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分析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主体失衡、供给总量不足、局部供给不均衡、供给效率低等四个问题。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要在分权的经济运行体制和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矛盾中寻求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点,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农村; 公共产品; 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1-0031-02
  
  一、农村公共产品及其供给机制
  
  1,农村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即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或其家庭消费的私人产品而言,由农村社区集体共享其效用的产品,和一般公共产品一样也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基本特征,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由于市场失灵导致的公共产品供给的私人动力不足问题。农村公共产品按照消费非竞争性、收益非排他性以及外部性的大小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随着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亦日益增加,加快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与效率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正确选择。由于我国不同区域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差别很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要求比较复杂。因此,以某一个制度或某一种方式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不切合实际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特别是非纯粹公共产品供给有很多不同于一般的公共产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受益的直接性,即“给谁办事由谁出钱”。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一般由政府通过财政支出解决,而农村公共产品很多仍由农民自掏腰包以各种费的形式解决,这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很大程度的直接受益性。二是受益的范围性,即“谁不出钱就不给谁办事”。村作为一级自治组织是没有稳定财力支撑的管理机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表现出“村民自治”与“一事一议”等特点,谁能拿出钱就给谁办事,拿不出钱就不给办事,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被限定在具体的空间之内。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失衡。
  (1)供给主体单一。受政府政策、产权界定和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等参与主体难以大规模进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政府仍是单一的供给主体。
  (2)供给主体错位。一是上级政府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上的缺位。中央政府和各省、市、县及乡镇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的确认、调整机制及分担标准等方面,缺乏一个明确有效的分担机制,随意性较大。全国性公共产品,应当由中央政府提供和融资,但实际上这些供给责任多都推给了县和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二是乡镇政府在供给过程中的错位。由于上级政府的缺位,乡镇政府承担着与财力极不相称的职能,支出负担沉重,所掌控的公共财力勉强维持自身行政运转,生产性公共支出难以保证。三是村民自治组织在供给过程中的困境。乡镇政府经常利用政治权威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推卸给严重缺乏或根本没有公共财政保障的村委会。
  (3)权责不对称。中央政府在下放事权的同时,并没有相应赋予农村基层政府和社区足够的预算资金。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乡镇区域内的公共需求由县、乡镇政府提供满足,而县、乡镇政府的财源多来自本地经济,在以农牧业为主的乡镇,产业的财政支持力极弱,财政增长极小。且零星分散难以征收。这种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使得地方政府凭借本级财政收入无力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1)供给总量不足。中央的财政支出规模尚不能完全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虽然国家用于农村公共支出的财政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但较之于基数庞大的农民群体,人均比率还是低得可怜。
  (2)供给局部过度。在我国占人口60%的农民占有20%的公共产品资源这种窘境中,部分农村气派的政府办公楼与破旧的学校、寒酸的卫生院形成鲜明对照。
  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区域间不均衡。
  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性,特别是在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依靠地方财力支撑的情况下,这种区域间的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尤为严重。并有一个值得我们更加重视的规律,公共产品建设上的地区差距要比经济发展上的地区差距更大,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配置效率低下。对于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群众办多少好事”的考核机制需要,在供给行为选择上,往往用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一模糊概括去抑制农民的不同公益诉求,公共产品的供给难以全面提高需求主体的福利水平。
  (2)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管理效率低下。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支农体系使得支农资金以不同的名目由各个中央和地方部门支配,资金使用分散,交叉和重复等现象严重。对一些制度外财政收支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还存在挤占挪用现象。资金到位率低。相当一部分资金被用于涉农部门臃肿的机构和人员开支,造成极大浪费。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解困途径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及解困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革新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创新问题。从根源上分析,农村乡镇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分权的经济体制和集权的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当然总根源还是生产力水平低的问题。由于经济上的分权,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政府间竞争要求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供给,但在集权政体中,地方可运用的政策工具很有限,只能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及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来提高竞争力,迫使地方政府寻求制度外收入。这就加重了当地居民的负担,引发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是缓解和消除分权的经济体制和集权的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乡镇和村民自治组织应该逐渐成为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主体,这需要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大力反哺。而只有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事权范围,逐步改变和调整中央和地方县、乡镇、村财政的税收和支出结构,特别是通过深化地方财政对乡镇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作用,才能理顺农民的各种付出与各种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与比例,保证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正常运行,建立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
  开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最优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构成,不是单纯的政府支出,或者完全由个人消费者承担。只有把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公共需求层次,加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替代性,建立不同层次和程度的竞争机制,才能通过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消费的效用最大化,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微观效率。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对纯粹公共产品,由于市场调节机制完全失效,必须由政府公共财政完全承担供给责任,而对众多的拥挤型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则应更多地放开交给企业和其他私人组织或社团去按市场法则调节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尚未形成一个有效保证合理满足的机制,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深入探索,在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实践中,优化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金 城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土地合作社这种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经营的不足之处,可以实现农地的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农民在市场中维护自己的权益,有利于实现大幅增收。  [关键词]土地合作社;土地;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2-0036-03    30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期刊
[摘要]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最显著成绩,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已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并为今后改善民生提供7经验指导。  [关键词]改善民生;经验;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3-002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民生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魅力信阳;启示  中图分类号 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05-0037-04    信阳市是河南省首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点市之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市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市情,研究市情,把握市情,创造性地把学习实践活动与魅力信阳建设相结合,提出了以“实力信阳、活力信阳、人文信阳、和谐信阳、生态信阳”为主要内容的魅力信阳建设的战略目标
期刊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只有不断地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注入新的动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要创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管理机制,形成诚实守信的大学道德约束机制,营造和谐的校园稳定机制,培育充满活力的大学创新机制。  [关键词]和谐发展;大学;管理机制;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2-0045-02
期刊
[关键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3-0034-0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着眼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其自身具有的突出特点和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推进社会主义核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新时期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要求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精神,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新变化的实际,探索加强和改进党群关系的有效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党群关系;和谐;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3-0036-02    党群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都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执政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判断发展是否科学,就要看其是否符合规律、符合民意、符合法治、符合道德等标准。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规律;民意;法治;道德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3-0010-0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时代前沿的高
期刊
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衷心地感谢你们在过去的一年里给予我们的支持与关爱!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进步,新的收获!  刚刚过去的2008年注定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我们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下,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聚集下,创造了体
期刊
[摘要]理解科学发展观,要从历史与现实交汇、从总结经验教训出发,认识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以及判断是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标准。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路径;标准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1—0017—02    怎样解读科学发展观?从其科学内涵、理论基石、实际地位、实践作用来看,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价值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延边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发展经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着手积极构建和谐延边。  [关键词]和谐延边;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1-0040-02    延边是我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三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区位特殊,战略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