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做投资理财类题型时错误率较高。教师通过展示错误,分析错误,在“关键点”的点拨,以及同类型题目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关键词]投资理财 展示 错误 讨论 点拨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繁荣,为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工具、产品、渠道与方式,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已成为百姓日常经济生活中一项基本的经济活动。投资理财类题型常常出现在经济生活的计算题中,学生错误率较高,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小张在某银行了解到2013年储蓄存款的一年期利率是3.25%,2014年来1元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约为0.97元。小张还从银行的理财产品中看到某债券年收益3.5%的信息。如果小张现有到期的此理财产品10000元,他的实际盈利约为 元。(假设材料中的数据保持不变)
( )
A.350 B.339.5 C.39.5 D.-276.5
很多学生对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很有信心,对自己的答案深信不疑,然而答错的学生却不在少数。如何让学生明白错在哪?为什么错?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分析这道题时,笔者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展示答案,激发讨论
课堂中分别找选不同答案的学生到黑板演示计算的过程,把他们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想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题目中的“陷阱”处,学生往往会犯相似的错误,展示典型的错误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选D的学生说这是蒙的答案,因此没写过程。随着答案的展示,台下学生议论的声音慢慢地变大了。
二、组织讨论,归纳错误
真理越辩越明,让学生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笔者组织学生就这三种板演的答案进行小组讨论。一番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10000×3.5%=350元没有考虑到纸币的贬值,首先应排除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问题,这不比教师教效果更好吗?
选择B的学生板演的解法:[10000×(1 3.5%)-10000]×0.97=339.5元。学生主动回答:小张投入10000元购买B理财产品一年后,扣除纸币贬值因素,其所得的本金和利息之和的实际价值与其2014年10000元的差值,2014年10000元再乘以0.97的贬值率没道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确了解题方法,清晰了解题过程,讲得一点不比教师差。大家看到选择C的学生板演的解法:10000×(1 3.5%)×0.97-10000=39.5元。这时班级已经安静了下来,一点声音都没有,学生默认了C选项。
笔者询问了一下,现在有没有选择D的,学生坏坏地笑了。笔者又询问了一下当时选择D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解释道:看到计算型选择题就发憷,听老师说过,当收益率跑不过贬值率时,收益是负的,所以就蒙了个D。学生的坦诚让笔者感动,但学生的困境让人担忧。
三、顺势引导,追求真相
笔者继续引导学生:纸币的贬值率是0.97,是真的吗?再读题中“2014年来1元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约为0.97元”,你还确定吗?有学生受启发回答:1元也有利息的。教师趁机引导:1元存款当然也有利息,现在大家再算算贬值率会有什么不同呢?笔者找了一名踊跃举手的学生板演。
1.10000×(1 3.50%)=10350元(教师点评:先计算出一年后小张获得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大家在这里做得很好!)
2. 设贬值率为X,0.97=X (1 3.25%),X=0.97/1.0325(教师点评:计算出真正的贬值率,这步很关键。)
3. 10350×0.97÷1.0325≈9723.5元(教师点评:小张获得的本金和利息之和的实际价值。)
4. 9723.5-10000=—276.5元(教师点评:最后计算出一年后小张的实际盈利。)
本题最大的难点是准确地计算出贬值率,学生在得出C答案时,已经离正确答案很近了,在计算贬值率时,如果能注意到把1元的利息也考虑在内,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了。
四、练习巩固,演练升华
2013 年以“xx宝 ”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目前,互联网金融年收益率一般为5.0% ,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 ,活期存款利率为0.35% 。 巨大的利差让网民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
如果你家在银行有 10万元定期1年的存款,已存了6个月,你会建议父母此时将这笔钱“搬 ”入“xx宝 ”吗? 请从收益角度说明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 (假设材料中的数据保持不变。)
学生先做,然后再到黑板旁展示演算过程。
1.100000×3. 3%=3300(元) (教师点评:先计算出如果不“搬 ”1 年后获得的利息。)
2. 100000×0.35%÷2=175(元) (教师点评:存定期一年,提前6个月取,利息应以活期利率计算,这是本题的第一个“陷阱”,利息计算得很正确!)
