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新秀亮相】
陈安栋,1982年1月生,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因“新概念”获得一等奖被保送至武汉大学,另获得过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学生作品展荣誉奖,东方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钢琴比赛青年组金奖,陈平主编的《80后作家访谈录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出版,解玺璋和安黎作序)的访谈作家之一,已出版长篇小说《高三四兄弟》和《情爱胶囊》。
一、第一次发表作品就像一秘预言
陈平:你什么时候在刊物上发表处女作的,当时有什么感想?
陈安栋:初二的时候,那时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的二等奖,很得意,但因为不是一等奖,所以也很失望。第一次发表作品就像一种预言,反正我对自己作品的看法都有这种矛盾的心态。
陈平:你认为爱文学和爱写作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陈安栋:对我而言,我更喜欢自己创造一个文字世界,而不是沉溺在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不经常读小说。我喜欢写作的过程,对成果不怎么关注。
陈平:第一次出版长篇小说,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陈安栋:很矛盾,很兴奋,也很失望,有落差。影响不大,强烈的写作欲望是我坚持下去的原因。
陈平:在你的写作之路上退稿的情况多吗?
陈安栋:很多。
陈平:当知道不能发表的时候有何感受?
陈安栋:很骄傲。
陈平:为什么很骄傲?
陈安栋:文章不能发表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写得太差,一种是写得太好,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可能是优秀,再加上自信,所以很骄傲。
陈平:你14岁就开始写第一个长篇,在你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失败和挫折?你又如何应付?
陈安栋:我时常写不下去,尤其是长篇,有个临界点。这时就需要技术和经验,有时候要靠自己的意志力。
陈平:写作中有没有遇到其他方面的困境和问题呢?
陈安栋:与生活发生冲突,或者说和理性发生冲突。比如在学校时,每每考试前都是我最有写作欲望的时候,灵感的光芒像太阳般耀眼。有几次我没忍住,结果很惨。
二、纯文学对我来说缺乏思维上的乐趣
陈平:你看过很多文学作品吧?
陈安栋:不多。我更喜欢看哲学、科学史。纯文学对我来说缺乏思维上的乐趣,当然杰出的作品除外。
陈平:能介绍一下你看书的方法和经验吗?
陈安栋:我觉得,首先看书不能虚荣。其实,人能理解和欣赏的,都是和自己本身的性格、境遇相似的东西,还有对未知的好奇。
陈平:在你的写作之路上,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本书?
陈安栋:我想一本书产生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多元的阅读更有益处。
陈平:哪位作家对你的影响最大?
陈安栋:卡夫卡,他向我第一次展示了谜和晦涩的意义,我想这是小说最深处的内涵。
陈平:可以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吗?
陈安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是本好书,它揭示了一本好书的标准不是拥有思想,而是拥有对思想精减的能力。
三、我认为文字是有极限的
陈平:你对外国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陈安栋:我喜欢的外国作家很多。加缪、马尔萨斯、卡夫卡等等。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共同的一点是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无论是作品,还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陈平:你对古代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陈安栋:我认为文学是有极限的,会出现一些无法逾越的高峰。现在看来,那些高峰因为遥远而显得古老,但无可否认一些天才在那些时代突破了自身的局限性,成就了伟大的作品,比如《荷马史诗》。中国古代文人,我最喜欢柳宗元,他的文字,有种无可比拟的透澈感和意象性,让人读之内心清澄如水。
陈平:你对中国近现代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陈安栋:鲁迅很重要。
陈平: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你怎么看?
陈安栋:鲁迅的悲哀,在于过度地被意识形态化、教条化。我有个朋友,最近在研究日本人对鲁迅的看法,非常精彩。他们认为鲁迅是西化的英雄,是东方觉醒的标志。
陈平:你对文人、作家、文学作品和文学是怎么理解的?
陈安栋:文人是职业,作家是外星人,文学作品是教科书,文学是生活。
陈平: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安栋:想象力,唯有想象力才能穿透迷雾。
自述
我觉得谈论作家比谈论文学更有意义。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决心写作的人必将是一些被挑选出来的人。这种挑选既不应当附属于权力,也不属于任何社会环境。网络的出现事实上也将这项奇异的挑选变得更为性感。我认为,这种挑选基本上取决于天性,和其他所谓的“素质”并不密切相关。一个作家的成长,从他在生活中抉择的轨迹上看应当带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一直试图拒绝生活,或者说,他对生活中的一切,比如爱情、友谊、名声和财富都怀着根深蒂固的恐惧。那么从根本上讲,他是孤独的并渴望孤独。作家是永远阴郁的少年,嘴里含着苦酒,在遥远的土星望着地球。
陈安栋,1982年1月生,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因“新概念”获得一等奖被保送至武汉大学,另获得过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学生作品展荣誉奖,东方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钢琴比赛青年组金奖,陈平主编的《80后作家访谈录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出版,解玺璋和安黎作序)的访谈作家之一,已出版长篇小说《高三四兄弟》和《情爱胶囊》。
一、第一次发表作品就像一秘预言
陈平:你什么时候在刊物上发表处女作的,当时有什么感想?
