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课程实习操作较多,教学成果的衡量比较复杂,一节课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的感受和受益,这些都取决于学生的参与。但由于职业类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在职业类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初学阶段,如何掌握基本的操作,并通过学习让学生提高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防止枯燥和机械重复,使学生乐于参与计算机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自己,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兴趣?如果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这一活动中,他们不仅可以学会知识,学会技能,也可以学会交往,促进个性发展。
1 备课时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活动
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在学习当中存在许多困难,加之中职学生由于初中阶段成绩不好,有自卑感,因而普遍感到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教学管理和组织难度很大。这时候就应该适当降低期望值,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应该明白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掌握什么,拥有什么技能,而不是教学要体现多少个知识点,包含多少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要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好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站在平等的地位、学生的视角,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1]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和时间应有所减少,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和点拨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多练。笔者一般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的比例为3:7,从而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融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例如在利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时,笔者以传统的贺卡导入,告诉学生与传统贺卡相比,电子贺卡表现力更丰富。笔者把几张事先准备好的电子贺卡通过网络教室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品味,活泼的画面、绚丽的色彩,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动手设计。笔者对学生加以引导,要求学生自制一份贺卡,送给父母、老师或同学,这就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3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活动,也是一种群体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合作中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思路,找到许多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和切磋,使彼此之间增加沟通和了解。如在学生上机过程当中,笔者经常将班上学生分成4~5人不等的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开展问题讨论、方法研究等,有时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另外,在上机实习过程当中,由于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这时候可以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学生在上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种参与式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互相帮助,增进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培养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便于又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2]。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一般采用实例教学,即使用教师课前准备的实例,由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完成实例为主。这样的教学目的性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较为方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计算机教学应做一些适当的调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思维方式,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1)“任务驱动”,即在每一节课前布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2)“竞赛激励”,即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3]。
其次,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操作的方式方法,灵活结合教材采用科学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在Word教学中,艺术字、自选图形和符号的插入等,在课本上这些部分是分别讲述的,教师可设计“制作电子印章”一节,使知识前后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5 总结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计算机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孙爱均.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J].职教通讯,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周庄职业高级中学)
在职业类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初学阶段,如何掌握基本的操作,并通过学习让学生提高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防止枯燥和机械重复,使学生乐于参与计算机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自己,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兴趣?如果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这一活动中,他们不仅可以学会知识,学会技能,也可以学会交往,促进个性发展。
1 备课时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活动
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在学习当中存在许多困难,加之中职学生由于初中阶段成绩不好,有自卑感,因而普遍感到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教学管理和组织难度很大。这时候就应该适当降低期望值,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应该明白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掌握什么,拥有什么技能,而不是教学要体现多少个知识点,包含多少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要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好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站在平等的地位、学生的视角,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1]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和时间应有所减少,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和点拨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多练。笔者一般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的比例为3:7,从而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融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例如在利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时,笔者以传统的贺卡导入,告诉学生与传统贺卡相比,电子贺卡表现力更丰富。笔者把几张事先准备好的电子贺卡通过网络教室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品味,活泼的画面、绚丽的色彩,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动手设计。笔者对学生加以引导,要求学生自制一份贺卡,送给父母、老师或同学,这就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3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活动,也是一种群体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合作中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思路,找到许多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和切磋,使彼此之间增加沟通和了解。如在学生上机过程当中,笔者经常将班上学生分成4~5人不等的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开展问题讨论、方法研究等,有时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另外,在上机实习过程当中,由于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这时候可以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学生在上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种参与式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互相帮助,增进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培养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便于又好又快地完成教学任务[2]。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一般采用实例教学,即使用教师课前准备的实例,由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完成实例为主。这样的教学目的性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较为方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计算机教学应做一些适当的调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思维方式,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1)“任务驱动”,即在每一节课前布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2)“竞赛激励”,即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3]。
其次,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操作的方式方法,灵活结合教材采用科学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在Word教学中,艺术字、自选图形和符号的插入等,在课本上这些部分是分别讲述的,教师可设计“制作电子印章”一节,使知识前后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5 总结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计算机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孙爱均.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J].职教通讯,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周庄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