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况,然后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美丽乡村;存在问题;建设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迅速发展,农村的人居环境都比较恶劣,农民强烈渴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打造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个性典范,构建美丽乡村是目前广泛研究的话题。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况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农业大国之一,并产生了光耀全球的灿烂农耕文明。然而,工业革命后的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却在拉大,越来越滞后的农业成为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截止目前,我国共有农村人口6741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0.32%。农村人口多、农业经济落后、农民致富困难,成为长期困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难题,近八年来中共中央1号文件均聚集于“三农”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针对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城镇村”层级关系的重要建设内容,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是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必然要求。在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之后,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并加以推广。
美丽乡村建设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必然会提高城镇化水平,消除城乡间的巨大差异,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传统村落,可以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提供必要准备。
新的历史时期下,更严峻的挑战在等待着传统村落。首先要提升自然村落的功能,其次要保持乡村风貌,保存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将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重点保护。
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1、资金缺乏,美丽乡村只能“有名无实”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建设缺乏资金,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和农村居民自行解决外,没有其他方面的有效资金投入。而单靠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并且政府的作为也主要是起引导、鼓励、做示范的作用,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主要还是靠农村居民自身投入和自愿积极的美化自己的家园。可是农村居民大部分又比较穷,虽然个别能够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但其主要也是投入自家小院,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比较落后和发展缓慢,尤其是在诸如交通、绿化、供电、给排水、环卫设施等方面配套不足或很差。
2、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发展的瓶颈
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服务水平不高,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相互交织;新污染老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和环境污染现状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解决这些问题,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
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乡镇要明确责任部门,村庄要有专人负责。切实将此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重要任务,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中,精心组织,确保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同时要建立联动机制,各地要加强组织,切实履责,从县到乡镇、到村要一级抓一级,层级明确责任,层级督办考核。
2、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实施
一是对整治项目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坚持先规划后整治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不搞大拆大建,满足农民要求,要把房屋、街路、设施、景观等整治和改造内容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好分期建设和村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建立项目库。规划设计方案,邀请市县规划专家到现场进行讨论,完善设计方案。既与村庄环境相宜,又凸显特色。同时方案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整治规划落实到位。不搞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体现整治后各方面效果最优化。二是规划体现农村特色。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保留农村自然田园风貌,保留村庄、街道存有的古民居、古祠堂、古园屋和其它古建筑,少一些草皮、少一些钢筋,将山、水、树、路、房融为一体,突出乡村田园特色。三是整治工作有计划。按照“水沟要畅通、垃圾要清理、杂地要绿化、危旧房要整治、乱搭盖要拆除、设施要完善、保洁要持续、村容要美丽”的目标要求,狠抓落实。确保整治后村庄达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五位一体的目标要求。
3、多措并举,破解资金制约
一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投入坚持节约、集约和高效,把握好重点投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作用,产生杠杆撬动效应,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益。现有支农的政策、资金和工程要进一步统筹整合,向规划实施的重点线上、带上集中布局,优先安排;二要积极对外借力。争取外部资金、政策、项目和技术等资源。抓好宣传、办好活动、打响品牌,力求原有资金增量,调整原有政策结构,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三要研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建设,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四要盘活存量资产,包括闲置的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利用,村组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等。通过宅基地整理、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等途径增加有效用地面积,特别是临近中心城镇的村具备这种优越条件,可以考虑推行“征地留用”,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和开发。
4、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
建立乡村保洁长效机制,设立保洁员队伍,原则上农村执行每400人左右1名保洁员的配备标准。要建立保洁队伍组织体系,原则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县设立专门保洁公司,乡镇设分公司,做到聘用、考核、责任制度化;各地要积极组织护林员、水管员等行业人员参与宜居乡村建设。将保洁员工资及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以辽宁省为例,年度经费原则上执行农村居民每人30元标准,其中省以上财政承担40%,市财政承担30%,县财政承担30%。运行维护资金由县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管理。逐步建立乡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列入县财政预算。
5、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宜居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首先,政府要参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特别是要发挥乡镇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其次,农民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吸纳农民群众对改善家乡环境的意见建议;乡村要建立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建设美好家园。第三,社会要参与。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农村环境改善工作。第四,媒体要参与。加强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形成强大舆论氛围,扩大影响,形成声势。创新宣传载体,可适时举办“美丽乡村”摄影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美丽乡村”建设影响。通过积极宣传造势,凝聚各方力量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五、结束语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既要科学整治村落的传统格局风貌、改善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需求,因此,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悦.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J].旅游学,2010.(09).
[2]潘方红.布依族乡村旅游与人才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九).2008.
