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请不要为灾难哭泣!
尽管汶川的那一日,江河变色,山崩地绝。
让“5·12”载入史册的,绝不会是眼泪;彪炳青史的,将是中华民族面对惊天大灾的坚韧和勇毅。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我们看到了,胡锦涛总书记跨上残垣,对抢险将士给以莫大的鼓励;
我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脚步匆匆,行走在震后的一个个危重灾区;
我们看到了,十万官兵如一股钢铁的洪流,创造出一个个抢救生命的奇迹;
我们看到了,那些自发前往救灾的普通公民,犹如一道新生的“战地彩虹”,在震后的废墟上,展现出耀眼的别样靓丽!
我们在本期为您奉献的特别策划,叙述了一个个发生在灾区的小故事,它们或许波澜不惊,只是大潮中的几圈涟漪。但在故事的背后,我们却可以看到灾难面前的人性光辉。中国的救灾故事,因这种光辉的存在而愈显壮丽。
与发生在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较,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公民精神的成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公民财富的积累、社会的进步和中国政府的变革同步。大量NGO,企业公民和个体公民积极参与,在政府所展开的“正面战场”之外,开辟了紧相呼应的抗震救灾的“第二战役”。
全国数十家NGO通过网络沟通,共同组成松散型的民间团体“赈灾援助行动小组”;成都的司机义务组成运输队,穿梭在都江堰灾区;还有从祖国四面八方自发奔赴灾区救援的个人志愿者;截至5 月18日,来自社会的捐助总额已达89.45亿人民币……
震后6天,救助同胞的骨血情怀细织密缝,互助担当的公民行动此伏彼起。这种感同身受、守望相助的文明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理性——而这恰恰是“人性”光芒的最重要的体现。
这场地震或许将成为中国现代公民精神成熟与成长的一部分。灾害肯定从不预演,互助同行的公民精神却可以在大震中生长,为中国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历史不会在这一刻定格。让我们在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向未来,生生不息!
灾难塑造大写的人 废墟下没有白天黑夜
本刊记者/秦轩 (发自北川县)
普通人的时间按照白天黑夜计算,但废墟下的人是按小时甚至分秒计算。两个普通志愿者意识到这一点,决定在夜里进入一座“死城”
如果是一个人,他俩谁也不敢进县城。县城早就空了,不计其数的尸体被埋在廢墟下面,经过前天大雨浸泡,有的已经臭了。有时黑咕隆咚中,废墟下还传来人哭的声音……
现在是俩人,好像就不那么害怕了。
5月14日,晚9点左右,志愿者梁春和杨太平在指挥部营地附近搞到一个手电筒,还有附带的两节电池。两人决定进到北川县城,继续寻找幸存者。他们想,如果找到幸存者,就设法营救;如果营救不出来,就陪着幸存者在废墟旁过夜。
这时距离地震发生55个小时。两人推测,废墟下的幸存者最需要外界的刺激来增强信心;要是睡过去,就麻烦了。
