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这是一款来者不拒的“花朵”,由以色列HQ Architects工作室设计,高约5米,分别放在耶路撒冷Vallero广场两处主要位置。当人或其他运动物体经过“花朵”的下方时,花蕊处的感应器会检测到物体,“花朵”自动绽开。一段时间后,“花朵”又会慢慢收起,看上去像被晒蔫了一般耷拉着脑袋。而当夜幕降临后,“花朵”中的太阳能灯又会散发出淡淡的光线,成为广场上有趣的光源。 www.hq.co.il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款来者不拒的“花朵”,由以色列HQ Architects工作室设计,高约5米,分别放在耶路撒冷Vallero广场两处主要位置。当人或其他运动物体经过“花朵”的下方时,花蕊处的感应器会检测到物体,“花朵”自动绽开。一段时间后,“花朵”又会慢慢收起,看上去像被晒蔫了一般耷拉着脑袋。而当夜幕降临后,“花朵”中的太阳能灯又会散发出淡淡的光线,成为广场上有趣的光源。
www.hq.co.il
其他文献
铺满绿叶的红砖墙,郁郁葱葱的乡间小道,偶尔路过一两只鸭、鹅。在这样一个寂静的世界里,聚集了十几个做手工的人,他们安守院落,做活计、晒太阳、修栅栏、劈木柴……不争、不显、不露。 这里,是大李村,如果不是有人带路,很难相信武汉城郊还有这样一个好去处。看了看地图,就在武汉东湖植物园旁边,被东湖三面包围,果然是个好地方。 道无形 不逐利 知道大李村“秘密”的人不多,这里既非古镇,风景也谈不上多优美,
采罢山樵又采茶 初春,还略微带着冬的寒意,但在茶山上却已然能闻到春天的味道。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整日满山云。」徽州自古山多地少,波浪起伏的山坡上,不适宜种粮食却极其适合种植小叶茶树,徽州曾长期以茶换粮,以平衡生活。徽州的茶农们则靠山吃山,世世代代居住在山坡下,以茶为生,视茶如命。亲手造出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上佳珍品。 明前茶 贵如金 按照二十四节气,明前茶在「惊蛰」和「春分」
锦绣吃货 眼下最流行的是什么?喝茶?撕名牌?NONONO,这些不过是流星,只有吃才是永恒的话题。君不见朋友圈晒的不是饭菜就是小吃,安静的姑娘们纷纷自称“吃货”,动不动就下厨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本期推荐主要是美食书籍,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美味大餐”。 《绝色佳肴》 作者:粉竽粘糖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定价:38元 美食之所以称为美食,必须色香味俱佳。而“色香味”三个字,包含着
回访,释义对别人来访后的回拜访问,多用于商业销售与法律领域。在文化部、教育部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里,对学员的回访,则是一项重要又别开生面的工作。 研培计划,是以传统工艺类项目为切入点,利用高校的学术与教学资源,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从而促进传统工艺走
Eames设计的椅子、Jean Prouve设计的壁灯、巨大的玻璃窗、苹果电脑; 嵌了苏州老城砖的床头柜、两个斗拱改成的吊灯、有两扇花窗的椅子、老木匠用过的红木刨子门把手…… 推开新旧间,“新”与“旧”对比明显,却又舒适得理所当然,好似过去和未来在这里交织。“这缘于我对当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喜爱。”王斌笑。所以去设计,去尝试,让新旧融合。 新 在于活力 无疑,新旧间是现代的。 白色的墙
作者:李芽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定价:88元 中国历代妆饰有着怎样的演变历程,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内容?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中国从远古到当代社会人们妆饰的发展状况,分化妆和发式两大部分。其中,化妆又分为绘身、眉妆、唇妆、面饰等几个分支;发式分为男子发式和女子发式,基本涵盖了妆饰领域的方方面面,且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妆饰特色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是一部详尽地研究中国历代妆饰史
从“舌尖上的中国”的镜头里瞥到古龙天成酱油晾晒场,惊叹不已:宽广整齐的晾晒场,半人高的酱缸,尖尖的盖子,一眼望不到头。 汪曾祺曾在小说《茶干》里描写的“连万顺”的酱园,“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如果百十个缸子就显家底殷实,那么在福建厦门古龙天成酱油的晾晒场里,足足有55559口酱缸,甚至被纳入世界纪录,这才真是结结实实的“大户人家”。虽说早
纸艺花制作非常简单,只要用心,娇艳欲滴的月季可以四季常开。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再利用,本身也是手工的应有之义。
色彩斑斓似彩虹 “大家看到铜,觉得是阳刚大汉;我看到铜,却觉得是梦幻小孩。”对王杉来说,制铜包含许多工艺技术,并不是只拼力气。“一提到铜,人们脑子里冒出来的,要么是青铜的沉淀,要么是黄铜的古朴,都不知道铜也有色彩斑斓的一面。”通过常温以及高温氧化的反应,可以在铜的表面反应出非常丰富的色彩。而铜的特质决定了,只要当表面被氧化并妥善保存不被破坏,那么这个色彩就可以长期保存。 王杉的作品美得让人想哭
在鲁迅艺术学院综合材料展厅一角,错落地摆放着十几个样式新潮的包包,人们猜不出材质,就纷纷猜测它们是否是某个大牌设计师的作品。其实,创作它们的作者只是一个22岁的学生——付艳玲。 付艳玲从小生活在编织世界里。妈妈是颇有手工才能的家庭主妇,大部分空余时间都在给亲人朋友编织毛衣、包包、鞋子等物品。这一切被幼时的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后来设计19个棉麻编织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做毕业设计时,付艳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