本地某一河流的水资源状况,再如学生是否真的以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心,这些都特别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与配合。而在日趋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家庭、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对一些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容易忽视,可以说一切是为了分数。有时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活动或任务,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做,更有甚者是替孩子做。学校对一些活动也不给予时间及其他方面的支持。这些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得以完善。
三、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1)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有效性。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有效性是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节日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以节日为载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一个方面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答案。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寓于节日之中,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更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就能更好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陶。再加上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有效性。
(2)运用节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以节日为载体,对完成这一任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蕴涵着保护环境的价值观;5月第三个星期日的全国助残日蕴涵着助人为乐的价值观;5月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和6月第三个星期日的父亲节蕴涵着孝敬父母的价值观。运用母亲节和父亲节对学生进行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孝敬父母,这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另外,运用节日将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价值观融入节日的活动中,使人们经过节日的熏陶,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价值观。如将热爱中国共产党这一价值观融入7月1日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和10月1日的国庆节等节日活动中,逐渐地让人们热爱中国共产党,这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