3.(100000 175)×5.0%÷2≈2504.4(元)(教师点评:要把半年的活期利息175元考虑在内计算,这是本题的第二个“陷阱”。)
4. 175 2504.4=2679.4(元)(教师点评:计算出到期总利息。)
5. 3300>2679.4,所以不“搬”。(教师点评:通过收益对比得出不“搬”的结论。)
五、积极改进,总结反思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 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学生喜爱的课堂一定是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师舍得花时间展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关键点”给予必要的帮助,送上“及时雨”,这样的课堂效果明显优于“满堂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提升学生能力的主旨,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小到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尝试。课堂处处是学问,换一种思路也许会有惊喜。
(责任编辑 柳 紫)
[关键词]投资理财 展示 错误 讨论 点拨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繁荣,为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工具、产品、渠道与方式,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已成为百姓日常经济生活中一项基本的经济活动。投资理财类题型常常出现在经济生活的计算题中,学生错误率较高,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小张在某银行了解到2013年储蓄存款的一年期利率是3.25%,2014年来1元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约为0.97元。小张还从银行的理财产品中看到某债券年收益3.5%的信息。如果小张现有到期的此理财产品10000元,他的实际盈利约为 元。(假设材料中的数据保持不变)
( )
A.350 B.339.5 C.39.5 D.-276.5
很多学生对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很有信心,对自己的答案深信不疑,然而答错的学生却不在少数。如何让学生明白错在哪?为什么错?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分析这道题时,笔者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展示答案,激发讨论
课堂中分别找选不同答案的学生到黑板演示计算的过程,把他们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想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题目中的“陷阱”处,学生往往会犯相似的错误,展示典型的错误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选D的学生说这是蒙的答案,因此没写过程。随着答案的展示,台下学生议论的声音慢慢地变大了。
二、组织讨论,归纳错误
真理越辩越明,让学生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笔者组织学生就这三种板演的答案进行小组讨论。一番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10000×3.5%=350元没有考虑到纸币的贬值,首先应排除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问题,这不比教师教效果更好吗?
选择B的学生板演的解法:[10000×(1 3.5%)-10000]×0.97=339.5元。学生主动回答:小张投入10000元购买B理财产品一年后,扣除纸币贬值因素,其所得的本金和利息之和的实际价值与其2014年10000元的差值,2014年10000元再乘以0.97的贬值率没道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确了解题方法,清晰了解题过程,讲得一点不比教师差。大家看到选择C的学生板演的解法:10000×(1 3.5%)×0.97-10000=39.5元。这时班级已经安静了下来,一点声音都没有,学生默认了C选项。
笔者询问了一下,现在有没有选择D的,学生坏坏地笑了。笔者又询问了一下当时选择D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解释道:看到计算型选择题就发憷,听老师说过,当收益率跑不过贬值率时,收益是负的,所以就蒙了个D。学生的坦诚让笔者感动,但学生的困境让人担忧。
三、顺势引导,追求真相
笔者继续引导学生:纸币的贬值率是0.97,是真的吗?再读题中“2014年来1元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约为0.97元”,你还确定吗?有学生受启发回答:1元也有利息的。教师趁机引导:1元存款当然也有利息,现在大家再算算贬值率会有什么不同呢?笔者找了一名踊跃举手的学生板演。
1.10000×(1 3.50%)=10350元(教师点评:先计算出一年后小张获得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大家在这里做得很好!)
2. 设贬值率为X,0.97=X (1 3.25%),X=0.97/1.0325(教师点评:计算出真正的贬值率,这步很关键。)
3. 10350×0.97÷1.0325≈9723.5元(教师点评:小张获得的本金和利息之和的实际价值。)
4. 9723.5-10000=—276.5元(教师点评:最后计算出一年后小张的实际盈利。)
本题最大的难点是准确地计算出贬值率,学生在得出C答案时,已经离正确答案很近了,在计算贬值率时,如果能注意到把1元的利息也考虑在内,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了。
四、练习巩固,演练升华
2013 年以“xx宝 ”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目前,互联网金融年收益率一般为5.0% ,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 ,活期存款利率为0.35% 。 巨大的利差让网民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
如果你家在银行有 10万元定期1年的存款,已存了6个月,你会建议父母此时将这笔钱“搬 ”入“xx宝 ”吗? 请从收益角度说明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 (假设材料中的数据保持不变。)
学生先做,然后再到黑板旁展示演算过程。
1.100000×3. 3%=3300(元) (教师点评:先计算出如果不“搬 ”1 年后获得的利息。)
2. 100000×0.35%÷2=175(元) (教师点评:存定期一年,提前6个月取,利息应以活期利率计算,这是本题的第一个“陷阱”,利息计算得很正确!)
3.(100000 175)×5.0%÷2≈2504.4(元)(教师点评:要把半年的活期利息175元考虑在内计算,这是本题的第二个“陷阱”。)
4. 175 2504.4=2679.4(元)(教师点评:计算出到期总利息。)
5. 3300>2679.4,所以不“搬”。(教师点评:通过收益对比得出不“搬”的结论。)
五、积极改进,总结反思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 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学生喜爱的课堂一定是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师舍得花时间展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关键点”给予必要的帮助,送上“及时雨”,这样的课堂效果明显优于“满堂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提升学生能力的主旨,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小到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尝试。课堂处处是学问,换一种思路也许会有惊喜。
(责任编辑 柳 紫)