【关键词】美丽乡村;存在问题;建设措施
一、前言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迅速发展,农村的人居环境都比较恶劣,农民强烈渴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打造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个性典范,构建美丽乡村是目前广泛研究的话题。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况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农业大国之一,并产生了光耀全球的灿烂农耕文明。然而,工业革命后的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却在拉大,越来越滞后的农业成为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截止目前,我国共有农村人口6741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0.32%。农村人口多、农业经济落后、农民致富困难,成为长期困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难题,近八年来中共中央1号文件均聚集于“三农”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针对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城镇村”层级关系的重要建设内容,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是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必然要求。在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之后,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并加以推广。
美丽乡村建设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必然会提高城镇化水平,消除城乡间的巨大差异,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保护传统村落,可以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提供必要准备。
新的历史时期下,更严峻的挑战在等待着传统村落。首先要提升自然村落的功能,其次要保持乡村风貌,保存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将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重点保护。
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1、资金缺乏,美丽乡村只能“有名无实”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建设缺乏资金,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和农村居民自行解决外,没有其他方面的有效资金投入。而单靠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并且政府的作为也主要是起引导、鼓励、做示范的作用,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主要还是靠农村居民自身投入和自愿积极的美化自己的家园。可是农村居民大部分又比较穷,虽然个别能够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但其主要也是投入自家小院,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比较落后和发展缓慢,尤其是在诸如交通、绿化、供电、给排水、环卫设施等方面配套不足或很差。
2、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发展的瓶颈
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服务水平不高,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相互交织;新污染老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和环境污染现状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解决这些问题,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
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乡镇要明确责任部门,村庄要有专人负责。切实将此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重要任务,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中,精心组织,确保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同时要建立联动机制,各地要加强组织,切实履责,从县到乡镇、到村要一级抓一级,层级明确责任,层级督办考核。
2、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实施
一是对整治项目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坚持先规划后整治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不搞大拆大建,满足农民要求,要把房屋、街路、设施、景观等整治和改造内容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好分期建设和村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建立项目库。规划设计方案,邀请市县规划专家到现场进行讨论,完善设计方案。既与村庄环境相宜,又凸显特色。同时方案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整治规划落实到位。不搞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体现整治后各方面效果最优化。二是规划体现农村特色。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保留农村自然田园风貌,保留村庄、街道存有的古民居、古祠堂、古园屋和其它古建筑,少一些草皮、少一些钢筋,将山、水、树、路、房融为一体,突出乡村田园特色。三是整治工作有计划。按照“水沟要畅通、垃圾要清理、杂地要绿化、危旧房要整治、乱搭盖要拆除、设施要完善、保洁要持续、村容要美丽”的目标要求,狠抓落实。确保整治后村庄达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五位一体的目标要求。
3、多措并举,破解资金制约
一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投入坚持节约、集约和高效,把握好重点投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作用,产生杠杆撬动效应,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益。现有支农的政策、资金和工程要进一步统筹整合,向规划实施的重点线上、带上集中布局,优先安排;二要积极对外借力。争取外部资金、政策、项目和技术等资源。抓好宣传、办好活动、打响品牌,力求原有资金增量,调整原有政策结构,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三要研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建设,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四要盘活存量资产,包括闲置的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利用,村组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等。通过宅基地整理、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等途径增加有效用地面积,特别是临近中心城镇的村具备这种优越条件,可以考虑推行“征地留用”,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和开发。
4、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
建立乡村保洁长效机制,设立保洁员队伍,原则上农村执行每400人左右1名保洁员的配备标准。要建立保洁队伍组织体系,原则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县设立专门保洁公司,乡镇设分公司,做到聘用、考核、责任制度化;各地要积极组织护林员、水管员等行业人员参与宜居乡村建设。将保洁员工资及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以辽宁省为例,年度经费原则上执行农村居民每人30元标准,其中省以上财政承担40%,市财政承担30%,县财政承担30%。运行维护资金由县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管理。逐步建立乡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及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列入县财政预算。
5、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宜居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首先,政府要参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特别是要发挥乡镇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其次,农民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吸纳农民群众对改善家乡环境的意见建议;乡村要建立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建设美好家园。第三,社会要参与。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农村环境改善工作。第四,媒体要参与。加强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形成强大舆论氛围,扩大影响,形成声势。创新宣传载体,可适时举办“美丽乡村”摄影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美丽乡村”建设影响。通过积极宣传造势,凝聚各方力量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五、结束语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既要科学整治村落的传统格局风貌、改善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需求,因此,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悦.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J].旅游学,2010.(09).
[2]潘方红.布依族乡村旅游与人才开发[A].布依学研究(之九).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