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体育运动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指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是多民族的农业大国,要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全民健身活动不容忽视。为此,笔者对凉山农村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做了初步调查,为今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广泛、持续地开展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笔者随机抽取凉山州十七个县(市)的部分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9份,有效率约为93.3%。
研究方法。1、文献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和检索了有关农村全民健身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2、问卷调查法。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部分问题编写了开放式问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4、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辖17个县市,616个乡镇。2009年全州总人口473.04万,汉族225.55,占总人口47.68%; 彝族231.07万,占总人口48.85%;藏、回、蒙古等民族占3.47%。其中彝、藏、蒙等少数民族不仅拥有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而且也传承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其中许多体育项目甚至在现代体育中也具有着重要地位,如摔跤、赛马等已成为现代盛行的体育项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全民健身活动在凉山的农村地区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经常参与健身锻炼的人数极少
大部分农民在闲暇时间,一般都会选择晒太阳、闲聊、看电视、打扑克、做针线等休闲活动,很少有人对健身活动感兴趣。调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农民极少,多数人都没有锻炼的习惯。
(二)健身活动时间不足,健身方式单一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平时忙于农活和外出打工,锻炼时间多集中在农闲时间和重要的节假
日(彝族年、藏历年、火把节等),较为普及的农村健身方式是散步、打篮球、跳达体舞、摔跤等。
(三)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匮乏
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参加健身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的庭院和自然空地,乡村几乎没有标准田径场地,只有非标准的简易篮球场,健身器材几乎为零。笔者曾经亲眼目睹过这样一幕:某乡村小学门口,有一简易的篮球场(泥土地面),是该村唯一的运动场所。每当饭后,大人、小孩就齐聚在球场,几十个人哄抢一个补了又补的胶球……充分说明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健身运动的需求。
(四)自发组织为主,集体组织较少
调查数据显示,偶尔参加健身活动的农民中,有百分之五十为独自健身,节假日才参加县、乡、村组织的体育活动。而鄉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较少,仅有50.2%的乡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更少,只有15.6%的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个别乡、村从来没有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
三、 原因分析
基于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发展滞后,自我健身意识淡薄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致使多数农民很难接受、理解科学的体育知识和国家体育政策,对全民健身的认识程度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楚。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全民健身日。
(二)经济发展落后,无力投资健身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落后。据凉山州19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州农民现金收入为1994元。温饱问题勉强得到解决,农民没有更多的钱用于健身消费,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也没有更多的资金组织农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三)体育管理机构不健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深入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县、乡设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县级设有文化体育事业管理局,乡镇设有文化站,但大多数文化站名存实亡,村级没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无专、兼职体育工作者,致使农村体育在许多地区存在着“盲点”。
(四)地理环境因素使健身基础设施难以优化配置
地理环境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多为高山、高原地区,地广人稀。特别是在彝民居住的高山农村地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这对于体育设施的兴建和集中利用非常不利。
以上种种因素大大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四、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广大少数民族农民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劳动力资源的质量问题,更关系到祖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造。因此,笔者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普及教育,提高认识,树立“健康第一”之观念
人们在解决了生活温饱问题之后能不能参加体育锻炼,关键在于人们的体育观念(包括人们的健康意识、对体育的认可、对体育消费的理解及对体育大事的关注程度等)而认识的提高、观念的改变在于教育的普及。所以,普及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关键之一。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乡村经济亦是农民体育发展的基础。农民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主要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各种物质条件。体育健身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和物质条件的保证。各地方政府应在党中央“三农”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带领广大农民迅速致富。只有当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锻炼身体,促进健康”才可能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才会自觉地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三)政策扶持增加经费投入,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对未来5年全民健身发展提出目标任务并制定了工作、保障措施。计划中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对少数民族地区健身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给予政策扶持,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并落实到位,为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物质保证,多建设一些简便、实用性强的公共健身场所,同时结合各地的实际条件,添置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逐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的现状。
(四)建立、完善体育管理机构,强化其职能
特别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确保全民健身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
(五)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要加大全民健身的舆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益处和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健康意识。选派合格、专业的民族体育指导人员深入到农村,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进行专门的体育健身服务,定期举行知识讲座,传授一些简单、方便、经济的锻炼方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对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使其观念不断更新,培养、激发其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并根据少数民族居住特点、生活风俗习惯,经常组织开展体育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地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中来。