这么做有一定的危险性——传言说当晚还会有比较大的余震。而此时最大的危险是水灾。据说上游因为山体滑坡堵住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如果堰塞湖溃决,就会往北川县城方向倾泻。中午12时许,正在救援的数千官兵,迅速撤离了救援现场,只留下来自陕西和江苏的两支消防队。
梁春觉得洪水真来了也没事,反正自己会游泳:水只是流过去,自己小心别撞到什么东西就没事。
梁春是来自绵阳的志愿者,1981年生人,在山西上大学,毕业后在温州工作,现在在一家营养品公司的绵阳分部做销售。父母都在绵阳乡下务农,这次地震没受到什么大损失。他起初在绵阳帮助政府协调交通,不满足,就和几个同事跑到北川来救人。
杨太平今年22岁,是成都一所大学的学生,刚上大一。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他进大学不久就加入学生会中国志愿者团队组织。杨太平说,自己决定来北川当志愿者前,“有些问题”已经想过了。
他这次是偷跑出来的。前一天,他从成都学校的宿舍坐车到绵阳,花20块钱找了个地方住。第二天早上又坐车到安县。警察已经把路围上,不让车进。他徒步走了40多公里。他的耐力好,自夸中学3年都是学校的1500米冠军。
“你把这个女人救出来,她就会成为你妹妹。”
5月14日下午,梁春和杨太平刚刚认识。
14日中午梁春抵达北川。有人正在营救一个幸存者,他赶过去帮忙,拿起铲子铲了几下,部队的撤离命令来了。他只好跟着撤,走了100多米,不甘心,决定回去自己干。
这不是一个好干的活。幸存者是个女人,大约30来岁。除了擦破点皮,没有其他什么伤。她上面压了5块板子,其中3块都是裹着钢筋、十几厘米厚的空心预制板。
梁春能找到的工具只有铁锹和钢钎。
几个志愿者和到当地找亲戚的人,陆陆续续来帮忙。有的干了几下就走了,也有找亲戚的人问底下的这个幸存者是谁?是不是他的妹妹?一听不是,拔腿要走。梁春对他说:“你把这个女人救出来,她就会成为你妹妹。”
志愿者一个一个地走了,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他就是杨太平,下午2点多到的。两个人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仅差一块板子没凿开。这时武警赶来帮忙。
下午6点左右,那个女人被救了出来。她的意识还很清醒,死死拽住梁春的手,要他俩的联系方式。
“下面有个人,我们听不懂她说的话”
从营地进县城的路上,两人很兴奋,不停地谈着下午的成功营救。梁春说:那个女的有毅力,很坚强。
值得吸取的教训是,握钢钎要带手套,否则手会起泡。于是二人沿途捡手套,一人手里还攥把铁锹。路上又遇到两拨返还的志愿者,他们说:前面路中间有具死尸,天黑看不到,要注意。他们还说:传言夜里2点多有大的余震,务必提前回来。
梁春和杨太平决定,手电电池不足时,用另外两节备用电池照明返回;如果遇到幸存者,就视情况而定。
终于走到县城,杨太平看了一下时间,一共花了40分钟。此时县城不算太黑,头顶有月光,在厚厚的云层中开了个洞。
长途汽车站的废墟旁,一种像人哭的声音传来。他俩马上喊过去,很久没有人回应。再仔细听,又好像是什么鸟在叫。
进了县城,两人往老城区赶。梁春白天听说在北川公安局和北川小学那里救出了活人,觉得应该去那里找找。走到北川粮食局和工商银行的路口处,看到来自江苏的一个消防中队,一拨人正在废墟上作业,另一拨人正在休息。
梁春两人很意外,正商量着继续往里走,废墟上的消防员喊道:“你们是不是本地人?”两人答是。那人又喊:“太好了,下面有个人,我们听不懂她说的话!”
