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诗性叙事探究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_r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以其具有鲜明主题和诗性叙事的表现方法,为观众呈现了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的奥秘,传递着人和食物的奇妙联系及密不可分的情感,探索人与食物亦是探寻生命奥义的过程。论文从诗性叙事的角度入手,来探析这部优秀的美食文化纪录片。
  【Abstract】The documentary "A Bite of China" presents the mystery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its distinctive theme and poetic narrative method of expression, it transfers the wonderful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food and their inextricable emotions. Exploring human beings and food is also a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 nar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is excellent documentary of food culture.
  【关键词】纪录片;诗性叙事;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
  【Keywords】 documentary; poetic narrative; food culture; "A Bite of China"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9-0081-02
  1 引言
  诗人安德烈说,诗性需要规避“逻辑理性”和沉迷“诗性直觉”“超越连贯逻辑的局限,传达生命深层现象和无形联结的高度复杂与真实” [1]影片拍摄手法上以时空交叠式的叙事结构,台词上以散文诗般优美又具哲理的念白,以及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的诗性,将现实与诗意相融合,建构出一种具有古典韵味的诗性节奏,通过图像叙事的力量,实现了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普及与发扬。
  2 时空交叠式的叙事结构
  所谓时空交叠,字面看来是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叠砌,《舌尖》三季都有相关体现,以一个特定的主题将相关人物、地域、事件联结在一起。
  在《脚步》一节,白马占堆为给哥哥摘蜂蜜,冒着危险爬上高树;养蜂人老谭与妻子,带着他们的蜜蜂,翻山越岭追逐花期;另一种候鸟式的人群,却轻装上路,只带着他们的双手,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后一批“麦客”,这三个故事,乍看零碎,实则以相同的内核相联系,爬树靠双脚,追逐花期靠双脚,收割小麦同样也是。这种每一个单元集都有某一个特定的主题,但因其由多个故事集合而成,呈现出某种时空交叠式的叙事结构,形散而神聚。
  “野生香菇无法卖出好价钱,饶长清打算把此美味留给家人。”伴随老人上山的背影的镜头,话锋一转到阳光灿烂的湖水,“无论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自己家人的美味”,虽然处在不同时空,却都因“亲情”相系,一个故事的结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剪辑的节奏感,在《舌尖》里,这种方式非常常见,形成了“如《诗经》一样回环复踏式的节奏感”[2]。
  3 散文诗般优美又具哲理的念白
  食物不仅给人以温暖的力量,而且使人们珍惜相遇后的彼此催发与升华,它亦深谙情的真谛。念白,更是充当了可以直接充当起图像叙事和观者之间浓郁感情的黏合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金木之间,天生比邻”,说的是砧板与刀,像绝妙对联,又像四言的诗句,优美动人。
  “雷笋保鲜,时间极短,一陈一舟,滋味便大打折扣,过夜再吃,已有隔世之感。”俗语云恍若隔世,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很快,这里用来形容小小雷笋,再合适生动不过,同时又具有诗意,娓娓道出雷笋生长速度之快,暗喻中华饮食文化的精深与讲究,这世間,唯有“变”才是最长存的。
  在南方许多民族家中,放在屋子中央的炭火依旧是家中最神圣的地方,“烟火升起,便有了中国人烹饪美味的期许。”想起儿时的老家,在冬日空旷的大堤上,夕阳最美的时分,鸟儿划过,家家户户升起的炊烟变成了孩童归家的号角,所谓期许,也许是那份中国人骨子里特有的乡情偶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样近乎完美又简单道出离人愁绪的话语,也只有诗了,念白的诗意,不在于“体”,更在于“骨”,它勾起你内心的隐秘,眼泪悄然轰塌。
  《舌尖三》中最引我注目的一点便是,简。先是每一篇的主题,“器”,“香”,“宴”,这种简单充满禅意,万事万物,做到底做到极致,一定是简,把一层层缀余的东西剥去,留下最清晰的脉络,正如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生命亦遵循着这最质朴的规律。其次是穿插与各处的慢镜头,炉灶添柴时忽起的大火,在慢镜头下,仿佛像人的影子一般,摇曳张扬,想逃脱束缚,就像一缕风,一切仿佛过去百年,一切仿佛就在一秒,不言不语,参透一切——这,就是我理解的禅意与哲理。
  4日常生活的诗意化
  单拎出一个物件,以小见大,围绕着它,来呈现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哲理,也是舌尖上的中国颇有禅意与诗情的一点,似乎我们重新回溯到文人风骨的宋朝,《舌尖》第三季第一季,《器》,单单一个字,道不尽这其中韵味。夏天,在最深的山里,有一种青黑色页岩,人们将之打磨、抛光后烧制成器皿,用来乘取食物,悠悠山路,背着箩筐的不知疲倦的男人,灶火旁烧制瓷器的女人们,颇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之感。这大概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有我之境,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在<时节>这一章节,讲了一个村庄赖以生存之物——竹子,竹子编制成筐,镜头从圆形的筐口缓缓推近,圆形构图聚焦中央的人物,圆形本身就是八卦图的基本构成,“圆道观”认为宇宙和万物永恒地循着周而复始的环周运动,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的发生、发展、消亡,都在环周运动中进行,这体现着深奥的哲理,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几千年前,中国人发现了水的转化。”水,无时无刻不有的珍贵之物,同时也是人的重要组成,生命之源,关于水的哲学想必最出名莫过“上善若水”,它包容一切,与万物不争,故无人能与之争。这里讲的便是人们利用水转化后的蒸汽来烹饪食物。将身边之物注入能力变得充满了别样的诗情。
  在《脚步》一节,开篇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旅途百态,“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不曾停歇,每天都在走路,每天都面对各色食物,脚步让我们人生迈向高点,食物让胃寻觅一隅之安,二者从不相悖,贯穿了生命与生活。
  5 写实与诗意的交融
  “当捶打的声音止息,衰微的,也是铁匠们的生命。”随着机器生产的繁盛,章丘铁锅锻造行业的衰微,镜头给了老人一个背景,经历多少年的浮沉,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手艺拜倒在机器时代的悲痛,这是老人的生活,这是过得去的苦难,这句话充满了人文关怀。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道:“我们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它虽然是幸福的奠基与衬托,却承载了太多汗水与辛酸,这一段不仅简明道出手工艺人在夹缝中的艰难处境这一现实,又充满苦难的诗意,这些质朴的手工艺绝不会消失的不留痕迹,因为人的内心深处总有对原始质朴的渴望,冰冷的机器远不及手的温度来得更抚慰人心。谈及往事,铁匠儿子回忆起从前的与父同行的打铁的路,红了眼眶,此时的背景音乐是凄婉的古筝,仿佛挽留,仿佛安抚,那些沉重的舊时光,此刻永存在这里。正如视觉叙事符号学开创者米克 · 巴尔(MiekeBal)所说:“任何呈现的‘视觉’都具有强烈的操纵作用, 因而难以与感情相分离,不仅难以与属于聚焦者和人物的感情,也难以与属于读者的感情相分离。” [3]听觉在此亦然。