陈安栋:初二的时候,那时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的二等奖,很得意,但因为不是一等奖,所以也很失望。第一次发表作品就像一种预言,反正我对自己作品的看法都有这种矛盾的心态。
陈平:你认为爱文学和爱写作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陈安栋:对我而言,我更喜欢自己创造一个文字世界,而不是沉溺在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不经常读小说。我喜欢写作的过程,对成果不怎么关注。
陈平:第一次出版长篇小说,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陈安栋:很矛盾,很兴奋,也很失望,有落差。影响不大,强烈的写作欲望是我坚持下去的原因。
陈平:在你的写作之路上退稿的情况多吗?
陈安栋:很多。
陈平:当知道不能发表的时候有何感受?
陈安栋:很骄傲。
陈平:为什么很骄傲?
陈安栋:文章不能发表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写得太差,一种是写得太好,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可能是优秀,再加上自信,所以很骄傲。
陈平:你14岁就开始写第一个长篇,在你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失败和挫折?你又如何应付?
陈安栋:我时常写不下去,尤其是长篇,有个临界点。这时就需要技术和经验,有时候要靠自己的意志力。
陈平:写作中有没有遇到其他方面的困境和问题呢?
陈安栋:与生活发生冲突,或者说和理性发生冲突。比如在学校时,每每考试前都是我最有写作欲望的时候,灵感的光芒像太阳般耀眼。有几次我没忍住,结果很惨。
二、纯文学对我来说缺乏思维上的乐趣
陈平:你看过很多文学作品吧?
陈安栋:不多。我更喜欢看哲学、科学史。纯文学对我来说缺乏思维上的乐趣,当然杰出的作品除外。
陈平:能介绍一下你看书的方法和经验吗?
陈安栋:我觉得,首先看书不能虚荣。其实,人能理解和欣赏的,都是和自己本身的性格、境遇相似的东西,还有对未知的好奇。
陈平:在你的写作之路上,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本书?
陈安栋:我想一本书产生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多元的阅读更有益处。
陈平:哪位作家对你的影响最大?
陈安栋:卡夫卡,他向我第一次展示了谜和晦涩的意义,我想这是小说最深处的内涵。
陈平:可以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吗?
陈安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是本好书,它揭示了一本好书的标准不是拥有思想,而是拥有对思想精减的能力。
三、我认为文字是有极限的
陈平:你对外国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陈安栋:我喜欢的外国作家很多。加缪、马尔萨斯、卡夫卡等等。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共同的一点是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无论是作品,还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陈平:你对古代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陈安栋:我认为文学是有极限的,会出现一些无法逾越的高峰。现在看来,那些高峰因为遥远而显得古老,但无可否认一些天才在那些时代突破了自身的局限性,成就了伟大的作品,比如《荷马史诗》。中国古代文人,我最喜欢柳宗元,他的文字,有种无可比拟的透澈感和意象性,让人读之内心清澄如水。
陈平:你对中国近现代作家和作品怎么看?
陈安栋:鲁迅很重要。
陈平: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你怎么看?
陈安栋:鲁迅的悲哀,在于过度地被意识形态化、教条化。我有个朋友,最近在研究日本人对鲁迅的看法,非常精彩。他们认为鲁迅是西化的英雄,是东方觉醒的标志。
陈平:你对文人、作家、文学作品和文学是怎么理解的?
陈安栋:文人是职业,作家是外星人,文学作品是教科书,文学是生活。
陈平: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安栋:想象力,唯有想象力才能穿透迷雾。
自述
我觉得谈论作家比谈论文学更有意义。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决心写作的人必将是一些被挑选出来的人。这种挑选既不应当附属于权力,也不属于任何社会环境。网络的出现事实上也将这项奇异的挑选变得更为性感。我认为,这种挑选基本上取决于天性,和其他所谓的“素质”并不密切相关。一个作家的成长,从他在生活中抉择的轨迹上看应当带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一直试图拒绝生活,或者说,他对生活中的一切,比如爱情、友谊、名声和财富都怀着根深蒂固的恐惧。那么从根本上讲,他是孤独的并渴望孤独。作家是永远阴郁的少年,嘴里含着苦酒,在遥远的土星望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