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1.1 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能调节课堂气氛,改变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得以正常发挥。
1.2 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1.3 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给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录音播放
《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
2.2 录像再现
如教学《黄继光》一课时,教师播放录像《黄继光》中的部分场面,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2.3 网络下载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并下载下来,一看便明。基本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3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实物演示
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学生一概不知。这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如琥珀。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3.2 模拟试验
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可以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培养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3 虚拟假设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小学)
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1.1 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能调节课堂气氛,改变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得以正常发挥。
1.2 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1.3 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给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录音播放
《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
2.2 录像再现
如教学《黄继光》一课时,教师播放录像《黄继光》中的部分场面,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2.3 网络下载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并下载下来,一看便明。基本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3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实物演示
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学生一概不知。这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如琥珀。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3.2 模拟试验
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可以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培养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3 虚拟假设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弥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