废墟底下的人,是14日下午5点多被发现的。
那时刚从旁边3米多深的废墟里救出一个人。被救出来的人说周围都是死人,没有活的。
消防队员决定在撤离前朝里喊一次话。废墟下有人应了一声,听上去是个女的。
梁春和杨太平赶到时,消防人员已经忙了5个小时。他们刚刚在一块水泥板上打开一个小孔,够把手臂伸进去。
现在最着急的是言语不通。消防队员想知道底下的人到底在什么位置,能不能看到从小孔照进去的手电光亮。如果看不到,又得重新选点工作。
梁春将嘴凑到小孔旁,用绵阳话说:“我们离得很近,马上就可以救你出去。你闭上眼睛抱头。”废墟下的人应了几句,不停地说话。
周围的消防队员只能干看着,一句也听不懂。梁春反复安慰她,说了三五分钟,忽然扭过头说;“她可能有点神智不清,不想让我们救,也不说她的位置在哪里。她还问我们是哪个单位派来的,是不是政府的人。”
消防队员有点哭笑不得,又开始用小锤子砸钉子的方式凿洞,决定先凿出一个能进人的洞再说。
梁春见此,就开始推广自己下午救人的经验,建议消防队员用铁钎去凿。
负责的副班长从手边拿起一个工具说:“这个行不行?”那是一个类似铁钎的工具,叫手动组合破拆器,前面有一个尖头,后面的撞锤像活塞一样,可以提起来再往下推。
进度果然比以前快了许多。这活很累,几分钟就要换人。梁春和杨太平看着手痒,也申请加入。尤其是杨太平,看上去很瘦,用起劲来像头疯牛,旁边的人都吓一跳。
大约干了半个小时,梁春又向下面喊话,没有反应。杨太平去喊,也没反应。有人出主意,要杨太平喊话说她的孩子和丈夫都在外面,他们要她活着。还是没反应。
正说着,余震来了。废墟一阵晃动,咣咣乱响。杨太平很平静,说这是纵波,过一会儿还有横波。接下来能听到山坡上石头滑落的声音。
幸存者没有反应,副班长开始向在另一处的中队长汇报情况。梁春说:“再等10几分钟喊一次,实在不行再走。”杨太平对着那个口子喊:“娘娘,你再不说话,我们就得撤了。你赶紧答应一声吧。”过了几秒钟,底下又有了声音,可还是拒绝透露位置。
救援工作继续,一会儿,口子开到3个拳头大小,发现有钢筋,底下还有一层石板——幸存者可能是在石板底下;也有人推测说也可能幸存者在立着的墙隔壁。
副班长说:“先把口子开了再说。”众人又了干起来。
此时天上的云层已经跑尽,月亮和北斗七星清晰明亮。时不时又有小规模余震。
“你们胆子太大了!没听见狼叫么?”
大约凌晨1点左右,消防队的大队长过来喊话,叫大家撤。梁春和杨太平也跟着撤下来。大队长对他俩说:“你们胆子太大了!没听见狼叫么?这里还有余震,太危险。明天早上你们和我们一起过来吧。”
梁春脸色变了,据说这边是有狼的,它们会过来吃死人肉;还有野猪,也很危险。在大队长的劝说下,两人随消防队返回营地。
回去路上,杨太平和梁春聊起来,说政府会不会说话不算数,见死不救。他们并不知道,1个多小时后,来自江苏的消防队又派了人去搜救……
中国红十字会的帐篷旁,刚好有一个没人用的空帐篷,白天用来安置抢救的幸存者。两人找了块木板,坐下接着聊天。这里是指挥部,附近有信号。杨太平收到成都的短信说,学院书记已经知道他过来了,让他回电话过去。
梁春给自己的同事打电话报平安,嘱托人把他的论坛管好——他在一个关于健康和感情的论坛做版主。
兩人都是独苗,也没女朋友。梁春说:“自己和城里人有差距,要先创业,让自己的下一代过上现在城里孩子的生活。”上大学前,杨太平跟姐姐在一家手机店做事,做了3个月就差点当了店长。现在的生活费就靠打工时攒的钱。
聊了几句,梁春去指挥部转转,想找点毯子、被子什么的。那边也没有,索性回来睡了。夜里又冷又潮,两人的外套全湿了。
清晨5点多,一队消防队员抬着担架跑回来。两人一打听,救下来的是个男的幸存者,是在北川公安局那里抢救出来的。这些消防队员干了一整夜,也有一名志愿者陪着,是从北京过来的。
起床后,二人去红十字会要生理盐水,护士将梁春双手的伤口处理了一下。梁春和杨太平接着来到消防队营地,几位老乡正焦急地问指挥部在哪里。二人与老乡交流,原来在离县城步行两小时路程的半山腰上,还有伤员,腿、手都断了,需要救援。
二人分工,杨太平在营地继续等待,梁春带老乡去指挥部求助。一会儿,消防队起床吃早餐,梁春也带着老乡回来。
5月15日11时56分,消防队终于将那个“不想让我们救”的幸存者救出,费时近18小时。幸存者为女性,68岁。★
尽管汶川的那一日,江河变色,山崩地绝。
让“5·12”载入史册的,绝不会是眼泪;彪炳青史的,将是中华民族面对惊天大灾的坚韧和勇毅。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我们看到了,胡锦涛总书记跨上残垣,对抢险将士给以莫大的鼓励;
我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脚步匆匆,行走在震后的一个个危重灾区;
我们看到了,十万官兵如一股钢铁的洪流,创造出一个个抢救生命的奇迹;
我们看到了,那些自发前往救灾的普通公民,犹如一道新生的“战地彩虹”,在震后的废墟上,展现出耀眼的别样靓丽!