  《脚步》一集中,最后一代麦客带着双手出发,出门十几天也无法挣到一千元,夜里他们在村口听着吱呀的琴声和调子,目光茫然,戴帽子的老人用手背抹了下眼泪,这音乐这场景,这镜头下的灯光,仿佛魔幻一般的质感,许多平常事物的碰撞,往往成就不凡,就像普通的字,寥寥几句就成意味深长的诗。
  6 结语
  综上,《舌尖》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传承的纪录片,通过剪辑,旁白,配乐,后期的完美配合,呈现出一种诗性的叙事手法,通过图像与声音的力量,来记录我们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的传承以及其中数不尽的故事,闪耀着工匠精深与人文关怀的光辉。
  【参考文献】
  【1】[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陈丽贵,李泳泉,译.雕刻时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郝兵.纪录片《本草中国》的诗性叙事探析[J]. 出版广角,2018(1):26.
  【3】郭国旗. 诗性叙事及其审美功能——读阿兰达蒂·洛伊的《微物之神》[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47.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企业而言,分析财务风险并加强财务危机预警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通过对其财务危机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建议,希望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能力,加强对财务危机的防范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制造业  1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呼,这是由于我国人口众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跨国化发展呼吁着全球统一标准的出现,会计准则同样如此。然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种种因素的阻碍,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尚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突破重重障碍,建立新的国际会计准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中国如何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为自己获得更大利益更是值得关注。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旨在分析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的地位,并试图找到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会计方向。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以仿真软件为依托,以真实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打破传统顺序教学,轻松背会定时器指令,完成实训教学。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项目管理  1 概述  课堂教学以仿真软件为依托,以真实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我所选的项目均来自于企业,以“做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完成“自动门PLC控制”的课堂教学。  2 教学过程六步曲  教学过程按照“课前热身——分析任务——新知喂养——虚拟
期刊
摘 要:自从“立德树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提出来后就反响强烈,全国上下开展了各种如火如荼的立德树人活动和相关研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够抓住立德树人这条育人主线,在高校的学生培养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是本文作者所要思考和研究的。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思政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重要的理论创新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 要:金湾区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具有明显的农业发展优势。在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下,金湾区政府建设了一些农业现代园区,并从投融资机制、财政政策扶持、土地供应政策和科技人才配套等构成的服务支撑体系对农业园区进行了支持,本文将通过实证数据呈现金湾区在农业园区服务支撑体系各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建议完善这些服务支撑体系,以更积极科学的角度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关键词:农业园区;服务支撑;投融资;财税优惠 
期刊
摘 要:高职学生课程成绩评价一直倍受关注与争议,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或针对某一类型课程的成绩评价方式。本文以增值理念为视角,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课程为实例,在对比分析了以往成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课程实践、新模式建立及应用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并针对项目化课程建立了基于增值理念的课程成绩评价模式,从增值评价、多元化评价等方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真
期刊
【摘 要】为了解领导干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SCL-90、中文版CD-RISC心理韧性量表,对福建省三明市202名领导干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领导干部拥有良好的心理韧性水平。由此得出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韧性来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
期刊
【摘 要】论文主要论述了中国银行业内部审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交通银行内部审计创新模式为样本,探讨破局之路。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audit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taking t
期刊
【摘 要】论文选取“学区房热”这一时代环境下关注度较高的话题,结合国内现有研究文献和对南京市学区房的调查采访,系统整理了当下学区房热的现状、成因并提出了较为清晰的缓解对策,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在校学生,希望此种非正常现象在对家庭、社会、教育发展等方面造成更大程度的不良影响前能得到有效改善。  【Abstract】The paper chooses the "school district housi
期刊
【摘 要】论文主要研究新时代下不同的宣传方式对于产品销售的影响,选择传统纸质传单发放、微信公众号转发、微信扫码送小礼品以及网红的宣传效应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法,大数据计算法,数据标准化等思想来获得标准化数据,以此得出网红宣传效应最佳的结论。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propaganda metho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