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做到寓德育教育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 思想教育 技能 品质
长期以来,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在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则不够重视,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做到寓思想素质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二、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仅供参考。
1.舆论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的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
2.团结训练法。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地“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竞争训练法。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4.示范训练法。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给学生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搞好德育教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这便是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目的所在。在未来的社会中,哪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愈高,其生产力发展越快,综合国力发展水平越高。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
2.《体育教学》。
3.《中小学体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 思想教育 技能 品质
长期以来,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在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则不够重视,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做到寓思想素质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二、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仅供参考。
1.舆论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的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
2.团结训练法。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地“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竞争训练法。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4.示范训练法。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给学生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搞好德育教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这便是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目的所在。在未来的社会中,哪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愈高,其生产力发展越快,综合国力发展水平越高。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
2.《体育教学》。
3.《中小学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