我们在本期为您奉献的特别策划,叙述了一个个发生在灾区的小故事,它们或许波澜不惊,只是大潮中的几圈涟漪。但在故事的背后,我们却可以看到灾难面前的人性光辉。中国的救灾故事,因这种光辉的存在而愈显壮丽。
与发生在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较,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公民精神的成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公民财富的积累、社会的进步和中国政府的变革同步。大量NGO,企业公民和个体公民积极参与,在政府所展开的“正面战场”之外,开辟了紧相呼应的抗震救灾的“第二战役”。
全国数十家NGO通过网络沟通,共同组成松散型的民间团体“赈灾援助行动小组”;成都的司机义务组成运输队,穿梭在都江堰灾区;还有从祖国四面八方自发奔赴灾区救援的个人志愿者;截至5 月18日,来自社会的捐助总额已达89.45亿人民币……
震后6天,救助同胞的骨血情怀细织密缝,互助担当的公民行动此伏彼起。这种感同身受、守望相助的文明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理性——而这恰恰是“人性”光芒的最重要的体现。
这场地震或许将成为中国现代公民精神成熟与成长的一部分。灾害肯定从不预演,互助同行的公民精神却可以在大震中生长,为中国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历史不会在这一刻定格。让我们在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向未来,生生不息!
灾难塑造大写的人 废墟下没有白天黑夜
本刊记者/秦轩 (发自北川县)
普通人的时间按照白天黑夜计算,但废墟下的人是按小时甚至分秒计算。两个普通志愿者意识到这一点,决定在夜里进入一座“死城”
如果是一个人,他俩谁也不敢进县城。县城早就空了,不计其数的尸体被埋在廢墟下面,经过前天大雨浸泡,有的已经臭了。有时黑咕隆咚中,废墟下还传来人哭的声音……
现在是俩人,好像就不那么害怕了。
5月14日,晚9点左右,志愿者梁春和杨太平在指挥部营地附近搞到一个手电筒,还有附带的两节电池。两人决定进到北川县城,继续寻找幸存者。他们想,如果找到幸存者,就设法营救;如果营救不出来,就陪着幸存者在废墟旁过夜。
这时距离地震发生55个小时。两人推测,废墟下的幸存者最需要外界的刺激来增强信心;要是睡过去,就麻烦了。
这么做有一定的危险性——传言说当晚还会有比较大的余震。而此时最大的危险是水灾。据说上游因为山体滑坡堵住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如果堰塞湖溃决,就会往北川县城方向倾泻。中午12时许,正在救援的数千官兵,迅速撤离了救援现场,只留下来自陕西和江苏的两支消防队。
梁春觉得洪水真来了也没事,反正自己会游泳:水只是流过去,自己小心别撞到什么东西就没事。