我国是多民族的农业大国,要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全民健身活动不容忽视。为此,笔者对凉山农村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做了初步调查,为今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广泛、持续地开展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笔者随机抽取凉山州十七个县(市)的部分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9份,有效率约为93.3%。
研究方法。1、文献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和检索了有关农村全民健身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2、问卷调查法。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部分问题编写了开放式问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4、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辖17个县市,616个乡镇。2009年全州总人口473.04万,汉族225.55,占总人口47.68%; 彝族231.07万,占总人口48.85%;藏、回、蒙古等民族占3.47%。其中彝、藏、蒙等少数民族不仅拥有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而且也传承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其中许多体育项目甚至在现代体育中也具有着重要地位,如摔跤、赛马等已成为现代盛行的体育项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全民健身活动在凉山的农村地区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经常参与健身锻炼的人数极少
大部分农民在闲暇时间,一般都会选择晒太阳、闲聊、看电视、打扑克、做针线等休闲活动,很少有人对健身活动感兴趣。调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农民极少,多数人都没有锻炼的习惯。
(二)健身活动时间不足,健身方式单一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平时忙于农活和外出打工,锻炼时间多集中在农闲时间和重要的节假
日(彝族年、藏历年、火把节等),较为普及的农村健身方式是散步、打篮球、跳达体舞、摔跤等。
(三)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匮乏
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参加健身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的庭院和自然空地,乡村几乎没有标准田径场地,只有非标准的简易篮球场,健身器材几乎为零。笔者曾经亲眼目睹过这样一幕:某乡村小学门口,有一简易的篮球场(泥土地面),是该村唯一的运动场所。每当饭后,大人、小孩就齐聚在球场,几十个人哄抢一个补了又补的胶球……充分说明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健身运动的需求。
(四)自发组织为主,集体组织较少
调查数据显示,偶尔参加健身活动的农民中,有百分之五十为独自健身,节假日才参加县、乡、村组织的体育活动。而鄉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较少,仅有50.2%的乡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更少,只有15.6%的村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个别乡、村从来没有组织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
三、 原因分析
基于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发展滞后,自我健身意识淡薄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致使多数农民很难接受、理解科学的体育知识和国家体育政策,对全民健身的认识程度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楚。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全民健身日。
(二)经济发展落后,无力投资健身活动
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落后。据凉山州19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州农民现金收入为1994元。温饱问题勉强得到解决,农民没有更多的钱用于健身消费,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也没有更多的资金组织农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三)体育管理机构不健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深入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县、乡设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县级设有文化体育事业管理局,乡镇设有文化站,但大多数文化站名存实亡,村级没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无专、兼职体育工作者,致使农村体育在许多地区存在着“盲点”。
(四)地理环境因素使健身基础设施难以优化配置
地理环境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多为高山、高原地区,地广人稀。特别是在彝民居住的高山农村地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这对于体育设施的兴建和集中利用非常不利。
以上种种因素大大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四、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广大少数民族农民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劳动力资源的质量问题,更关系到祖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造。因此,笔者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普及教育,提高认识,树立“健康第一”之观念
人们在解决了生活温饱问题之后能不能参加体育锻炼,关键在于人们的体育观念(包括人们的健康意识、对体育的认可、对体育消费的理解及对体育大事的关注程度等)而认识的提高、观念的改变在于教育的普及。所以,普及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关键之一。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乡村经济亦是农民体育发展的基础。农民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主要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各种物质条件。体育健身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和物质条件的保证。各地方政府应在党中央“三农”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带领广大农民迅速致富。只有当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一定的水平,“锻炼身体,促进健康”才可能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才会自觉地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三)政策扶持增加经费投入,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对未来5年全民健身发展提出目标任务并制定了工作、保障措施。计划中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对少数民族地区健身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给予政策扶持,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并落实到位,为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物质保证,多建设一些简便、实用性强的公共健身场所,同时结合各地的实际条件,添置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逐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的现状。
(四)建立、完善体育管理机构,强化其职能
特别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确保全民健身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
(五)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要加大全民健身的舆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益处和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健康意识。选派合格、专业的民族体育指导人员深入到农村,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进行专门的体育健身服务,定期举行知识讲座,传授一些简单、方便、经济的锻炼方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对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使其观念不断更新,培养、激发其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并根据少数民族居住特点、生活风俗习惯,经常组织开展体育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健身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地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