梁春是来自绵阳的志愿者,1981年生人,在山西上大学,毕业后在温州工作,现在在一家营养品公司的绵阳分部做销售。父母都在绵阳乡下务农,这次地震没受到什么大损失。他起初在绵阳帮助政府协调交通,不满足,就和几个同事跑到北川来救人。
杨太平今年22岁,是成都一所大学的学生,刚上大一。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农民。他进大学不久就加入学生会中国志愿者团队组织。杨太平说,自己决定来北川当志愿者前,“有些问题”已经想过了。
他这次是偷跑出来的。前一天,他从成都学校的宿舍坐车到绵阳,花20块钱找了个地方住。第二天早上又坐车到安县。警察已经把路围上,不让车进。他徒步走了40多公里。他的耐力好,自夸中学3年都是学校的1500米冠军。
“你把这个女人救出来,她就会成为你妹妹。”
5月14日下午,梁春和杨太平刚刚认识。
14日中午梁春抵达北川。有人正在营救一个幸存者,他赶过去帮忙,拿起铲子铲了几下,部队的撤离命令来了。他只好跟着撤,走了100多米,不甘心,决定回去自己干。
这不是一个好干的活。幸存者是个女人,大约30来岁。除了擦破点皮,没有其他什么伤。她上面压了5块板子,其中3块都是裹着钢筋、十几厘米厚的空心预制板。
梁春能找到的工具只有铁锹和钢钎。
几个志愿者和到当地找亲戚的人,陆陆续续来帮忙。有的干了几下就走了,也有找亲戚的人问底下的这个幸存者是谁?是不是他的妹妹?一听不是,拔腿要走。梁春对他说:“你把这个女人救出来,她就会成为你妹妹。”
志愿者一个一个地走了,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他就是杨太平,下午2点多到的。两个人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仅差一块板子没凿开。这时武警赶来帮忙。
下午6点左右,那个女人被救了出来。她的意识还很清醒,死死拽住梁春的手,要他俩的联系方式。
“下面有个人,我们听不懂她说的话”
从营地进县城的路上,两人很兴奋,不停地谈着下午的成功营救。梁春说:那个女的有毅力,很坚强。
值得吸取的教训是,握钢钎要带手套,否则手会起泡。于是二人沿途捡手套,一人手里还攥把铁锹。路上又遇到两拨返还的志愿者,他们说:前面路中间有具死尸,天黑看不到,要注意。他们还说:传言夜里2点多有大的余震,务必提前回来。
梁春和杨太平决定,手电电池不足时,用另外两节备用电池照明返回;如果遇到幸存者,就视情况而定。
终于走到县城,杨太平看了一下时间,一共花了40分钟。此时县城不算太黑,头顶有月光,在厚厚的云层中开了个洞。
长途汽车站的废墟旁,一种像人哭的声音传来。他俩马上喊过去,很久没有人回应。再仔细听,又好像是什么鸟在叫。
进了县城,两人往老城区赶。梁春白天听说在北川公安局和北川小学那里救出了活人,觉得应该去那里找找。走到北川粮食局和工商银行的路口处,看到来自江苏的一个消防中队,一拨人正在废墟上作业,另一拨人正在休息。
梁春两人很意外,正商量着继续往里走,废墟上的消防员喊道:“你们是不是本地人?”两人答是。那人又喊:“太好了,下面有个人,我们听不懂她说的话!”
废墟底下的人,是14日下午5点多被发现的。
那时刚从旁边3米多深的废墟里救出一个人。被救出来的人说周围都是死人,没有活的。
消防队员决定在撤离前朝里喊一次话。废墟下有人应了一声,听上去是个女的。
梁春和杨太平赶到时,消防人员已经忙了5个小时。他们刚刚在一块水泥板上打开一个小孔,够把手臂伸进去。
现在最着急的是言语不通。消防队员想知道底下的人到底在什么位置,能不能看到从小孔照进去的手电光亮。如果看不到,又得重新选点工作。
梁春将嘴凑到小孔旁,用绵阳话说:“我们离得很近,马上就可以救你出去。你闭上眼睛抱头。”废墟下的人应了几句,不停地说话。
周围的消防队员只能干看着,一句也听不懂。梁春反复安慰她,说了三五分钟,忽然扭过头说;“她可能有点神智不清,不想让我们救,也不说她的位置在哪里。她还问我们是哪个单位派来的,是不是政府的人。”
消防队员有点哭笑不得,又开始用小锤子砸钉子的方式凿洞,决定先凿出一个能进人的洞再说。
梁春见此,就开始推广自己下午救人的经验,建议消防队员用铁钎去凿。
负责的副班长从手边拿起一个工具说:“这个行不行?”那是一个类似铁钎的工具,叫手动组合破拆器,前面有一个尖头,后面的撞锤像活塞一样,可以提起来再往下推。
进度果然比以前快了许多。这活很累,几分钟就要换人。梁春和杨太平看着手痒,也申请加入。尤其是杨太平,看上去很瘦,用起劲来像头疯牛,旁边的人都吓一跳。
大约干了半个小时,梁春又向下面喊话,没有反应。杨太平去喊,也没反应。有人出主意,要杨太平喊话说她的孩子和丈夫都在外面,他们要她活着。还是没反应。
正说着,余震来了。废墟一阵晃动,咣咣乱响。杨太平很平静,说这是纵波,过一会儿还有横波。接下来能听到山坡上石头滑落的声音。
幸存者没有反应,副班长开始向在另一处的中队长汇报情况。梁春说:“再等10几分钟喊一次,实在不行再走。”杨太平对着那个口子喊:“娘娘,你再不说话,我们就得撤了。你赶紧答应一声吧。”过了几秒钟,底下又有了声音,可还是拒绝透露位置。
救援工作继续,一会儿,口子开到3个拳头大小,发现有钢筋,底下还有一层石板——幸存者可能是在石板底下;也有人推测说也可能幸存者在立着的墙隔壁。
副班长说:“先把口子开了再说。”众人又了干起来。
此时天上的云层已经跑尽,月亮和北斗七星清晰明亮。时不时又有小规模余震。
“你们胆子太大了!没听见狼叫么?”
大约凌晨1点左右,消防队的大队长过来喊话,叫大家撤。梁春和杨太平也跟着撤下来。大队长对他俩说:“你们胆子太大了!没听见狼叫么?这里还有余震,太危险。明天早上你们和我们一起过来吧。”
梁春脸色变了,据说这边是有狼的,它们会过来吃死人肉;还有野猪,也很危险。在大队长的劝说下,两人随消防队返回营地。
回去路上,杨太平和梁春聊起来,说政府会不会说话不算数,见死不救。他们并不知道,1个多小时后,来自江苏的消防队又派了人去搜救……
中国红十字会的帐篷旁,刚好有一个没人用的空帐篷,白天用来安置抢救的幸存者。两人找了块木板,坐下接着聊天。这里是指挥部,附近有信号。杨太平收到成都的短信说,学院书记已经知道他过来了,让他回电话过去。
梁春给自己的同事打电话报平安,嘱托人把他的论坛管好——他在一个关于健康和感情的论坛做版主。
兩人都是独苗,也没女朋友。梁春说:“自己和城里人有差距,要先创业,让自己的下一代过上现在城里孩子的生活。”上大学前,杨太平跟姐姐在一家手机店做事,做了3个月就差点当了店长。现在的生活费就靠打工时攒的钱。
聊了几句,梁春去指挥部转转,想找点毯子、被子什么的。那边也没有,索性回来睡了。夜里又冷又潮,两人的外套全湿了。
清晨5点多,一队消防队员抬着担架跑回来。两人一打听,救下来的是个男的幸存者,是在北川公安局那里抢救出来的。这些消防队员干了一整夜,也有一名志愿者陪着,是从北京过来的。
起床后,二人去红十字会要生理盐水,护士将梁春双手的伤口处理了一下。梁春和杨太平接着来到消防队营地,几位老乡正焦急地问指挥部在哪里。二人与老乡交流,原来在离县城步行两小时路程的半山腰上,还有伤员,腿、手都断了,需要救援。
二人分工,杨太平在营地继续等待,梁春带老乡去指挥部求助。一会儿,消防队起床吃早餐,梁春也带着老乡回来。
5月15日11时56分,消防队终于将那个“不想让我们救”的幸存者救出,费时近18小时。幸存者为女性,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